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暂别课堂书本,走进乡土田间。近日,辽沈晚报小记者团走进红色农耕研学基地,开启“劳动实践+精神传承”沉浸式体验。从听红色故事、田间劳作,到做农家美食、玩农运竞技,小记者们在泥土芬芳中懂劳动、传精神,为成长写下生动注脚。
小记者化身“小红军”。本报记者 冯美琳 摄
暂别课堂书本,走进乡土田间。近日,辽沈晚报小记者团走进红色农耕研学基地,开启“劳动实践+精神传承”沉浸式体验。从听红色故事、田间劳作,到做农家美食、玩农运竞技,小记者们在泥土芬芳中懂劳动、传精神,为成长写下生动注脚。
穿“时光衣”听奋斗史
开营仪式上,以“南泥湾大生产”故事拉开序幕。老师讲述老一辈自力更生、开荒种田的历程,让“艰苦奋斗”变得可感可知。换装环节里,小记者们换上红军服、村民装,互相整理衣扣,化身“小红军”“小村民”,眼神满是期待,仿佛与奋斗岁月隔空对话。
亲耕细作 汗水是最深刻的板书
示范田与蔬菜园成了“户外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学犁田、播种、除草……亲身实践让“粒粒皆辛苦”更深刻。蔬菜园里,大家掰玉米、拔萝卜、挖地瓜,沉浸在丰收喜悦中,欢声笑语让农耕体验变得鲜活又难忘。
巧手制美食 指尖下的“自力更生”
“红军驿站”内,食物制作实践课热闹开启。煎鸡蛋时,小记者们学控火、倒蛋液,成就感满满;玉米脱粒区,大家分工协作,指尖翻飞间玉米粒落满容器。什锦罐头制作最受期待,切水果、熬糖水、装瓶,每一步都认真完成。“第一次做罐头,要带回家分享!”一位小记者捧着罐头自豪地说。
农运显活力 背包和行囊一起“丰收”
推车运粮接力赛中,小记者们两人一组奋力向前,呐喊声不断,在竞技中学会协作,懂粮食珍贵。
返程时,小记者们拎着蔬菜、罐头和盲盒,收获的不仅是实物,更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红色精神的理解。这场研学,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成长、体验中传承,留下满是泥土芬芳与红色温度的童年记忆。本报记者 冯美琳
来源:辽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