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高气爽,研学正当时。为深入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扎实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包头市青山区青山路第一小学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带队建”为主线,成功开展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研学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是学校推进“专课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思想政
秋高气爽,研学正当时。为深入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扎实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包头市青山区青山路第一小学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带队建”为主线,成功开展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研学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是学校推进“专课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让红色基因浸润童心,让家国情怀植根心灵。学校党支部高度重视此次研学活动,成立由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建华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各年级党员教师切实履行包班职责,在家委会的协同配合下,实现了活动策划、安全保障、课程实施的全流程管理。这种“党员带头、家校联动”的模式,确保了思政教育在实践活动中落地生根。
一、二年级的同学们在党员教师、班主任和家委会志愿者的陪伴下,手牵手踏上“兵工筑梦”之旅。一年级的孩子们参观了军工文化广场,二年级的同学们则走进北方兵器城。党员教师们为低龄学生量身定制了生动易懂的讲解内容,通过“兵器与国防小知识”等趣味讲述,让红色种子在幼小心灵中生根发芽。孩子们手持“小红星任务卡”,认真观察、仔细聆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大国重器”,用纯真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三年级学生走进立春电影博物馆,开启了一段光影穿梭之旅。在党员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了解了电影的发展历史,感受了不同时代电影技术的变迁,特别是通过红色电影片段,深刻体会到了家国情怀的时代传承。“光影探索任务单”引导孩子们思考与发现,他们认真记录着不同年代的红色电影名称,对比老放映机与现代设备的差异,在光影变幻中感悟文化传承的力量。活动后,孩子们将制作“光影日记册”,用文字和画笔记录下这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四年级同学分批走进石榴花开主题公园,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在党员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孩子们通过参观展区、聆听讲解,了解了“石榴花”象征的团结意义,认识了各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服饰配对”、“学一句少数民族祝福语”等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增进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共绘民族团结石榴图”、“书写民族团结心愿卡”等活动更是将团结的意识深植心间。这次活动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开花结果。
五年级学生前往东达山艺术区,开启非遗文化探索之旅。在非遗展厅,孩子们了解了包头本地丰富的非遗项目;在非遗工坊,他们亲手体验剪纸、面塑等传统技艺,感受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独运。党员教师提前与非遗传承人沟通,设计了适合学生的体验项目。“非遗传承任务卡”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活动后,孩子们制作了“东达山非遗手账”,记录这段与传统对话的特殊经历。
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研学,六年级同学走进包钢展览馆,追溯工业历史,感悟家乡发展。在党员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实物、图片和史料,了解了包钢与包头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分组讨论“包钢的变化与包头经济发展的关系”、合作绘制“包头工业发展时间轴”等活动,让即将毕业的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钢花下的成长”研学报告将为他们的小学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构建了"五育并举"的实践育人体系,更通过家校社深度协同,让思政教育走出课本、走进生活。通过党员教师的先锋引领,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体验,实现了“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学生们在活动中厚植了家国情怀,增强了文化自信,铸牢了民族意识,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精神风貌。包头市青山区青山路第一小学将继续深化“党建带队建”机制,不断完善研学课程体系,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鲜活、入脑入心,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月夜映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