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陈米薇:跨界创业 传承文化 扎根津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09:38 1

摘要:随着两岸融合发展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台湾青年选择扎根大陆,参与建设、开拓事业。来自台湾的90后青年陈米薇,便是其中代表。她以企业主、制作人、演员、新媒体讲师、护理人员等多重身份,展现了新时代台青敢闯敢拼的风貌。

随着两岸融合发展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台湾青年选择扎根大陆,参与建设、开拓事业。来自台湾的90后青年陈米薇,便是其中代表。她以企业主、制作人、演员、新媒体讲师、护理人员等多重身份,展现了新时代台青敢闯敢拼的风貌。

陈米薇表示,首次来到天津刚好遇上上合会、和北京的阅兵,切身感受到各方面发展的用心,在人工智慧、数字经济、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发展令人震撼。这些成果不仅是宏观建设,更实实在在影响着生活与产业。

自2017年赴沪发展以来,陈米薇从品牌、美食探店到直播、实境节目制作,不断调整方向,企业型态随着市场,不断的更新,她的网综曾获爱奇艺奇秀《深夜食堂》上海站的奖项,近期亦完成一部自闭症题材的电影《星空下的钢琴手》,用影像关注社会议题,传递正能量。

在天津考察期间,她对当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印象深刻:数字出版、智慧教育、动漫园等新业态方兴未艾,古文化街、意式风情区等地则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气息,成为新的经济亮点。

谈及在天津未来规划,她提出五大方向:

一是推动文化空间与创意结合,打造沉浸式演艺与文创专案

二是借力天津数字出版与动漫园,探索跨界内容创作

三是推进「科技+文化」融合,创新虚拟演艺作品

四是与本地媒体合作,推出纪录片、综艺、短视频、短剧

五计划与天津市台办及中华文化促进会天津代表处等机构协作,从天津出发,推动两岸青年、艺术、企业交流,激发融合发展新动能

同时,她也提出三大核心使命:

第一:助力乡村振兴、关怀银龄群体

第二:传递非遗文化、推动民族团结

第三:引领台青发展、促进两岸交流

她希望透过新媒体,让尊老敬老与文化传承的理念能深入人心,用正确的资讯,给两岸年轻人有更多的远见。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魏国秋老师,与陈米薇将非遗透过新IP「台湾的奈个女孩」传递给两岸更多年青人)

「敬重而道远。」陈米薇说,从台湾到上海,再到天津,每一步都不容易,但都是探索文化与自我的更多可能。她强调,未来将从天津起步,把两岸文化交流做得更实,把传统与现代结合得更紧,透过新媒体传递,让更多年轻人,用正确的价值观,看到更多文化与传承。

提问一:

创业的身份跟当演员最大的不同?

创业和演员最大的不同我认为在于,角色定位和责任范围。

作为演员时,更多是把焦点放在「自身表演与表现」上,如何接球与丢球,如何建立好的榜样与作品,但成为创业者,视野就必须放大到整个团队,公司的运营,是否能有社会贡献。

演员专注于「如何把自己做到最好」,创业者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整个平台、整个团队都能走得更远」。这包括战略规划、资源整合、财务运营,每一个伙伴的发展,以及可以为社会和国家做些什么。

提问二:

跨界在两岸发展,创业在上海、从艺人、到制作人、到荣获爱奇艺奇秀【深夜食堂】奖项,现在到了天津,这一路的心路历程分享?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曾住过没有窗的8坪小套房,孤单地过年和生日,经历过没有资格生病的日子,遭遇投资诈骗,现实与实力不匹配的无力感,当资源不足时,常常碰壁,也体会过被物化的意难平。但这些经历,反而锻炼了面对挑战的韧性。

其实,当我们以为一切平静时,往往只是更大的浪潮即将到来。就像「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节目的名字,提醒我们要勇敢去迎接新的挑战。我母校华冈艺校的一位学姐,就是很好的例子。她因甜心教主爱你专辑走红,在忙碌中保持自律,随时准备迎接下一个机会。今天她再度开启新篇章,成为许多人心中鼓掌的榜样。

我想分享的是:无论身处哪个产业、哪个年龄阶段,都是最好的过程。因为未知,我们才有期待,才有机会去突破。最重要的是保有弹性,守住初心,不逃避课题。即便遇到挫折,也不要把自己当受害者,而是把选择走成最正确的决定。当你的能量充满力量时,你会吸引到势均力敌的伙伴,也能汲取更多智者的力量,走得更远。

(图自陈米薇微博与周星驰御用配音演员石班瑜老师)

提问三:

在国內创业的甘苦谈?未来计划在國內创业的梦想蓝图是?

最大的感受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市场规模庞大,平台与产业链完整,给创新者很多发挥的空间;但同时,竞争也十分激烈,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坚持与持续的学习。这些过程虽然辛苦,但也让我不断成长。

未来,我希望把事业方向放在两岸共赢的定位上。一方面,搭建更多平台,帮助台湾企业有更多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透过新媒体、电商与IP运营,把优质的内容与产品带向更大的市场。

最重要的是,这不只是企业的成长,而是能够回馈国家与社会,不论是助力乡村振兴、传递文化价值,还是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希望借由自己的努力,让创业成果能真正服务大众,创造更大的就业机会,传递文化传承的精神,让新媒体产业带来更长远的价值。

(图自抖音小红书台湾的奈个女孩)

提问四:

据媒体报导,天津政府在经贸领域,今年1至7月,天津对上合国家进出口额达到533.7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1.3%,同比增长了5.2%。此外天津已在俄罗斯、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埃及等上合组织国家建设了10个鲁班工坊,致力于提升相关国家青年技能水准与就业能力。以台青女企业家角色,未来可以怎样去提升天津与台湾这边的文化交流与市场蓝图,创造双赢?

从媒体报导可以看出,天津近年在经贸领域的成长非常亮眼。今年1至7月,天津对上合组织国家的进出口额就达到533.7亿元,占全市总额的11.3%,同比增长5.2%。同时,天津也在多个国家建设了鲁班工坊,推动当地青年技能培养与就业,这展现了天津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角色。作为台青女企业家,我认为未来可以从文化交流,与市场合作两方面入手,创造双赢。

第一,文化交流。

我会以影视、新媒体的专长,把天津的非遗文化、文艺创作、城市景点、美食特色,制作成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短视频与IP内容,推动两岸青年共同参与,既传承文化,也增进互动。这样的方式,也能与文旅局、文化单位合作,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

第二,市场蓝图。

依托天津在港口、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的优势,可以建立「两岸青年创意+产品孵化平台」,帮助中小企业、优质品牌与特色文创产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让大陆的产业资源与市场机会对接台湾青年,真正形成「两岸共赢」的格局。

对我而言在天津的蓝图,不仅是做内容与商业,而是希望成为一座桥梁,让台青和各产业企业,能够从这里走向更大的舞台,并把成果回馈社会与国家。

来源:商业圈前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