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蓝图的谋篇之年。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的关键节点,粤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支极具活力与影响力的商业力量,正迎来新一轮历史性机遇。在这场时代变革的浪潮中,有一位女性企业家始终将个人
南方财经记者 孙静芳 郭莎 实习生姚文琪 叶方旋 姜语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蓝图的谋篇之年。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的关键节点,粤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支极具活力与影响力的商业力量,正迎来新一轮历史性机遇。在这场时代变革的浪潮中,有一位女性企业家始终将个人发展目标与时代需求、国家发展方向紧密相连——她就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信德集团行政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何超琼。
她不仅是港澳两个特区融入国家发展的参与者,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推动者,更是中外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的构建者。在她看来,粤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以创新打破产业边界”,而文化则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她带领企业将文化、艺术、科技和旅游深度融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生活化、艺术化、国际化”的解读和演绎,让澳门成为中华文化“出海”的重要窗口和桥头堡,更让世界看到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无限潜力。
近日,何超琼接受南方财经《新粤商》专访,从发展定位、跨界融合、出海机遇、国际话语权以及粤商精神传承等多个维度,深入分享了她的思考与实践,传递出新时代粤商的远见与格局,更传递出新时代粤商的精神内核——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务实创新、兼济天下。
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新粤商》:在当前背景下,你认为全球粤商应如何定位自身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
何超琼:“有人说我是澳门人,有人说我是香港人,但我会说我是大湾区人。”2023年我当选全国政协常委,在当年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时我提出“我是大湾区人”这一概念。粤港澳三地正携手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粤港澳文化上的“同频”,以及日渐变成现实的“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正是看到这种种变化,让我产生了“大湾区人”的认同感,后来这个被大家广泛讨论,正反映了“大湾区人”概念正在逐步成为全民意识。
三十多年来我持续不断地去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从构想变成现实,见证并参与了国家推动三地紧密相连的决心、粤商推动区域发展的成绩。身为一个粤商、一个大湾区人,我感到十分骄傲和振奋,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而行。
“十五五”共绘发展蓝图,我们粤商要秉承初心,以“大湾区人”的身份认同和行动自觉,积极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敢闯敢拼,顺势应变,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粤商力量。
《新粤商》: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粤商如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自身优势贡献更大力量?
何超琼:作为粤商中的一员,我始终跟随国家发展步伐,带领企业立足港澳、面向大湾区,努力为国家和大湾区的发展多做实事。
三十年前,我看到珠三角城市联动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构建区内交通运输网络的重任。从珠三角主要城市间喷射飞航客船、香港机场海空、陆空转驳交通,到港珠澳大桥金巴、大湾区跨境专车,逐步建立起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人流、物流、数据流的无缝连接,推动形成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产业圈,推动基础建设的“硬联通”。
为响应国家对于发挥港澳优势,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我们提出积极融入“一程多站”打造文旅新名片,挖掘释放大湾区旅游发展巨大潜力,把大湾区的文、体、旅、展、商消费场景串联起来,形成“一展多地、一演多地、一赛多地”的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深化文化和民心的“软相通”。
为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赓续中华文脉,我们在中西文化交流荟萃的澳门,应用好国家的产业和科技创新成果,创立标志性文化项目。为了用好澳门本土文化脉络,筑牢民族文化根基、架设文明对话桥梁,我们用一年时间,以国家一级文物展陈标准、第四代科技博物馆的概念,打造了保利美高梅博物馆,提升海内外观众对不同文化间差异和共性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我作为制作人与张艺谋导演联手策划推出的驻场演出《澳门2049》,运用前沿科技手段,对8种非遗进行艺术性重构,以全新视角描绘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当代表达。我们希望以润物无声、打动人心的体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今年11月,粤港澳三地将首次联合主办第十五届全运会。广大粤商要抓住国家赋予的机遇,联手开发跨区域“一赛多城”“一展多地”的文、体、旅、展、商融合的休闲游线路,让赛事“流量”变成产业“留量”,持续放大“赛事+”赋能效应,全方位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十五五”建设贡献粤商力量。
让“粤联四海”落实为具体行动
