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0年5月16日傍晚,湖北宜城十里长山,日军231联队一等兵藤冈卓郎冲向一位浑身是血的中国军官。当他准备刺下时,这位军官猛然站起,威严的目光竟让他愣在原地。
1940年5月16日傍晚,湖北宜城十里长山,日军231联队一等兵藤冈卓郎冲向一位浑身是血的中国军官。当他准备刺下时,这位军官猛然站起,威严的目光竟让他愣在原地。
藤冈后来在战地日记中写道:“这位大汉威风堂堂,眉宇间一股威压的英气逼人。”他不知道,面前这位正是中国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二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更令人意外的是,日军在确认张自忠身份后,不仅列队脱帽敬礼,还找来棺材郑重安葬,并立碑写道“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这种来自敌人的最高敬意,反而更加凸显了张自忠将军殉国的壮烈与惨痛。
决战前夜,将军已抱必死决心
1940年5月1日,枣宜会战打响。日军集结10多万兵力,企图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
面对强敌,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官兵:“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这封书信读来如同遗书,表明他早已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
5月6日晚,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收到了张自忠的临阵遗书:“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出发前,张自忠就已知晓此行的归途,抱定只求一死的决心。
5月7日,张自忠亲率两个团和直属特务营共二千余人东渡襄河,截击日军。临行前,他对部下坦言:“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
长山血战,将军身先士卒
5月15日拂晓,张自忠率部在宜城附近截击日军。他原本计划对日军形成反包围,打一个歼灭战。
然而,战局迅速恶化。5月16日,中方援军未至,而日军5000多援军赶到,对张自忠部形成包围。官兵们视死如归,与日军展开白刃战。部下多次劝张自忠撤退,均被他坚决拒绝。
中午时分,张自忠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战至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数百官兵。他命令自己的卫队悉数前往前方增援,宣告:“今日是我报国时矣!”
下午3时左右,日军冲入阵地。张自忠右胸部被子弹洞穿,鲜血溅了副官马孝堂满身。刚包扎好伤口,日军又蜂拥而至。
殉国瞬间,日军日记披露细节
根据日军战史和士兵日记,我们可以还原张自忠将军生命的最后时刻。
下午4时,日军第11中队三个小队分路包抄张自忠最后的阵地。激战中,手枪营连长王金彪阵亡,张自忠右胸中弹。
日军第1小队长松本少尉发现壕沟里有军官模样的人,判断是条“大鱼”。最先冲入战壕的是藤冈卓郎一等兵,他对着战壕最深处的一位容貌魁梧的大汉冲去。
令人震惊的是,这位浑身是血的大汉猛然站起,用日语说道:“待て!”(且慢!) 藤冈完全没料到这位中国将军会说日语,又被其威严所慑,竟愣在原地。
随后,张自忠用汉语说:“我是司令官!” 此时,已赶到张自忠背后的堂野军曹对准他的头部开了一枪。将军身体应声而倒,但面部表情仍十分痛苦。藤冈这才反应过来,举起刺刀对着张自忠左胸刺下。
经查验,张自忠全身八处负伤:右肩、右腿为炮弹伤,腹部负刀伤,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额各中一弹。
敌方敬意,阵前礼赞折射英勇
日军在清理战场时,从张自忠兜里的派克金笔上刻着的“张自忠”三字确认了他的身份。
令人意外的是,日军并未侮辱将军遗体,而是列队脱帽敬军礼。军医用酒精擦净遗体,用白布包裹。日军找来当地木匠赶制棺材,将将军庄重收殓,浅葬于陈家集后方的土坡,并立木牌:“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日军第39师团参谋专田中佐(曾与张自忠在谈判桌上多次见面)辨认遗体后,不禁感叹将军的英勇。
这种来自敌人的敬意,恰恰从反面证明了张自忠将军的英勇与崇高。日军战史中写道:“张自忠将军在临死前还能斥退日军士兵,也足可称得上是抗战军人之魂了。”
举国同悲,十万民众冒死送灵
张自忠殉国的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悲恸。
蒋介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张自忠遗体。继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再渡襄河,与日军激战两昼夜,终于寻得英烈坟墓,开棺将忠骸取回。
5月23日,当张自忠的灵柩运抵宜昌时,十万民众不惧日军飞机盘旋,自发前来送行。目击者回忆:“10万宜昌人眼睜睜地看着敌机,无一人惊慌躲避,而日军飞机也没有轰炸。”
灵柩运抵重庆后,蒋介石、冯玉祥等军政要员肃立码头迎灵。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冯玉祥在墓地周围亲手栽种梅花,题写“张上將自忠弟、千古藎忱不死”的题词。
精神永存,将军之名铭刻山河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49岁。他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也是二战中同盟国牺牲军人中军衔最高者之一。
延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词,朱德送“取义成仁”,周恩来送“为国捐躯”。周恩来更是赞扬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更令人动容的是,张自忠夫人李敏慧闻将军战死,悲痛绝食七日而亡,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为纪念张自忠,北平、天津、上海、武汉等城市的多条道路被命名为“张自忠路”。湖北省宜城县曾改名“自忠县”。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如今,在湖北宜城十里长山张自忠殉国处,纪念碑高耸入云,上书“英烈千秋”四个大字。每年5月16日,当地民众都会前来祭奠。
张自忠将军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 就连敌人也不得不敬佩他的忠勇,这恰恰是将军壮烈殉国的最好证明。
1. 《日军战史还原:抗日名将张自忠上将牺牲经过》(凤凰网,2018年11月23日)
2. 《張自忠將軍犧牲細節:頭部中彈后被刺刀刺中(圖)》(人民网,2015年7月23日)
3. 《张自忠:力战而死无愧民族》(中华网,2018年12月12日)
4. 《抗日英雄 | 张自忠:尽忠报国 浩气长存》(共产党员网,2025年9月6日)
5. 《【抗日英雄譜】以身報國的抗戰名將——張自忠》(央视国际,2005年7月26日)
6. 《张自忠将军65周年祭》(文摘报,2005年5月19日)
7. 《张自忠:日军脱帽敬将军忠勇》(台海网,2015年5月20日)
8. 《民族英雄张自忠|“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环球网,2020年6月16日)
9. 《忠勇铸造民族魂——记抗战英烈张自忠》(新华网,2015年5月29日)
本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旨在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所有史实均经过严格考证,确保真实准确。
来源:别逞强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