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八月初八,老话“八月初八晴,寡妇要发愁”,晴天有啥预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04:36 1

摘要:此外,农历八月初八距离秋收和秋种越来越近了,人们希望接下来的日子多以晴天为主,有利于“秋收秋种”。例如,在民间就有“八月初八晴,谷仓堆满庭”的农谚,晴天不仅能使籽粒更加饱满,增加千粒重,还有利于收割和晾晒。

导语:今日八月初八,老话“八月初八晴,寡妇要发愁”,晴天有啥预兆?

今天是公历9月29日,农历八月初八。从公历上来看,这天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并没有什么特殊,但是,你要是从农历上来看,这天的节日和风俗众多。

例如,在民俗文化中,农历八月初八这天是瑶池大会举办的日期,传说,西王母会在瑶池专设蟠桃盛会,各路神仙便来向创世祖先西王母祝寿。

农历八月初八这天还是我国苗族地区的“赶秋节”、“风情节”和“尝新节”,人们会品尝新收获的粮食,庆祝丰收,同时,还会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农历八月初八这天还是我国镇远尚寨土家族隆重的“唢呐节”,以及客家人的“祭稻神”的日子。这天,客家人会用新米制作糕点供奉。

农历八月初八这天还是佛教的法宝节,一些信众们会通过诵经和布施来表达纪念,同时,部分寺庙还会举行供灯法会,祈求智慧光明。

另外,农历八月初八是“重八”之日,古人认为是好日子。因为,古人比较好谐音梗,“”与“”谐音,有“发不发,就看八月八”的说法,被视为“旺财日”。

此外,农历八月初八距离秋收和秋种越来越近了,人们希望接下来的日子多以晴天为主,有利于“秋收秋种”。例如,在民间就有“八月初八晴,谷仓堆满庭”的农谚,晴天不仅能使籽粒更加饱满,增加千粒重,还有利于收割和晾晒。

也有农谚认为,在以晴朗的天气为主的同时,也要适当下点雨,预示来年会获得丰收。例如,在民间就有“八月初八晴,寡妇要发愁”的讲法。这里说的雨是指小雨或者阵雨,不是那种连阴雨,不会影响秋收进程。

那么,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晴天有啥预兆呢?下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说的!

民谚里说的“沾天”就是指下雨,“不沾天”,说明这天一整天都是晴天,一点雨也没下。

这句农谚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八这天整天也没下雨的话,那么按古人总结的经验,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秋冬连旱的情况,影响秋种和来年作物生长,老农甚至可能不愿种地。

这句农谚比较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八这天下雨了,那么就预示着来年的农历四月前后雨水可能会比较充足,对水稻插秧有利。

这句农谚刚好和上一句表达的意思相反,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八这天一整天都是晴天,一点雨也没下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可能很长时间都会缺水,不利于庄稼生长。

这句农谚表达的意思,进一步表达了,农历八月初八这天晴、雨对作物收成的影响。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八是多云或阴天的话,说明空气中水汽充足,有利于播种冬小麦和出苗,来年可能会丰收;反之,如果农历初八全天都是晴天,天气比较热的话,则可能意味着冬季降水少,来年春天容易干旱。

“露水重”说明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根据古人总结的经验,如果农历八月初八这天早上露水比较重,天气晴朗的话,那么就来年春天可能会非常寒冷,说明来了倒春寒的天气,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人们希望冬天寒冷雪多,但不希望春天冷。因为,冬天气温低的雪不会融化,就像一层天然的棉被,能保持土壤的温度,防止麦苗被冻伤。等到来年春天,气温回升了,雪就会慢慢融化,不仅能给土壤补充充足的水分和氮化物,还能在融化的同时吸收土壤中的热量,使土壤更冷,冻死虫卵和病菌,来年就会少得病虫害。像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等,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明白上面的内容,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八月初八晴,寡妇要发愁”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八这天整天都是晴天的话,那么就可能预示着接下来出现干旱和来年春天出现倒春寒的情况,不利于作物生长和获得丰收。

古代是农耕社会,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和生活物质主要是靠种地。但是,在古代时,农人种地要靠老天赏饭吃,旱了涝了都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年景好的时候,余粮充足,相邻还帮衬一下失去丈夫的寡妇人家。一旦出现减产的情况,普通的百姓人家都要为生计发愁,何况是家里失去顶梁柱的寡妇人家,就更要发愁了。因此,有了“八月初八晴,寡妇要发愁”的讲法。

今日农历八月初八,我们哈尔滨这天是个晴天,您那边的天气情况如何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来源:三农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