《新粤商》:你曾在多个国际组织担任要职。基于你的经验,粤商如何通过“走出去”和民间外交提升国家在全球语境下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何超琼:广大粤商要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交往与经贸文化合作,助力提升国家在全球语境下的话语权与影响力。面对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粤商的全球化视野与实践魄力,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构建中外互信网络的重要底座。粤商应以开放的胸襟与务实的行动,投身于民间外交之中,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与生力军。
在国家“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在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发展定位下,我积极投身大湾区“外联内通”的发展格局。2012年,在全国工商联等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引导下,我们在澳门创办了首届“世界旅游经济论坛”。2014年,联合国旅游组织选择论坛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的民间合作伙伴。发展至今,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欧洲旅游委员会、亚太旅游协会、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国际山地旅游联盟都是论坛的合作伙伴,我们建立起长期的、密切的文旅行业的高级别国际组织合作网络。论坛历年来拜访了多国政府首脑、政要与海外文旅机构及产业高层,以民间自发交往积极引领国内外多元主体的参与,推动了多项务实合作,效果显著。
下一步论坛将紧跟“十五五”规划方向,主动创新、走出澳门,积极助力更多具有对外交流潜力的省市融入全球旅游价值链。今年年底,论坛将在冰雪旅游高速发展的哈尔滨开启新征程。去年6月,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我们组织了200人的企业家代表团赴泰国曼谷,成为深化中泰两国产业创新机遇、增进各界友谊的重要平台;活动被列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的“你好中国”系列活动之一。未来,我们也会更广泛、更深入地用好成熟的国际合作交往平台,在合适的时机推动论坛走出国门,进一步把中国文化与发展成果介绍给世界。
敢为人先的锐气与家国情怀的担当
《新粤商》:粤商以“敢为人先、务实开放”的精神闻名,在新时代背景下,你如何理解粤商精神的核心价值?这一精神在粤商“走出去”的实践中应如何体现?
何超琼:新时代粤商精神,是“敢为人先”的锐气与“家国情怀”的担当的结合,是“务实开放”的底色与“全球视野”的格局的统一。我认为,企业家精神的体现之一,便是敢于在更广阔的市场探索创新,又时刻牢记报国初心与社会责任。
国家一直以来大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企业积极出海,在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提升自身能力与国际影响力。 东南亚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战略节点,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取得实质性成果,东南亚正成为我国企业出海的重要新兴市场。东南亚与粤港澳大湾区渊源深厚,许多粤籍先贤在数代之前便落脚于此,血缘与乡情跨越山海,形成了深厚的人文与语言优势。粤商在此既有天然的文化亲和力,也能以灵活务实的方式大展拳脚。
我们做企业,开拓出海业务不应只看到利益回报,更应注重肩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自己所代表的地区与国家形象。以我旗下企业的新加坡旗舰项目为例,我们坚持高标准的设计与运营,注重对当地社区的长远贡献。项目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理念,打造绿色住宅,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如英国IPA国际地产大奖“新加坡最佳公寓奖”、亚太房地产大奖“新加坡最佳公寓”五星级殊荣、PropertyGuru亚洲不动产奖“最佳公寓建筑设计项目(亚洲)”等等,带动了地区就业,提升了社区配套与城市形象,这种正向影响也是我们企业家“为国争光”的具体表现。我们希望把在地投资的经验进一步转化成开拓实践的优势,更好地推动中国与所在国之间的资源互补与合作共赢,促进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的双向深化。
《新粤商》:世界粤商大会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平台,面向全球发出“粤商召集令”。未来五年,你认为应怎样把分散在五大洲的粤商资源拧成一股绳,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
何超琼:我刚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看到许多新型装备亮相,深感祖国日益强大,备受鼓舞。八十年前,广大粤商包括我们何氏一族在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他们或倾囊相助,或奔赴前线,或在国际舞台奔走呼吁,书写了感人的爱国篇章。
今日之粤商,正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广东有51家粤商企业上榜,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籍的华人华侨超过2500万,约占全球6000万华侨华人总量的42.5%,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联通中外的桥梁,粤商不仅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更为全球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我们要用好世界粤商大会这样的平台,将“敢为人先、务实开放、崇信守法、爱国奉献”的粤商精神发扬光大;同时汇聚侨领,凝聚侨心、汇集侨力、发挥侨智,共同抢抓民营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投身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共用大湾区的平台和机遇;坚定投资、深耕、扎根大湾区的发展信心,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持续关注、宣介、支持大湾区,当好大湾区的形象大使、招商大使、引才大使;主动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助力大湾区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成就一流企业和一流产业,实现个人事业与国家发展的共进共荣。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