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技术意义上的“影子中国”正在出现|品牌新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9 10:10 1

摘要:茨威格的这句话,很适用于1776年。这一年,三件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大事同步发生: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美国的国父们发表了《独立宣言》,瓦特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

文 / 飞机

“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

茨威格的这句话,很适用于1776年。这一年,三件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大事同步发生: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美国的国父们发表了《独立宣言》,瓦特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

《国富论》发布前的300年,哥伦布开启大航海时代,由此形成的“大西洋自由贸易经济圈”,是全球化贸易的母体,也是《国富论》的灵感来源;瓦特的蒸汽机则吹响了工业革命的第一声号角,人类自此掌握了超越自身百倍、万倍乃至无穷的动能。

当科技与大西洋自由市场经济交汇,释放出了惊人的力量,财富快速膨胀,新生产力不断涌现——这一年成了人类文明的分水岭。

茨威格的这句话,放在当下的中国来看,亦愈发应景。

9月25日,一场主题为“生而全球·AI时代的中企出海”峰会在云栖大会召开,为一个初见端倪的新分水岭时刻,留下生动注脚。

吴老师在峰会的开场白,便是从引用《国富论》里的名句开始。

“商船是移动的国土,商船上的商品是国民财富的边界”,只不过坐在船上的,不是金发碧眼的欧洲人,而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吴老师在峰会现场

在长达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600多名关注出海的企业家们与吴老师,以及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安克创新soundcore刘京鑫,禾观科技CTO罗军,多点数智合伙人任中伟,阿里云智能集团公共云事业部出海解决方案总经理黄欢欢,华商出海产业联盟理事长、激荡商学院长卓立七人一起,围绕“AI+出海”展开探讨与思辨。

一场听到“炮声”的峰会

在去年年终秀上,吴老师将“生而全球”的企业出海浪潮和人工智能革命视作这一代中国创业者最为重要的两个“百年机遇”,而这场峰会恰好将两大机遇点交集于一处。

现场他说道:“今天是一个听得到‘炮声’的峰会,在这个交集点上,一个问题呼之欲出:当我们进行新一轮‘生而全球’的出海时,有什么是今天已经领先于其他国家,哪怕只有半步的工具?哪些要素会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决胜点?”

“阵阵炮声”,指向的是出海征途上并不平静的“海平面”,地缘政治、技术革命、供应链重构等因素彼此交织,使之时而波涛暗涌,时而巨浪滔天。

从历史维度看,出海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在二战之后的全球化进程中,几乎每一个大国的企业都经历过跨国经营的阶段。

吴老师在峰会现场

1960年代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一书中,将“海外扩张”视为美国公司在完成了横向合并、纵向一体化之后的下一个战略必选项。

到了1980、90年代,日本也曾经历与当前中国非常相似的出海浪潮,并完成了从“出口导向”向“现地主义”的重大转型,出现了一个所谓的“影子日本”。

那么,中日之间又有何不同?

一方面,两者有着相似的“背景”,当时的日本产业,一方面面临国内产能高度饱和的困局;另一方面,也遭遇了来自世界第一大国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技术与金融上的打压不断。

中国出海与日本出海异同对比

正如多点的任中伟所感慨的那样,“若非生活所迫,谁会背井离乡”,但出去后才发现,“风景这边独好”。

从企业史的维度看,本次出海已经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第四次“外溢”。

第一次出海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主力为零部件企业;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业出现了第二次外溢,大量印着“Made in China”的商品出海;第三轮出海发生在2010年代的中期,体现为“跨境电商”的兴起。

而这一轮,被吴老师视作“工业革命以来,史上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大迁徙”,这一次,企业们在海外建设工厂,并把设备、技术、人才、资本都移了出去,属于全要素出海,这是我们与日本出海的一大不同之处。

更关键的是,在这一轮走出去的过程中,科技的指针恰好也走到了拐点,人工智能正在各个领域以惊人的速度重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据刘伟光的观察,当前已经出海的企业,无一例外都会把“智能化能力对原有业务的赋能”以及“对原有能力的加持”,作为企业出海最重要的差异化竞争力之一。这其中,既包括被AI加持的智能硬件、具身智能、智能汽车等产业,同时,一些新涌现的AI创业公司,在诞生之初,便决意“生而全球”。

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

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

换言之,在过去的出海竞争中,中国企业或以供应链优势,或拿价格优势作为重要底牌,如今完成了从靠产品和供应链到靠顶尖技术走向世界的蜕变——这张新多出来的王牌,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式的企业出海。

一张领先半步的“AI牌”

吴老师曾将出海比喻为一家企业的第二次创业,这个过程中,需要新老创业者,以全新的视野和方式去开启属于自己的征程——这不仅体现在对人工智能等先进工具的运用上,更包含着我们对世界的全新认知,乃至对行业创新的深刻理解。

多点在5年前便开始走国际化道路,在峰会分享经验时,任中伟提到一个细节:得益于中国成熟的数字化能力和品牌心智,多点在新加坡与当地零售巨头的合作得以在短短三个月内达成。

他还观察到,在东南亚,中国的公司讲AI的故事,在当地的接受度颇高,而美国公司来宣讲时,更多提及的都是底层概念,相较之下,他们更偏向于务实的、有技术应用经验的中国企业。

多点数智合伙人任中伟

作为初创企业,禾观科技则利用AI完成了时尚平台的价值重构。CTO罗军在峰会上介绍了他们如何利用AI完成包括从时尚趋势洞察、产品设计、高效投流、供应链协同、智能化客服等全链路创新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拿出技术能力尤其是AI能力这张王牌时,王牌的背面不完全是企业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次全方位的协同作战。

