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姐今年52岁,身体一向自律,烟酒不沾,饮食清淡,按时体检。这次体检结果却让她心里咯噔一下: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颈动脉硬化。她一脸困惑地问医生:“我这身体不算差吧,怎么还出这些问题?”摘要:王大姐今年52岁,身体一向自律,烟酒不沾,饮食清淡,按时体检。这次体检结果却让她心里咯噔一下: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颈动脉硬化。她一脸困惑地问医生:“我这身体不算差吧,怎么还出这些问题?”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表面生活规律,身体也不算胖,怎么血管硬化、结节、三高还是找上门?
真正让身体失衡的,不一定是外在那些坏习惯。有些内耗,比烟酒更伤人。
喜欢琢磨事的人,更容易气血受损
有一种人,总爱琢磨事。别人一句话,她能反复想三天;一件没处理清楚的事,脑子像上了发条,停不下来。中医称这种状态为“思伤脾”“郁伤肝”。
《黄帝内经》中写:“百病生于气也。”意思是,情绪和气机的失调,是很多疾病的根源。
现代研究也有共识:长期处在焦虑、郁闷、压抑等状态下,交感神经会持续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血管壁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就像皮筋一直拉紧,总有一天会失去弹性。
一项研究显示:心理压力大的群体,发生动脉硬化的概率比常人高出30%以上。
情绪不好,直接影响气血运行,气血一弱,代谢失衡,身体自然开始“堆垃圾”。这就是各种结节、瘀块、脂肪瘤等形成的土壤。
结节,往往不是“吃出来”的,是“憋出来”的
现代人查出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常说“定期复查”,但为何它总反复、总长大?
中医讲“气滞则瘀,瘀久成结”。情绪压抑、思虑过重,最容易让肝气不舒,气滞之后血不畅,湿热郁结于局部,慢慢就形成结节。
女性多发乳腺结节,就是因为肝主疏泄,情绪堵久了,气血不调,结就在那里慢慢长。
也有不少人习惯性“忍着”:不高兴不说、不满意不表达、委屈全吞下。长年累月,不仅精神压抑,还把身体逼向堵塞的边缘。
血管为什么硬了?有时不是吃太腻的问题
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确影响血管,但不是全部。情绪带来的血管损伤,常被忽视。
人在生气时,肾上腺素急剧上升,血压陡增,血液变得更黏稠。这种变化反复出现,会让血管壁受损、内皮增厚,形成斑块,血管变窄。
《中华心血管杂志》曾报道:人在情绪波动时,血浆中C-反应蛋白(炎症指标)明显上升,是动脉硬化早期的“信号灯”。
而那些压抑型人格的人,更容易被“无声”伤害。他们不爆发,也不倾诉,所有压力和焦虑都压在身体里,慢慢侵蚀内在系统。
情绪伤人最深的是“气血枯竭”
中医最重“气血”。人的气血是维持五脏六腑正常运作的根本。一个人思虑太多,脾气虚;情绪波动,肝气郁;脾虚生痰,肝郁成瘀,痰瘀交织,就容易结节、血管堵。
你看那些老年人,活得豁达、笑得通透,反而很少有动脉硬化或结节困扰。而那些遇事就想、睡前还在思考、动不动内耗的人,年纪轻轻血压就高,查出结节早已见怪不怪。
不让情绪内耗,身体才有修复的余地
调情绪,不是喊口号。可以从这三件小事做起:
一是学会说出来。再强大的人,也需要宣泄情绪。别硬撑。找个朋友、写个日记、说给镜子听,都比憋在心里强。
二是每天快走30分钟。研究发现,快步走能让脑内释放多巴胺,调节情绪,稳定心情,是缓解压力的天然方式。
三是养成睡前“断念”习惯。晚上是身体修复的关键时段。如果入睡前还在思考问题,大脑无法真正进入休息状态。可以听轻音乐、做腹式呼吸,或者静坐5分钟,把心静下来再睡。
最后说一句
真正长寿、身体稳定的人,都有个共同点——心宽。情绪顺了,气血畅了,脏腑才能各归其位,运行不乱。那样一来,什么结节、硬化、三高,也就没有落脚的地方。
情绪养好了,比一瓶降脂药、一张体检单来得更真实、更长远。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来源:蓬莱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