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外科技重点企业数据跟踪:(1)高通(QCOM.O)FY2025Q3汽车及IoT增长强劲,有望成为未来业绩主要增长引擎。公司Q3营收10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4%/环比下降5.6%,主要受益于汽车、IoT业务高速增长对冲手机业务疲软;归母净利润为26.7
AI、数据中心业务推动半导体景气度持续攀升——海外科技2025年9月报
海外科技重点企业数据跟踪:(1)高通(QCOM.O)FY2025Q3汽车及IoT增长强劲,有望成为未来业绩主要增长引擎。公司Q3营收10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4%/环比下降5.6%,主要受益于汽车、IoT业务高速增长对冲手机业务疲软;归母净利润为26.7亿美元,同比增长25.2%,毛利率为55.6%,同比持平。(2)博通(AVGO.O)FY2025Q3(5月-7月)营收稳健增长,AI硬件与VMware软件服务业绩均表现亮眼,公司获第四家XPU客户订单,将上修AI定制芯片业务收入。公司Q3营收159.5亿美元,分别实现同、环比增长22.0%、6.3%,主要受益于AI 芯片和软件业务营收大增;毛利率为67.1%,同比+3.17pcts/环比-0.86pcts。(3)美满电子(Marvell)FY2026Q2(5月-7月)营收创新高,主要系定制数据中心业务及消费电子需求驱动。公司Q2营收20.1亿美元,分别实现同、环比增长57.6%、5.9%;毛利率为50.4%,同比上升4.2pcts。
存储:美光预计2026年DRAM供应将持续紧张,NAND市场有望改善。存储原厂:美光FY2025Q4(6月-8月)业绩及指引均超预期,净利润同环比大幅提升,数据中心需求强劲推动DRAM营收创单季历史新高。公司Q4营收113.2亿美元,分别实现同、环比增长46.0%、21.7%;净利润为32.0亿美元,分别实现同、环比大增260.8%、69.8%,利润大增主要受益于数据中心业务。公司表示,第四季度除PC端外的服务器、移动端等DRAM市场均将保持上扬趋势。
封测:中国台湾封测大厂日月光加码测试业务,国内厂商聚焦先进封装技术研发。2025年8月中国台湾地区封测厂日月光控股营收为564.7亿新台币,分别实现同比、环比增长6.7%、9.6%。公司表示,受AI、HPC强劲需求的驱动,先进封装产能供不应求,同时正在跨入FT、SLT、Burn-in等毛利率较高的测试领域,预计2025年测试业务营收的同比增速将是封装的两倍。
半导体设备:中国半导体设备销售额持续领跑全球。根据SEAJ,2025年8月日本半导体设备月度出货金额为4057.6亿日元,同比增长15.6%,连续20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根据韩国国际贸易协会, 2025年8月韩国半导体设备出口额为7.6亿美元,同比增长9.5%。2025年Q2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支出总计3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5%。从地区来看,中国大陆的支出最高,为113.6亿美元,占总支出的34.4%;中国台湾的支出占比位居第二,为87.7亿美元,占总支出的26.5%,台积电是中国台湾半导体设备支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半导体材料:根据日本财务省,8月日本半导体材料出口额为5872.7亿日元,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中国的半导体材料金额为1180.0亿日元,占比为20.0%,出口欧盟、美国的金额占比分别为3.7%、3.4%。根据SEMI,2025年Q2全球硅晶圆出货量为3327 MSI,同比增长9.6%/环比增长14.9%,预计2025H2将持续复苏。
重要事件回顾:(1)美国取消三星、SK海力士在华VEU豁免;(2)华为发布昇腾芯片三年路线图,预计2026Q1将采用自研HBM;(3)为与台积电竞争,三星2nm晶圆代工报价将下调至2万美元。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2)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风险;(3)竞争加剧风险。
(作者:冯燕燕 吴吉森)
eSIM卡普及提速,Meta发布带屏AI眼镜——电子行业2025年9月报
eSIM推广渗透加快。采用eSIM(Embedded-SIM,无需再插入物理SIM卡也可激活运营商提供的蜂窝号码)技术手机具备防水性能增强、增大电池(续航)、便捷切换运营商的优点,早期eSIM技术因安全性不足和运营商支持度一般,国内推广较为缓慢。2025年以来,国内从电信运营商到各大手机终端厂商相继推动eSIM电子产品上市,特别是苹果新机iPhone 17 Air支持eSIM,加快了eSIM技术复苏。根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至2025年底,全球预计将有约10亿台eSIM智能手机连接,2030年将增长至69亿。
需求旺季驱动电子代工、被动元件大厂营收增长。受益传统电子拉货旺季,2025年8月,中国台湾前6家电子代工大厂营收合计约为2571亿元,同比增长11%;中国台湾系前5家PCB大厂营收合计约为96亿元,同比减少2%;中国台湾3家被动元件厂商合计营收约为33亿元,同比增长3%。
摄像头厂商出货量环比增长,单机摄像头数量持续下降。2025年8月,舜宇手机镜头出货1.15亿件,同比减少7%,环比增加17%;摄像头模组出货4210万件,同比增加6%,环比减少1%;丘钛科技手机摄像头模组出货4447万件,同比增长40%,环比增加18%;大立光电营收约为14亿元,同比减少15%,环比增加10%,拉货旺季持续。根据Omdia数据显示,智能手机摄像头数量持续下降,2025年第二季度,出货的智能手机平均配备3.19个摄像头,低于去年同期的3.37个,主要源于后置摄像头数量的减少,以低端(像素低于1200万)摄像头模组为主的摄像头模组厂商经营压力将持续承压。
