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建华谈论孙晓云时候说,孙主席就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人,孙晓云说自己当上书协主席后就不卖字了,我要把中国的文字更上一层楼,结果没有半个月就又出了一本新书。
毕建华谈论孙晓云时候说,孙主席就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人,孙晓云说自己当上书协主席后就不卖字了,我要把中国的文字更上一层楼,结果没有半个月就又出了一本新书。
其实毕建华先生的这段评论,是其个人观点。我们不清楚这段话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说的,也不清楚其前后语境。脱离具体语境的只言片语,有时可能无法完全反映说话者的完整意图。
但是孙晓云在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后,确实公开表达过要以身作则,致力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和推广,引导书法界回归艺术本身,弱化市场的商业气息。这是她作为主席的一种姿态和承诺。
我们再来看看毕建华说的“没有半个月就又出了一本新书”,出版一本书的周期很长,从策划、编写、审校到印刷发行,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一本在孙晓云主席当选后不久即面世的新书,其出版计划必然远早于她的当选。因此,将新书的出版直接等同于“口是心非”可能忽略了出版行业的客观规律。
其次,从支持孙晓云主席的角度来看, 出版书籍是书法家进行艺术传播、理论总结和普及教育的重要方式,与“卖字”这种纯市场行为有本质区别。出书是文化贡献,而非单纯的商业活动。作为书协主席,通过出版高质量的书籍来推广书法艺术,正是“把中国的文字更上一层楼”的具体实践之一。 将早已计划的出版工作与新的职务承诺对立起来,可能不够公允。
但是。 批评者可能认为,担任主席后应更加谨慎地处理任何可能与商业相关的行为,包括出版作品集,尽管出版本身是文化行为,但书籍销售也涉及商业利益。可能觉得公众人物的言行应该达到极高的、甚至近乎完美的标准,任何看似与最初承诺有时间上接近的商业或出版活动,都容易引发质疑。
总结来说,毕建华先生的言论代表了一种个人的看法和批评。然而,要全面评价孙晓云主席是否“口是心非”,我们需要更全面地看待她的工作,她在任期内是否始终致力于书法的学术研究、教育普及和风气引导。出书进行艺术传播和直接“卖字”营利,性质上有所不同。
对于公众人物,有不同的声音和批评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基于更全面的事实和更长的观察周期来形成自己的判断。目前,孙晓云主席作为中国书协的领导者,其工作的核心重点和贡献更多地体现在对书法艺术的推广和学术建设上。
来源:让小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