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届“全媒体国际传播”“AI+短视频创作与运营”微专业在书山论坛开班。微专业教学团队以及全体学生参加开班仪式。此次开班的“全媒体国际传播”微专业与“AI+短视频创作与运营”微专业均为省内首创。
红网时刻新闻9月28日讯(通讯员 贺婕)9月27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届“全媒体国际传播”“AI+短视频创作与运营”微专业在书山论坛开班。微专业教学团队以及全体学生参加开班仪式。此次开班的“全媒体国际传播”微专业与“AI+短视频创作与运营”微专业均为省内首创。
开班仪式上,与会领导、嘉宾为首批微专业同学代表颁发录取通知书。
王胜章向被录取的首届微专业学生表示祝贺,向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向莅临开班仪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要以“首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把首届微专业出成效、办出特色,力求把微专业办成学生们喜爱的“大课堂”。
“全媒体国际传播”微专业负责人蔡颂、“AI+短视频创作与运营”微专业负责人李琦先后介绍了相关情况。据介绍,“全媒体国际传播”微专业在充分调研国内三类培养模式基础上开设的,该专业将积极搭建国际传播跨学科跨专业育人平台,构建本硕博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立足湖湘文化赋能区域传播研究与实践。“AI+短视频创作与运营”微专业的首届学生来自全校15个学院,该专业具有立足战略、紧贴产业、能力导向三大鲜明特色,致力于培养懂技术、会创作、善传播的跨学科创新型人才。
教师代表吴果中教授在发言中分析了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刻影响。她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要保持“空白”心态,拥抱跨界知识;二要敢于动手实践,将想法变成作品;三要引导人文关怀,做有温度的传播者。
银海强代表学校教务处对两个微专业的开班表示祝贺。他表示,面对国家战略发展与产业变革需求,学校正全面推进本科教学改革。他认为,此次开设的两个微专业,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将为全国高校微专业建设提供示范案例。
刘爱梅结合国际传播的工作经验,对同学们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国际传播是时代使命,需持之以恒、积微成著;二是真诚叙事是跨越文化隔阂的关键,普通人的日常影像也可成为国家名片;三是应发挥Z世代在传播中的创造力。她介绍了长沙进行国际传播的重点课题,期待与学院共建微专业,打造国际传播新高地。
罗正茂提出,湖南微短剧产业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当前急缺编剧、演员等新型视听人才。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实践,“在炮火中训练”,同时更多接受书籍的熏陶。他期待与高校共育兼具技术应用能力与正确价值观的新型传播人才。
刘骄肯定微专业建设是对时代趋势的敏锐把握与责任担当。他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国际传播实践,共同讲好中国故事、湖南故事,助力国家文化传播能力建设。
开班仪式后,与会领导专家现场观摩了罗新星老师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石力夫老师的《AI+微短剧剧本创作》,大家纷纷表示,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前沿,教学理念先进,形式丰富。师生交流中,同学们说,他们将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微专业课程,努力成为传播中国故事的践行者。课后,两个微专业的教学团队还开展了教学研讨。
据了解,微专业是指本科专业目录外,立足学校优势特色、经济社会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围绕特定学术研究领域、行业发展趋势或者专业核心素养,按照“小学分、精课程、高聚焦、跨学科”特点所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开办“全媒体国际传播”微专业与“AI+短视频创作与运营”微专业,旨在紧密围绕数智时代国际传播与短视频传播的前沿发展,以微课程群回应产业需要,以微专业展望新时代。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