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微信生态的不断发展,私域运营成为品牌和商家实现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微信小店、推客和朋友圈的结合如何成为私域变现的新“王炸”。
随着微信生态的不断发展,私域运营成为品牌和商家实现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微信小店、推客和朋友圈的结合如何成为私域变现的新“王炸”。
前些天我发朋友圈时,小试一波嵌入我的微信小店商品链接。
马上就吸引了老板和品牌运营的操盘手来问,这是怎么开通的?体验如何?
操作可以说简单到离谱,直接商品卡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即可拥有和视频号、公众号一样的产品体验。
而用户体验,个人觉得很丝滑,不用长按图片扫码,不用点击乱码般的短链,更不用授权头像、电话和各种注册,点击直接跳转,这是做微信生态运营未曾有过的爽感。
就这行小小的朋友圈跳链直达,是小程序电商多年发展下来,也不曾拥有的流量入口“特权”。如今,微信小店作为自家亲儿子下场微信电商,确立其微信全域的核心地位后,当下即拥有无限开火权。
而这个小功能,我认为腾讯在用户体验上隐藏了两个“小心机”:
熟人信任背书:商品分享来自好友而非广告账号,天然降低防备心理,所以再次强调私域得要有私人IP,降低品牌高高在上距离感。防刷屏机制:链接默认折叠为“商品卡”,不自动播放、不强制弹窗,附带配图可以自定义,但这里再提醒,不要直接堆产品图,得有文案+场景图+野生图,朋友圈不是用来展示商详页的地方。正如我之前文章提到,微信全域电商正在开闸放水,而朋友圈这个最后一道的流量闸口一开,也预示着整个微信小店流量进入放量阶段。
有意思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01 微信小店明牌王炸,跟不跟?在讲是否每个商家都要跟进微信小店之前,先要理解微信平台以及电商发展趋势。
作为微信微信生态运营12年的老哥,看着微信生态生根发芽到辗转藤萝,过去在数字化基建上,微信定位是作为去中心化生态的缔造者,为第三方服务商、商家、达人提供“水电煤”,即框架能力,让服务商、商家和达人,各自发挥自己商品优势、技术产品优势、内容创意优势来盘活流量与交易,微信生态作提供底层能力。
到了今天,你说腾讯开放吗?我认为依然开放,但是开放的方式已有改变。
从只供应“水电煤”,到“水电煤”+两房一厅拎包入驻,自己带点衣服鞋袜,个性化软装自己搞就好了,主打一套电商基础件的小白配齐。
看看最近更新的“送礼物”能力,微信小店送礼物,公众号文章抽礼物,类似这类偏裂变和营销的公布,放在以前赋能基建能力时候,甚至当年小程序礼品卡玩法时候,这是留给商家自研和第三方技术服务商的自留地,而现在我感觉是颠覆了一贯的认知。
从这个细小的环节,就能感觉平台自己下场电商的决心,就算不能吃完也需要在微信全域生态内分一杯羹,这也是我们无论作为品牌商家还是服务商应该需要理解平台发展的风向标。
当广告收益在疲惫的市场下不知还能支撑多久营收,电商就像未被开发的城市CBD,只要你规划搞起来,就有人入局,因为流量本身一直就在。
这也是微信一直握在手中而未打出的王炸,打得好,接下来十年微信依然是巨无霸,打不好,继续做生态赋能者,其实也没差。
抛开这些平台流量及趋势发展,对咱们品牌商家来说,微信小店这一波跟不跟?
一定要跟,无论是流量倾斜还是功能体验倾斜,当下一定是往微信小店去的,作为实体电商商家,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不做布局跟进。
除非,不做微信生态的生意。
插播下,如果你有布局微信生态生意的困惑,欢迎随时咨询我,或许能为你点通一二。
微信小店成宠儿,小程序成弃子?这个念头我相信对大家来说,并不是无中生有,特别你可能会有疑问是小程序电商还能玩吗?
从体量上
第一,如果你是个体商户,以个人IP导向,类似达人性质的,要卖货要带货的,微信小店足矣,不需要折腾小程序电商工具了。
第二,如果你是品牌商家
起盘期,如果只是为了交易一环,那么微信小店作为最后一步付费环节也够用来跑通0到1链路;深耕期,如果用户体量过千,需要更复合的运营,包括会员运营、充值等,小程序电商+微信小店,两手抓,核心更应该以小程序电商为主。当然微信小程序依然重要还有一个核心原因就是,产品上架自己把控,微信小店类目过审当下还是很多卡点。
小程序电商才是真私域电商,微信小店则属于微信全域电商的一环,我认为两者定位不同,而且都需要配齐,适用不同场景的落地。
接下来,微信全域电商运营,将会围绕交易场为闭环出口,即“微信小店+小程序电商”。
公域侧:内容基建+主动搜索+被动推荐
以“公众号+视频号短视频+视频号直播”三大内容场景作为撬动微信生态公域流量,并且衍生出三种成交模型:
第一条路径,公域内容触点,直达微信小店电商转化,即B2C;
第二条路径,公转私沉淀到私域,私域转化到微信小店和小程序电商,同样属于B2C;
第三条路径,公域招募发展推客,沉淀到私域,形成分销模式,即B2b2C。
私域侧:无论是企微还是个微,“社群+1v1+朋友圈”三驾马车依然是私域流量运营重点,除了完整品牌直销外,现在还可以发展推客私域,通过微信小店推客分佣带动裂变增长。
所以私域KOS+私域KOC的招募、培训、运营、激励,这一套运营机制随着推客功能推出,越来越需要进行规范和体系化,形成更有战斗力的推客团队。