LCD TV面板价格企稳,智能手机面板价格走弱。2025年9月,全球LCD TV面板市场供需动态平衡,总体而言,TV产业上下游在旺季备货节奏下供需环境波动平缓,LCD TV面板均价维持稳定。根据集邦咨询预测,面板大厂均计划在十一长假执行休假,十月的稼动率将降至79%。根据CINNO Research统计,2025年9月,a-Si面板中低端市场需求强劲,但模组端竞争加剧,价格小幅下行;LTPS产线持续保持高位运转,预计价格下跌0.1美金;部分柔性AMOLED面板厂商“以价换量”,价格开启下行通道。
华星光电拟建8.6 代OLED 生产线。2025年9 月 12 日,TCL 科技发布公告,宣布其子公司 TCL 华星光电将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携手,在广州投建第 8.6 代印刷 OLED 显示面板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达 295 亿元,预计 2025 年 11 月开工,建设周期 24 个月,投产后将进一步巩固 TCL 在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龙头地位。
Meta发布带屏智能眼镜。北京时间2025年9月18日,在Meta Connect 2025 发布会上,Meta发布了三款新品:1)Meta Ray-Ban Display是Meta 首款带显示屏的智能眼镜。通过彩色光波导 HUD 和 Neural Band 腕带,把「脸上的 AI」从概念变成现实,售价 799 美元;2)Ray-Ban Meta (Gen 2)是小改款,面向大众的主力机型,外观上更时尚,续航和拍摄能力大幅提升,售价379 美元;3)Oakley Meta Vanguard是面向运动与极客人群,防风镜造型、中央广角摄像头、长续航和运动数据整合,配备训练提醒灯,售价499 美元。
(作者:张跃聪 吴吉森)
智算时代,光模块引领IDC光互联变革——光模块专题
光模块是光通信系统中完成光电转换的核心部件。光模块由光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构成,其中光器件是光模块的关键元件,包括激光器(TOSA)和探测器(ROSA),分别实现光模块在发射端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以及在接收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功能。
发展现状:光模块主要应用于数通市场和电信市场两大领域。目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数通市场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超越电信市场成为光模块最大的下游市场。AI算力集群对光模块产生了强劲的需求,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为178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2.2%, 其中,2024年数通市场和电信市场占比分别为63.48%和36.52%。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提升至235亿美元。
行业趋势:AIDC光互联,光模块需求爆发。为应对GPU/XPU算力提升、内存扩展及低延迟需求,数据中心互连技术正经历从传统铜缆到光互连的变革。伴随着Scale Up光网络光互联以及算力集群规模的持续扩大,用于数据交换的光模块的配比飙升。根据Marvell,GPT-4在25K个XPU集群上训练,需要7.5万个光模块;10万个XPU超大计算集群,需要50万个光模块,光模块需求增速远高于GPU增速。
技术趋势:硅光与CPO成为光模块技术升级的核心方向。(1)光模块速率持续提升。2025年800G光模块是市场主力,广泛应用于AI训练集群和数据中心互联,预计1.6T光模块于2025年进入商用元年,2026年出货量预计快速放量,主要满足数据中心算力集群的核心需求;(2)光模块技术路线多元化:硅光技术与CPO。CPO技术将交换ASIC芯片和硅光引擎在同一高速主板上协同封装,可以降低信号衰减、降低系统功耗、降低成本和实现高度集成。
(作者:吴吉森)
算力集群“神经元”,高速互联核心枢纽——交换机专题
交换机是指基于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多端口网络设备,每个端口都可以连接到主机或网络节点,主要功能就是根据接收到数据帧中的硬件地址,把数据转发到目的主机或网络节点。交换机在算力集群中扮演着类似“神经元”的关键角色,是算力网络稳定运行的核心支撑。
发展现状:在交换机市场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以太网交换机,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交换机可分为数据中心交换机、非数据中心交换机等。根据IDC数据显示,2023年数据中心用以太网交换机收入占比达47%,非数据中心用交换机收入占比达53%。在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趋势的推动下,全球交换机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IDC数据,2024年全球交换机市场规模为418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0.8%。预计2025年全球交换机市场规模增长至438.9亿美元。
