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之歌》创作团队名为樱桃而非车厘子,看国内水果的取名乱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09:28 1

摘要:9月初全球发行的《丝之歌》,自上市以来吐槽的声浪就没有断过,从前作中追随而来的老玩家又爱又恨,慕名而来的新玩家被整破防。网络上《丝之歌》相关的视频,充斥着“受苦”“破防”“劝退”等词汇。

9月初全球发行的《丝之歌》,自上市以来吐槽的声浪就没有断过,从前作中追随而来的老玩家又爱又恨,慕名而来的新玩家被整破防。网络上《丝之歌》相关的视频,充斥着“受苦”“破防”“劝退”等词汇。

《丝之歌》游戏截图(樱桃工作室官网)

至于原因吗,是因为创作团队靠着《空洞骑士》实现了财富自由。没了有经济压力,有钱有闲的主创们,玩心越来越重,野心也越来越大,打算把《丝之歌》这部续作,从家常小炒升级为满汉全席。

于是乎自2019年发布第一个demo开始,不顾粉丝们的催促,一再跳票,前后花了6年多才横空出世。结果一部号称类银河恶魔城动作类的游戏,硬生生被打造成了类魂系游戏,各种花式整活,让玩家结结实实地体验了一把玩个游戏都如同在上班当牛马的感觉。

当然今天要讨论得不是《丝之歌》的问题,毕竟这方面谈者众,各路游戏大神的解说远比阿越这种二把刀门外汉专业,就不献丑了。而是想从《丝之歌》的创作团队入手,聊聊国内水果界,乃至食品界的取名乱象。

《丝之歌》创作团队(樱桃工作室官网)

《丝之歌》的创作团队来自澳大利亚,全称为“team cherry”,“team”指团队,“cherry”为一种水果名称,意译为樱桃,音译则为车厘,即车厘子。创作团队的中文名为樱桃工作室,显然用了意译,而非音译。

可当前国内的水果市场呢,明明是进口樱桃,非要用“cherry”的复数“cherries”进行音译,称之为车厘子。外国进口的樱桃就不是樱桃了?为了便于长途运输,进口樱桃没有完全成熟,便进行采摘,味道还不如产于辽东、胶东的本地樱桃,结果因为换了个洋名价格就翻了好几倍。

樱桃

按照这群聪明的水果商的做法,“落樱神斧”华盛顿,是不是应该改名为“落车神斧”华盛顿

采用音译给水果取名的做法肇源于香港,比如将草莓按其英语发音“Strawberry”,称之为士多啤梨,将苹果的一个品种按英文发音“Delicious apple”,称之为地厘蛇果,简称蛇果。

这一套做法被国内水果商习得,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奇异果

猕猴桃属于土生土长的本土水果,国内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史。20世纪初,猕猴桃被引进到新西兰,因味道与西方常见的醋栗有点像,被称为中国醋栗(Chinese Gooseberry)。20世纪50年代,新西兰想打开美国市场时,出现了问题,遂借用国宝几维鸟的名字称之为“Kiwifruit”。

猕猴桃

黑布林

黑布林是美国对中国李和欧洲李进行杂交获得新李子品种,俗称黑李。可如果直接叫黑李,即便加上美国这个定义,估计也就那样了。因此直接采用音译成黑布林,吸引人们的眼球,让其身价倍增。

黑布林

提子

提子就是葡萄,属于“欧亚葡萄”的一个改良型品种,可葡萄太常见,显然卖不上价,于是大聪明们便借用香港那边对葡萄的称呼“提子”来给他命名,最初还标榜“美国提子”,直接奠定了其葡萄中的“贵族身份”而备受青睐。可就个人感觉而言,除了耐贮运这一优点外,还不如传统的巨峰等品种。

哥伦比亚龙珠果

哥伦比亚龙珠果,一听这名字瞬间就感觉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人们所俗称的“灯笼果”,也叫“酸浆”,因果实如同灯笼一般,看上去颜值很高,在农村的田地中很是多见,作为一种常见杂草出现,农民见了后就会习惯性拔除。可就因为改了个名,很多人认为这是从国外进口的稀罕货愿意从当“冤大头”,以至于其市场价一度卖出了100元一斤。

哥伦比亚龙珠果

为了销售,为了图个吉利,给产品取个专用名进行包装无可厚非,但至少得让人知晓它到底属于哪一类吧。可故意给水果换个洋名,将它果属区分开来,将两者定义为不同的完全水果,有挟洋自重的嫌疑,比如大樱桃和车厘子是不是一种水果,网上已经争论了好多年了。

事实上这一现象在很多销售场景中都有出现,比如各种打着某国进口的食品、家具、电器,很多其实是出口转内销,乃至完全没有经历出口这一环,就堂而皇之的卖高价。各种冠以罗马、巴黎、维多利亚、某某国际的楼盘,各种自称“小巴黎”、“东方威尼斯”之类的景区。仿佛只要沾个“洋”字,就会身价暴涨。

来源:钱越说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