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回响:一个军工二代的岁月独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08:41 1

摘要:我的生命,是从TNT的硝烟味里开始的。在辽阳375厂,硫磺与理想在空气中交织,那种独特的气息,至今仍在我的血脉里奔涌。375、5805、9363——这三个神秘的数字,如同刻在骨骼上的密码,编织成我一生的轨迹。

山河回响:一个军工二代的岁月独白

苑利

我的生命,是从TNT的硝烟味里开始的。在辽阳375厂,硫磺与理想在空气中交织,那种独特的气息,至今仍在我的血脉里奔涌。375、5805、9363——这三个神秘的数字,如同刻在骨骼上的密码,编织成我一生的轨迹。

父母是第一代军工人,都是中共党员。他们的信仰,就像375厂区那永不熄灭的炉火,照亮了我最初的人生。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在子弟学校的朗朗书声里,我完成了军工二代最质朴的启蒙。

1983年的夏天,9363厂的生产线上,机床如战鼓擂动。我的双手在技术大比武中舞动,汗水在图纸上晕开青春的花。当山东省军工局"新长征突击手"的奖状落入手中,我触摸到了一个时代滚烫的脉搏。那些年,我们把青春浇铸进每一个零件,让理想在车床的旋转中淬火成钢。

而在5805厂,我完成了生命的又一次锻造。从1992年到1997年,整整五年,每周都有一个夜晚,我与另一名职能处室管理人员(厂长、副厂长也值过班)在总厂生产调度室值守。那些无偿奉献的夜班,那些亮到凌晨的灯火,见证着像我一样众多军工人最炽热的忠诚。

说这些,不是为了炫耀什么,而是为了证明:在那个火红的年代,真的有这样一群人,把个人的理想熔铸进工厂的命运,用最朴素的坚守,书写着最坦荡的诗篇。

群山可以作证,这些深 藏在腹地的工厂,如何将一代人的青春浇铸成历史。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的身影,用肩膀扛起整座大山,用背篓盛满赤子之心。在"散、山、洞"的号令下,前辈们硬是在荒山野岭间,为年轻的共和国筑起了最坚硬的铠甲。

然而,历史的洪流终究要改道。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山岭,我们这些深藏在山腹的"铠甲",最先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在9363厂,我亲眼目睹车床的歌声渐渐嘶哑,工具箱里积满了时代的尘埃。那些曾经精准无比的设备,最终在市场的浪潮中沉没。

而在5805厂,作为节能计量处处长,我亲手记录下最后一组数据,看着锅炉慢慢冷却,厂房渐渐沉睡。指针停止摆动的那一刻,仿佛一个时代在我们眼前缓缓落幕。

如今的5805厂,已改建为人文纪念园和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只有那面残存的断墙,还倔强地站立在那里,像一个永不屈服的老兵,守望着曾经的荣光。

但生命,总能在废墟中开出最美的花。

你看9363厂的旧址上,三线军工红色教育基地正在破土生长,就像从裂缝中探出的天光,温柔地照亮新生的苔藓。我俯身拾起半块焦黑的耐火砖,抚摸那面残存的断墙。它们轻得仿佛随时会随风散去,却又重得让我的双手颤抖——

这哪里是砖石?这分明是一代人的青春,被时光压缩成的永恒;这分明是一个时代的信仰,在废墟中开出的永生之花。

风再起时,我听见了山河的回响。那些消逝的轰鸣,早已化作我们血脉里的歌;那些沉睡的厂房,正在以另一种方式获得新生。

前路尚远,但身后的灯火永不熄灭。带着大山的坚韧,怀着钢铁的意志,我们继续前行。因为三线不只是一段历史,更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原乡,是刻在骨血里的信仰。

当夕阳为老厂区披上金色的袈裟,我终于明白:所有逝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就像那棵扎根在岩石缝里的树,每一片新绿都是对过往最深情的告白。

而我们这些军工二代,仍在用一生的步履,续写着那部用青春与山河写就的史诗。这史诗,同时在375、5805、9363及所有带着军工番号的土地上,永恒传唱,生生不息。

①图是375厂③④⑦图是9363厂(洞中车床操作者是我本人,⑤⑥⑧图是5805厂

作者简介:苑利,中共党员,大专,工程师,军工二代,出生并成长于辽宁省辽阳市国营375厂,后随父母调入山东省济南市囯营5805厂,1982年毕业于山东省军工技校,分配到国营9363厂工作,1984年考入山东省电大,在省直新华班脱产学习三年,毕业后任9363厂质检科计量和产品质量技术员,1991年~2015年在国营5805厂工作,先后任节能计量处技术员、处长,1995年任通讯员,杂志通讯员,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诗歌、歌词、企业管理文章、通讯等,现退休。

来源:潇洒济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