行业趋势:对AI算力集群来说,数据量的迅猛增长带来了对交换机最直观的需求:更强的处理能力、更高的吞吐量。随着AI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升级热潮,网络交换机市场将迎来蓬勃发展,根据IDC数据显示,2024年数据中心市场交换机市场规模为220亿美元,2023-2026年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机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11%,其中,2024年AI数据中心市场交换机市场规模为70亿美元,2023-2026年AI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机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55%,AI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规模占比将从2023年9.1%提升至2026年的31.4%。
技术趋势:CP和OCS成为光交换机技术升级的核心方向。(1)端口速度升级,800G及更高速率交换机时代来临。据DellOroGroup预计到 2027年,近一半的数据中心交换机端口将由400Gbps及更高速度驱动,海外大模型厂商在2024年已开始大规模部署800G交换机用于训练。(2)交换机技术发展路线:CPO和OCS。其一,CPO交换机,通过光引擎与交换芯片共封装,解决高速率高密度互联问题;其二, OCS光交换机:在Spine层用OCS全光交换替代电交换机,破局功耗&时延难题。
(作者:吴吉森)
化工出口韧性凸显,行业复苏动能积聚——2025年9月化工行业月报
行业观点:化工出口韧性凸显,行业复苏动能积聚。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化工行业整体盈利仍面临压力,但结构性改善迹象显现。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实现同比减亏,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利润同比分别下降5.5%、2.6%和4.6%。值得关注的是,化学原料与化纤板块降幅已较前期收窄,表明部分子行业盈利修复正稳步推进。出口持续成为行业重要支撑,8月国内化工品出口金额环比上升2.6%,同比大幅增长9.3%,连续多个月保持稳步增长,凸显我国化工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价格方面,受8月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及企业季节性检修等因素影响,产品走势呈现分化:PTA、锦纶、尿素、磷铵、苯乙烯、环氧乙烷、ABS等价格承压下行;而涤纶、草甘膦、PVC、丙烯腈、环氧丙烷、顺丁橡胶等则价格有所上扬。供给方面,8月国内多种化工品产能有所扩张,包括PTA、涤纶、锦纶、尿素、乙烯、苯乙烯、丙烯、丙烯腈、聚丙烯、丁二烯等,氨纶产能则有所收缩。需求预期方面,伴随国内假期经济逐步释放、美国降息带来外部需求环境改善,以及欧洲部分化工产能仍受能源成本困扰,我国化工行业有望在内需回暖与外需韧性的双重带动下,迎来新一轮复苏机遇。
数据分析:
原油价格下跌,炼油开工率小幅上涨。8月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均价为67美元/桶,环比下跌3.0%;WTI原油期货结算均价为64美元/桶,环比下跌4.5%,国内炼厂开工率约80.0%,环比提升0.5个百分点。山东地炼开工率回升至50.7%,环比上涨1.0个百分点。
化纤市场涨跌互现,涤纶价格上涨,锦纶、氨纶价格小幅下跌。8月PX中国主港现货均价跌幅0.7%,华东地区PTA市场均价跌幅1.4%,涤纶长丝POY市场均价涨幅1.0%,DTY均价持平,FDY均价涨幅1.6%。吨毛利方面,涤纶长丝POY、DTY、FDY盈利均有所增加。8月锦纶POY市场均价跌幅1.2%,氨纶市场均价跌幅0.6%。
农化市场走势分化,氮肥、磷肥价格下跌,草甘膦价格上涨。8月尿素市场均价跌幅4.1%,磷酸二铵市场主流均价跌幅1.1%,氯化钾均价持平,草甘膦均价涨幅4.4%。
氯碱行业,8月PVC乙烯法均价涨幅1.7%,PVC电石法均价涨幅0.7%。吨毛利方面,乙烯法PVC和电石法PVC亏损幅度收窄。重质纯碱市场均价涨幅2.6%,固体烧碱市场均价涨幅3.3%。
乙烯产业链,8月乙烯东北亚现货均价涨幅0.2%,聚乙烯现货均价跌幅0.8%,苯乙烯华东市场均价跌幅3.4%,环氧乙烷现货均价跌幅1.4%。价差方面,聚乙烯-乙烯、环氧乙烷-乙烯、苯乙烯-乙烯的价差均收窄。
丙烯产业链,8月丙烯中国现货均价持平,聚丙烯期货收盘均价跌幅0.5%,丙烯腈华东地区市场主流均价涨幅2.0%,环氧丙烷华东市场主流均价涨幅3.6%。价差方面,聚丙烯-丙烯价差有所收窄、丙烯腈-丙烯、环氧丙烷-丙烯价差扩大。
C4产业链,8月丁二烯中国现货均价涨幅0.9%,顺丁橡胶现货均价涨幅为1.2%,SBS华东地区市场均价持平,ABS现货均价跌幅2.8%。价差方面,顺丁橡胶-丁二烯价差扩大,SBS-丁二烯、ABS-丁二烯价差收窄。
风险提示:
(1)化工行业竞争激烈、政策约束趋严,细分领域需关注产品产能过剩、国际贸易摩擦、能耗和碳排放不达标等经营风险。
(2)2025年3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共有22家化工企业发生3次以上票据逾期,且月末有逾期余额或当月有票据逾期行为发生,建议关注这些企业的经营风险。
(作者:王刚 游文利 梁博)
政策推动农机创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高端装备行业2025年9月报
