血色投名状:1966年吴氏三兄弟叛逃事件始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2:42 1

摘要:1966年1月8日,F-131登陆艇接到运输任务,艇长甘久郎带着包括吴氏三兄弟在内的10个兵出海。晚上10点,船驶入马祖海域,按规定进行灯火管制,甲板上漆黑一片,只有驾驶室亮着微光。三兄弟觉得时机到了,吴春富先摸到武器柜,哗啦一声拉开铁门,把冲锋枪、手枪分发给

1966年出了桩大事:福建吴氏三兄弟在部队里杀了7个战友,驾着船叛逃去了台湾,周总理下令要截击,解放军飞行员最后把接他们的敌机打了下来。

7条人命换不来的荣华富贵,倒成了叛徒家三代人的噩梦——这场惊动全国的叛逃案,到底藏着多少人性里的挣扎,历史又会怎么判?

吴氏三兄弟是福建莆田县土头公社的农民,家里都是种地的,日子过得紧巴。

1964年,三个人同年去当兵,被分到福州军区同一条船上,吴文献当领航员,吴珍加管轮机,吴春富负责枪炮,岗位都挺关键。

在部队里待久了,三兄弟心里开始不踏实,总觉得当兵苦,没盼头。

他们偷偷用半导体听台湾的敌台广播,里面天天说“投诚有黄金120两”“到台湾享荣华富贵”,这些话像钩子一样勾着他们的心。

有一次海上漂来国民党的传单,上面印着“反攻大陆”的鬼话,他们没上交,反而偷偷藏在船舱夹层里,一有空就拿出来看。

三个人凑在一起嘀咕,觉得在部队没啥奔头,不如“投诚”去台湾,说不定真能发大财,就这么慢慢打定了叛逃的主意。

1966年1月8日,F-131登陆艇接到运输任务,艇长甘久郎带着包括吴氏三兄弟在内的10个兵出海。晚上10点,船驶入马祖海域,按规定进行灯火管制,甲板上漆黑一片,只有驾驶室亮着微光。三兄弟觉得时机到了,吴春富先摸到武器柜,哗啦一声拉开铁门,把冲锋枪、手枪分发给两个哥哥。

他们先冲进驾驶室,甘久郎刚想说“灯火管制期注意警戒”,后脑勺就挨了一枪,闷哼一声栽在舵盘上,血顺着仪表盘流下来。接着往船舱闯,里面战友们睡得沉,谁也没听见驾驶室的动静,吴文献端着枪扫过去,陈振新、魏献美几个年轻兵还没睁眼就没了气。不到10分钟,7个活生生的兄弟就成了冰冷的尸体。

他们把尸体拖到船头,找了块白床单,蘸着战友的血写“起义投诚,望君接应”,字歪歪扭扭,却像刀子扎眼。吴珍加开足马力,艇身划破黑沉沉的海面,1月9日凌晨2点30分,F-131摇摇晃晃开进了马祖军港。

马祖守军一看船头上的血床单,眼睛都亮了——这可是“反共义士”送上门来。赶紧把吴氏三兄弟拉上岸,剃头刮脸换西装,还找来随军记者拍照,报纸头版标题都想好了:“三义士杀贼投诚,国军再添虎将”。台湾那边更热闹,蒋介石亲笔批示“速派专机接台,举行万人欢迎大会”,军政大员们都等着拿这事儿当“反攻大陆”的活广告。

福州军区这边,1月9日凌晨三点,作战参谋盯着雷达屏幕直拍桌子——F-131消失在马祖海域,派出去的巡逻艇在附近发现带血的船板,还有战友们没来得及吃完的馒头。“叛逃!”司令员一拍桌子,情报部门紧跟着截获台湾电报:“C-47明日午时接义士,全程直播。”

军区连夜开会,作战地图上红笔圈出截击区域,计划报给北京时,天刚蒙蒙亮。周总理在电话里听完汇报,只说了句:“有把握就打掉它,没把握也不是非打不可,总之不要吃亏。”电话那头,前线指挥官攥紧拳头,对着话筒吼:“请总理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台湾那边动作快,头天派C-47运输机来接人,结果海边侧风太大,机翼擦到礁石,飞机歪歪扭扭落不了地,只能换HU-16水上飞机。1月9日中午,这架蓝白相间的HU-16摇摇晃晃停在马祖港,吴氏三兄弟穿着新做的中山装,被台湾军官簇拥着上了飞机,机上还有7个情报人员、3个记者,加起来17个人,都咧着嘴笑,以为到台北就能领黄金、住洋楼。

下午3点35分,HU-16由两架F-100战斗机护航,像只肥鸭子似的摇上天。福建前线雷达站的屏幕上,三个光点正往台湾方向挪,指挥官抓起电话:“各单位注意,‘猎物’露头了!”4架解放军战机立刻升空,两架歼-6故意拉高飞行轨迹,F-100护航机一看“共军主力”来了,呼啦啦追着歼-6往东北飞——这正是解放军要的效果,把“保镖”引开。

剩下两架歼-5战斗机贴着海面飞,飞行员李纯光、胡英法盯着仪表盘,浪花都快溅到座舱盖了。HU-16还在慢悠悠爬高,胡英法先咬上去,按下发射按钮,一串炮弹擦着右翼飞过去,没打中要害;再补一轮,打在机身上,HU-16抖了抖,还在飞。李纯光接替攻击,机头一抬,对准左发动机,“咚咚咚”几炮,发动机冒起黑烟;接着压机头,炮弹扫中尾部,HU-16开始掉高度;最后一轮,他瞄准右翼根部,这一下狠,机翼“咔嚓”断了半截,飞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头扎进闽江口外的大海,“轰”的一声炸起巨浪。

17个人,连个呼救信号都没来得及发,全沉海里喂了鱼。

部队追封甘久郎等7个兵为烈士,把名字凿在纪念碑上,村里老人每年清明都带着孩子去献花,说这是保家卫国的英雄。

吴氏三兄弟倒也被台湾那边追封“烈士”,可当初承诺的黄金120两连影子都没见着。

1992年他们老家的媳妇们凑钱跑去台湾要说法,国民党的人翻着白眼骂:“杀人犯的家属也敢来要赏?”扭头就把人赶了出来。

老家的人现在提起这三兄弟,都呸一口:“家门不幸,养出三个白眼狼。”

如今,福建莆田的烈士纪念碑前,甘久郎、陈振新那7个名字,被来看望的人摸得发亮。

吴氏三兄弟的老家,族谱里早就没了他们的名,连村里老人闲聊,都不愿提这三个“害了战友的败类”。

敌台说的“黄金120两”成了笑话,蒋介石的“英雄宣传”跟着飞机沉进了海里。

忠诚的人,名字能在碑上站一辈子;背叛的人,连骨头渣都被时光嚼没了——这就是历史给“忠”与“叛”的答案。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