禾观的主要业务在海外新兴市场,基建偏弱,它们便是借助阿里云全栈的能力做变革和升级,为给消费者带来更稳定,更持续更高效有体验的服务。

禾观科技CTO罗军

多点在新加坡的案例背后,也有阿里云的身影,任中伟反复提到“信任”一词,他将之视作国际化中最难做到的事。

与阿里云的合作,首先解决了企业自身的信任困局,任中伟指出,“中国的产品跟中国的云由于在国内有很好的对接和服务,所以到海外会发现不仅仅是成本优势,还有沟通的优势。”

另一个加分项则是对外的信任背书,“涉及安全和合规,而中国这些巨头企业在海外建立的信誉,可以比较好的帮到我们这样一些企业。”

来自安克创新soundcore产品业务发展负责人刘京鑫,还介绍了另一种协同模式。

安克以“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出海故事闻名,旗下子品牌soundcore已成立八年,已在高度竞争的全球消费电子无线耳机赛道中稳居前列。刘京鑫将之归因于“由面扩点”的技术路径——soundcore基于对海外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的深度洞察,提出明确的技术痛点与产品方向,而阿里云则依托其AI基础设施和大模型等前沿技术能力,双方深度协同,精准打造智能化硬件方案,用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这一过程中,两者彼此碰撞,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需求,以此帮助品牌显著强化soundcore的差异化竞争力。

安克创新soundcore

产品业务发展负责人刘京鑫

一套覆盖全球的网格矩阵

在AI浪潮下,阿里云将所服务的出海企业分为三大方向:

第一,采用全栈AI云支持AI原生应用快速全球拓展业务,如今由阿里云服务的AI原生企业,在全球累计用户量超10亿。

第二,将业务核心系统上云,通过云上搭建业务系统,用技术创新重塑“中国制造”全球价值链,如今这类企业已覆盖200+国家和地区。

第三,在服务出海方面,需要提供全球全栈安全合规。当前,阿里云支撑的企业已为全球超20亿消费者提供稳定服务。

截至目前,阿里云运营着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网络,在全球29个地域设有91个可用区,共计服务了25万中国企业出海,覆盖了汽车、制造、能源、金融、零售、消费电子、跨境电商、游戏、SaaS等20+细分赛道。

2025云栖大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访者

值得一提的是,刘伟光坚信AI将带来了企业之间的技术平权,大到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小到一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卖家,都能利用AI,实现相同的服务体验,小企业也能拥有直播电商、数字化模特、实时外语对话、AI设计渲染等过去需要重资产投入的能力。

他认为,互联网的发展、软件技术的开源、AI的普及,使得这个世界的技术鸿沟逐渐拉平,很多的小企业,“能利用AI跟原有的技术的结合,有望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正因如此,当出海企业的类型越来越丰富,对出海的需求日益多元,也意味着对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中国企业出海,集中在东南亚,如今已经扩展到北美、南美、中东、日本、欧洲等不同地区;在业务上,过去阿里云主要服务对象来自消费电子和游戏行业等行业,而随着新业务如中国新能源车、物流、互联网公司也加速出海步伐;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出海企业通过海外收购踏出了出海第一步,亟需先进工具实现更好的协同,凡此种种,带来新的技术挑战和知识的补全。

以安全合规为例,刘伟光将世界市场拟化为一个巨大的网格矩阵,纵轴是国家,横轴是每项产品对应的行业领域。

出于严谨,在现场他甚至郑重其事地念了一段话:

能够帮助企业在每个网格中符合各国日益严格的安全合规要求是我们的目标。在数据保护方面,阿里云提供了从技术架构、流程管理到产品设计的全方位隐私保护和合规能力,确保数据在产生存储、传输、销毁、全生命周期可控;在合规方面我们也具备了多层次的全球及地区合规认证:包括ISO体系、SOC审计等,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特定合规需求。同时,阿里云通过提供丰富的云上产品与服务,协助客户强化数据安全防护,提升数据保护能力,帮助企业在合规框架下安全使用云计算资源,满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阿里云也将继续加大合规能力建设,并输出阿里巴巴自身出海经验,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各个市场解决复杂的合规难题。

谈及合规,吴老师的表达是,在企业出海中,“安全是一种意识,合规是一种能力”,但能力越大,往往意味着责任越大。截至目前,阿里云已覆盖超过150项全球合规资质,这个数字未来还将继续增加。

涉及海外收购,刘伟光特别指出,在总部和收购企业之间,需要做好“统一架构”,运维成本要比建多个“烟囱”低很多,遇到问题还可以共享一体化运维知识,也方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业务进行快速迁移。但是统一架构的数据平台也要遵守数据的安全法规,合理使用数据脱敏技术。

由此他建议企业,在出海初期就制定好“统一架构”,规避后期飙升的运维成本,而在出海技术投入上,需要把IT预算和AI预算一体化,从周期性角度看待。

AI原生数据中心展台

总而言之,企业可以在出海时可以根据爱好和行业是挑选国家,但云这个业务,既已下定决心做全球一张网,就必须要全覆盖。

“我们只能在不同国家,不断扩展我们的版图。这个版图就是AI驱动的数据中心,我们推动的不仅是云,更多是云和AI的加持。”刘伟光最后总结道。

曾有人如此评价中国的优势——因为更厚,容量更大,所以只要不排斥与接纳,一切新的技术都将与我们有利——时至今日,AI对每个行业的改变已毋庸置疑,伴随着阿里云一块块将代表世界的网格一一填满,借此生长壮大的,将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影子中国”,更是一个技术意义上的“影子中国”。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历史机遇。对今天中国而言,AI技术与出海浪潮的交汇,正是这个时代最慷慨的馈赠。

来源:吴晓波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