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联合国今年最难堪的一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06:37 1

摘要:2025年9月26日,纽约联合国总部第80届大会一般性辩论现场,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踏上发言台时,一场载入外交史册的集体抗议正在酝酿。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非洲多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代表相继起身离席,转瞬间千余席位的会议厅空了大半,仅剩以色列代表团及少数盟友

2025年9月26日,纽约联合国总部第80届大会一般性辩论现场,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踏上发言台时,一场载入外交史册的集体抗议正在酝酿。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非洲多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代表相继起身离席,转瞬间千余席位的会议厅空了大半,仅剩以色列代表团及少数盟友的掌声在空旷会场中回响 。

这幕被全球媒体称为"联合国最冰冷的欢迎礼"的场景,不仅是以色列外交的滑铁卢,更成为联合国今年最难堪的一幕——本应承载多边协商希望的殿堂,最终沦为强权叙事与集体抗议的角力场。

难堪的核心,在于联合国宪章精神与现实行动的割裂。作为战后秩序基石,联合国始终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尊重人权尊严"为宗旨,但加沙地带的人道灾难早已将这份宗旨撕得粉碎。

以色列在加沙近两年的军事行动已致超65000人死亡,230万民众深陷饥荒与断援的"人间炼狱",四间医院相继关闭,1.5万名伤者面临无医可治的绝境。国际刑事法院已对内塔尼亚胡发出逮捕令,指控其实施"种族灭绝",而联合国大会此前以124票通过的停火决议,却始终未能撼动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当内塔尼亚胡在讲台上宣称军事行动是"为欧美打击恐怖主义"时,台下的空座椅恰是对这种道义错位的无声控诉。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难堪始于刻意的政治表演,终于现实的无情回击。内塔尼亚胡本欲通过演讲力挽声势,却在三大争议表态中暴露了政策的激进本质:他明确将"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定为以色列国策,否定国际社会公认的两国方案;宣称以色列在"七条战线"作战是为美欧"抵御恐怖主义",却被美国国际开发署戳破"援助受阻系哈马斯掠夺"的谎言;甚至通过高音喇叭向加沙转播演讲试图威慑民众,反遭国内人质家属怒斥"利用亲人生命作政治表演" 。这种将战争政治化的操作,让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在联大直言:"自卫权不能为数千儿童死亡辩护"。

抗议从未局限于会场之内,内外呼应的声浪让联合国的难堪更显深刻。纽约时报广场上,数千名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高举"逮捕内塔尼亚胡"的标语游行;联合国总部外,以色列人质家属抗议政府"忽视被扣押亲人",一名坐轮椅的人质父亲因高声抗议被保安强行带离 。

而会场内的集体退场并非孤立行动,早在9月15日,阿拉伯国家联盟与伊斯兰合作组织的60国紧急会议已发布联合声明,着手研究暂停以色列联合国会员国身份的可行性。这种从舆论到外交的多层反制,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以色列长期漠视联合国决议的不满总爆发。

若说集体退场是象征性抗议,34国"海牙集团"的后续制裁则让联合国的无力感愈发凸显。由南非和哥伦比亚主导的制裁计划,从军事、经济、法律层面全面围堵以色列:禁止出口军用物资、拦截第三国武器运输、审查相关公共合同、实施能源禁运,且明确要求制裁具有法律约束力,直指以色列"有罪不罚"的国际现状 。

更值得关注的是,西方阵营内部已出现裂痕:西班牙、挪威等国相继承认巴勒斯坦国,欧盟部分中止与以色列的贸易协议,即便是以色列传统盟友美国,也罕见释放施压信号 。这种多方合力的局面,让联合国此前未能落实的决议,正通过非多边机制转化为实际行动。

这场难堪的本质,是多边主义遭遇的严峻挑战。联合国本应是平衡强权与弱势、协调利益分歧的平台,但当内塔尼亚胡政府坚持右倾路线,彻底否决巴勒斯坦建国可能,甚至将加沙称作"房地产富矿"探讨分割计划时 ,联合国的调解功能几近失效。而美国代表团全程鼓掌与多国集体退场的鲜明对比,更暴露了大国政治对多边机制的侵蚀——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立场差异阻碍共识形成,联合国便难以逃脱"决议束之高阁""抗议流于形式"的尴尬处境。

空荡的座椅终将被重新填满,但联合国今年的这幕难堪仍留下沉重警示:军事优势换不来道义认可,强权叙事挡不住人道呼声。正如前巴以和谈代表所言,内塔尼亚胡并非在为和平努力,而是在用战争维持政治生命 。

当联合国无法让苦难者获得庇护、让侵略者受到约束,其存在的意义便会遭受质疑。这场集体退场既是65000个亡灵的沉默控诉,也是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一次郑重提醒:唯有回归宪章精神,捍卫人道底线,联合国才能真正摆脱难堪,重拾全球信任。

来源:靠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