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深情赞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新疆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这些成绩“了不起”。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与各族人民共同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
身着艾德莱斯丝绸裙的小学生向总书记献花,花束中的红石榴格外醒目。它象征着全疆2600万各族人民,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共同书写着新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9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深情赞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新疆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这些成绩“了不起”。
“了不起”,既是对新疆70年发展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全疆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美好新疆的巨大鼓舞。
新疆70年的沧桑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缩影。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封闭到繁荣进步开放的历史跨越,创造了人间奇迹。地区生产总值从12.31亿元增至2.05万亿元,增长20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73亿元增至2409亿元,增长1391倍;全疆人口从511.8万增至2622.8万,平均预期寿命从30岁左右提高到77岁。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如今,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宜居乡村焕然一新,大路通达城乡,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天山南北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疆迎来了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也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帮助。这些变化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强大生命力,证明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
这表明,我们唯有坚定不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扣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才能在新时代谱写更伟大的篇章。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这句话具象为一个个生动场景,融入到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实写照。
作为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围绕如何更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探索。
今年8月,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决定》,从制度层面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近年来,乌鲁木齐为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各族群众文化传承发展,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物展示,到孩子们暑期绘制的国粹脸谱,从小区免费播放的经典电影,到各类演唱会、体育赛事的举办,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特别是“打起手鼓舞起龙”社火展演、“洛宾艺术季”等活动,不仅激活了城市活力,也让各族群众的情感纽带更加牢固。
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上。乌鲁木齐始终围绕群众安居乐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首府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见缝播绿”打造口袋公园,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投运提升城市能级,绕城高速西线通车使首府步入“三环时代”,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让群众居住更宜居。此外,乌鲁木齐拓展学位、增加岗位、优化医疗服务,让群众在一桩桩实事中感受到温暖,心贴得更近,手牵得更紧。
乌鲁木齐作为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9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城市。为促进各族群众更深层的交往交流交融,乌鲁木齐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发挥自身优势。常态化开展石榴日、邻里节、百家宴等活动,让各族群众越走越亲。常态化开展“十一进”创建活动,群众广泛参与“好家庭”“好邻居”等微行动。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5个,“民族团结大院小区”3750个,涌现出83个模范集体和186个模范个人,各族群众争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和守护者。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如今,乌鲁木齐全市上下、各行各业讲团结、话团结的氛围日益浓厚。民族团结的种子已深深扎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成为首府的独特基因。全市各族人民将站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团结一心,接续奋斗,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持续贡献首府力量。(吴杨)
来源:乌鲁木齐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