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1106人挤进南京奥体,只为看一场不收门票的业余球赛,职业队老板看完直接沉默。
61106人挤进南京奥体,只为看一场不收门票的业余球赛,职业队老板看完直接沉默。
这个数字把中超第七名甩在身后。
南京奥体27号晚上亮到十一点,散场地铁免费加班次,宿迁球迷包车回去的路上还在唱。
没人想到省内联赛能把六万座位塞满四次,更没人想到现场七成观众穿着南京队自己印的T恤,三十块一件,队伍排了三百米。
票价低只是表面。
真正让人掏钱的是户口本上的归属感。
南京队首发十一人里,六个是鼓楼区长大的孩子,后卫周俊去年还在珠江路卖电脑,现在被整条街的邻居喊球星。
这种故事在中超找不到,那里户口本不如外援护照好用。
翻了一下票务后台,这场球线上放票两小时抢光,六成购票人填的地址在江宁、建邺、玄武,最远一张票来自江北新区,开车过来堵了一个半小时。
有人拖家带口,有人翘班溜号,理由写得很简单:想看看自己城市的孩子踢球。
现场没有广告牌,球门后面是南京话横幅,写着踢出血性。
没有VAR,边裁举旗慢了被全场一起吼,吼完又一起笑。
球员抽筋倒地,对面队医先冲上来,两边球迷一起鼓掌。
这种场面在中超看台已经绝迹。
数据网站显示,今年中超场均两万出头,中甲六千,中乙两千。
南京这场六万一,比广州队去年全年主场总和还多。
有俱乐部经理在朋友圈发了个苦笑表情,配文:我们花一个亿买外援,抵不过人家一条横幅。
有人担心热度昙花一现。
南京足协提前公布季后赛赛程,奥体继续免费,只收二十块押金,退场扫码退钱。
这一招又把散票黄牛堵死,评论区清一色点赞。
热度背后也有冷思考。
业余队没有工资帽,赢球奖金靠企业老板临时凑,万一哪天资金链断了,六万人瞬间归零。
职业队再烂也有转播费保底,这是体制差距。
看球的人其实不傻。
他们知道自己买票是在给城市名片添色,也是在告诉孩子:踢球不是穷途末路,家门口就有舞台。
能不能持续,就看接下来有没有人愿意把广告牌换成青训基金,把免费球场改成周末课堂。
南京已经做了示范,其他城市跟不跟,决定权不在球迷,在拿着账本的人。
来源:乖巧溪流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