以朱泳腾明星IP私域为例,全面切入到微信小店带货玩法,从过往小程序商城模式,调整为“会员小程序+拉起微信小店商品卡带货”,小程序作为商品聚合平台,以推客带货者身份,拉起微信小店商品卡,获取销售佣金。
不用囤货,不用参与发货环节,就做好两个事情,
第一,做好机构选品挑品;第二,盘活好手中的私域用户,把供应链端交给机构和商家,直接跳转到商家小店完成交易。
其实,无论微信小店还是小程序,本身不带流量,更多是一个交易工具,只不过从用户体验、运营深度、触点互通、商品上架等各有优势。
作为品牌商家立足自身业务需求,做好适配业务的工具选型即可。
全域带货者,从微信推客开始微信朋友圈开放微信小店挂链的能力上线,也意味着微信小店推客正式开始“内容-社交-成交-收益”的内容变现闭环。
对于推客来说,不用开直播,不用挂链接,只需做好两件事:
第一,朋友圈内容打造
第二,一键分享商品卡、直播间、短视频到朋友圈
即有机会通过自身社交流量,带来分销转化;
对于商家而言,把商品上架到优选联盟,好产品+高佣金,自然少不了机构合作和推客分销;
对于机构而言,做好平台链接两端,一端链接品牌商家,另一端招募培养推客。
比如,童装品牌巴拉巴拉通过推客分享,单场销量超过130万;演员朱泳腾在推客模式助力下,单场直播销量破百万;云集单条爆款短视频赋能团长成交,4小时单条视频转发量1万+,成交8517单。
关于商家、机构和推客的参与路径:
商家可把商品入驻优选联盟,通过配置 “机构推广” 选项并确定佣金比例,以此提升商品在带货机构面前的曝光度。与此同时,发放优惠券等福利活动也能增强商品的吸引力。
带货机构在后台启用 “推客带货” 功能后,便能挑选目标商品或内容,向推客发起带货邀请。
若个人希望成为带货者,注册成为带货用户并与机构合作后,就可在社群、朋友圈等场景进行商品推荐和内容种草,通过带货行为赚取佣金。
个人如何成为推客,首先找到推客的机构,比如像以下流程为例,完成申请推客、绑定机构,就可以分享产品,完成分销获得佣金。
该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显著降低了小店的带货准入门槛,借助商家、机构和普通用户的协同合作,让整个带货流程顺畅运转。商家可实现销售额的提升;机构能够开拓新的销售路径;普通用户则能通过分享商品信息、直播间及短视频等内容,获得佣金回报,共享带货市场的红利。
商家如何联动运营微信小店+推客?品牌商家布局微信小店与推客,从产品组合、推客体系、全域触点这三大核心维度,抓住“公私域联动”的核心逻辑
1.产品组合:爆款引流+高复购品锁客
1)爆款冲锋:选择1-2款高颜值、强痛点产品作为“钩子”,设置30%-50%佣金,吸引推客主动传播。例如,美妆品牌可推“熬夜急救面膜”,用“急救”“快速见效”等关键词刺激需求。
甚至结合送礼物场景,标题上增加支持“微信送礼物”的标记
2)复购型产品沉淀:搭配高频消耗品(如母婴用品、零食),通过会员体系(积分兑换、专属折扣)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2. 推客体系:金字塔分层管理
推客体系,除了微信小店分佣激励机制,也需要配合私域对推客进行内部管理,帮助他们更好地把产品销售出去,从而获得佣金。
1)头部推客绑定:对月销超500单的核心推客提供额外激励和奖励,重点维护头部推客。
2)腰部推客激励:设置阶梯佣金,配合周榜奖励(比如,内部前10名送实物礼品)。
3)素人推客激活:提供“一键转发”素材包,帮助他们提升素材+推客链接,降低他们营销门槛。
3. 触点矩阵:微信全域,公私域联动
微信生态乐高式的玩法,互通互联是其最独特的玩法,每个触点之间可以互相嵌套,从而形成非中心化运营模式。
比如云集,用小程序+视频号+微信小店,这样套娃式方式,即可整合团长推客通过小程序选品,又可以内嵌短视频内容,进行直接转发带货,也能满足微信小店推客转化,形成“私域→推客→内容→公域”的转化模式。
还有更多玩法的场景,比如以下两个:
1)公众号+小店双引擎
公众号作为品牌与用户沟通的重要窗口,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商家可在推文中巧妙嵌入商品卡,让用户在阅读文章时,能够直接点击商品卡查看商品详情,实现从内容到交易的无缝跳转。
同时,设置 “领 10 元券” 等跳转链路,用优惠券吸引用户进入微信小店,增加购买的可能性。这种 “内容+电商” 的模式,既能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又能引导用户完成消费,实现流量的高效转化。
2)直播+推客裂变组合
直播凭借其直观、互动性强的特点,成为当下热门的营销方式。在直播间中,设置 “推客专属价”,让观众看到成为推客的额外福利,从而吸引他们加入推客行列。
同时,引导推客在自己的社交圈子中分享直播链接,邀请好友观看直播。直播本身就是最好且直接的内容素材,强化推客转化和裂变。
结语:闭环的完成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回归到微信小店朋友圈带货,表面是功能更新,以小见大地深究一层,实则是社交电商从“货架逻辑”到“信任逻辑”的质变。
对咱们商家来说,与其纠结“要不要发广告”,不如思考如何把商品变成“朋友安利”的内容,通过客户证言+场景细节图+痛点文案,让朋友圈成为推客信任转化的场景。
毕竟在微信的生态里,最好的流量不是算法推荐,而是人心所向。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