产业重要事件:《关于加快农机创新产品中试验证和熟化应用的意见》出台,推动农机创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9月3日,农业农村部、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农机创新产品中试验证和熟化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政策聚焦建设农机研产推用一体化机制,把中试和熟化纳入国家农机产业顶层设计,以“销售台套数+作业面积”取代“论文+专利”纳入创新评价体系,同时为农机创新产品开设购置补贴“绿色通道”,最长3年“特定补贴”兜底市场。《意见》规划到2027年,建成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和熟化应用中心,到2030年,农机研发周期缩短40%,成果产业化率提升至60%以上。
事件点评:我国农机行业整体大而不强,仍面临研发慢、验证难、转化少等痛点,特别是丘陵山地、经济类作物等专用农机产品发展更为缓慢。《意见》作为我国首个系统性解决农机“研产脱节”问题的纲领文件,聚焦“中试-熟化”这一长期被忽视的断点环节,通过健全农机创新产品的认证流程、补贴机制等,打通创新产品“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为我国未来农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创新注入新动力。
行业景气度跟踪:
装备行业营收仍在底部区间,利润略有好转。8月,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营收分别同比增长7.0%、下降2.6%;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基础上,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1%、16.1%。
通用设备出口略显疲软。8月,中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86.9美元,同比下降1.6%;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76.6亿美元,同比增长5.2%。
细分子行业跟踪: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放缓。8月,工业机器人产量6.4万台,同比增长14.4%,同比持平。
切削机床:产量维持在相对高位。8月,切削机床当月产量7.1万台,同比增长16.4%;成形机床当月产量1.4万台,同比持平。
挖掘机:内外销保持同比增长。8月,挖掘机总销量16523台,同比增长12.8%;其中,国内7685台,同比增长14.8%,出口量8838台,同比增长11.1%。
叉车:销量同比增长,环比持平。8月,叉车主要制造企业总销量11.8万台,同比增长19.4%,环比持平。其中国内7.0万台,同比增长19.3%;出口4.8万台,同比增长19.6%。
高空作业平台:需求依然低迷。8月,高空作业平台销量13430台,同比下降18.7%。高空作业平台出租率、租金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景气度未有改观。
拖拉机:产量小幅回升。8月,大中型拖拉机产量26682台,同比增长11.7%。
轨交装备:行业投资额相对稳定。8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值为711亿元,同比增长5.6%;1-8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为5041亿元,同比增长5.6%。1-8月,动车组累计产量为1106辆,同比增长32.1%。
(作者:田溪 邹刚)
本篇合集作者: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本报告由兴业研究(CIB Research)提供,报告信息依据国际、中国和行业通行准则并通过合法渠道获取,所有观点为研究员个人意见,不代表兴业研究立场。本报告不含任何道德、政治或其他形式的偏见,兴业研究不对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作出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报告内容不构成任何形式的要约、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阅读者应自行独立评估所有相关风险。对于因使用本报告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后果,兴业研究和研究员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为兴业研究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分发、发表或以其他方式公开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本报告已正式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中,否则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引用或发布本报告内容须注明出处为兴业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兴业研究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兴业研究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来源:鲁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