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阅央视新闻,曝光茅台镇酱酒行业的乱象令人震惊。所谓的“坤沙老酒”实为酒精勾兑,年份虚标高达40倍,更有商家伪造检测报告以规避监管。这不仅仅是欺骗,更是对酱酒行业信誉的肆意践踏。
翻阅央视新闻,曝光茅台镇酱酒行业的乱象令人震惊。所谓的“坤沙老酒”实为酒精勾兑,年份虚标高达40倍,更有商家伪造检测报告以规避监管。这不仅仅是欺骗,更是对酱酒行业信誉的肆意践踏。
最讽刺的是,这些骗子们精心设计了一场骗局。仁怀市的茅渊酒厂将串酒与碎沙酒勾兑,冒充“12年至18年坤沙”;帝坛酒业主播在直播间宣称“20年坤沙老酒”,实则只是加了几滴调色水的廉价新酒,零售价却高达899元。他们利用消费者对行业的不了解,用旧酒坛和模糊的“窖藏”字样进行包装,将成本不足10元的串酒炒作为数百上千元的“珍品”。
然而,仔细算一笔账便会发现,这些都是谎言。真正的坤沙酒需要5斤粮食才能酿出1斤酒,仅粮食成本就高达30元/斤,加上三年以上的窖藏,价格根本不可能低廉。那些标榜“十年陈酿”的酒,实际上只是用食用酒精和色素堆砌而成,这不仅是欺骗消费者,更是对酱酒酿造传统的极大亵渎。
更令人担忧的是监管的滞后。尽管仁怀市早已出台严禁添加食用酒精、虚假标注年份的规定,但涉事商家却对此置若罔闻,甚至能通过技术手段掩盖酒精成分,逃避检测。直到央视曝光后,市场监管部门才连夜行动,查封8105件问题酒,12家涉事企业被调查。
幸运的是,近期有了新进展:仁怀集中销毁了7.2万瓶假酒,并上线了区块链溯源平台,从高粱产地到生产线全程监管,智慧监管码也将在明年全面推行。
有人认为茅台镇成了“背锅侠”,因为全国30万吨非核心产区酱酒都在借助其名号牟利。然而,核心产区的乱象无疑是对行业根基的最大伤害。如今,随着区块链溯源、“纯粮固态”认证奖励等措施的陆续落地,第三季度白酒投诉量也下降了42%,这或许是清理“毒瘤”的开始。
酱酒的价值从来不是靠噱头撑起的,而是坚守“12987”工艺和时间的沉淀。茅台镇的光环不应被少数投机者玷污,那些靠造假牟取的暴利终究会被监管利剑刺破。若这场整治能坚持到底,真正的纯粮酱酒定能重归市场,让行业信誉逐步恢复。
来源:美食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