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蓉城·书香万千” 2025书香成都中秋诗文诵读活动成功举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22:20 1

摘要:红星新闻网9月28日讯9月28日晚,双节将至,温馨弥漫,成都市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内灯光璀璨、座无虚席。“月满蓉城·书香万千”书香成都·中秋诗文诵读活动在这里成功举办,以一场贯通古今、融汇视听的诗文盛宴,为2025年“成都读书月”系列文化活动绘上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红星新闻网9月28日讯 9月28日晚,双节将至,温馨弥漫,成都市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内灯光璀璨、座无虚席。“月满蓉城·书香万千”书香成都·中秋诗文诵读活动在这里成功举办,以一场贯通古今、融汇视听的诗文盛宴,为2025年“成都读书月”系列文化活动绘上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本次活动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委宣传部与成都图书馆联合协办。整场演出以月为轴、以诗为媒,精心设置了《月照人来·望月怀远》《月向人圆·秋空月明》《月满人间·花好月圆》三个篇章,在近七十分钟的演出中,为现场观众构建了一个兼具古典意境与现代表达的文化现场。

篇章有序,诗意贯通古今

活动在成都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陈岳的双语朗诵中拉开序幕。他分别用普通话的庄重与四川话的亲切,对同一经典进行双重演绎,一开篇就营造出“音韵双生、情意两浓”的独特艺术效果,迅速引领观众进入中秋与成都交融的诗意时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作家刘锦孜对《登锦城散花楼》进行了深入解读,她以李白青年时在成都散花楼所作的诗歌为引,生动讲述了李白少时的意气风发与后期人生际遇的对比,向现场观众揭示了散花楼作为李白精神起点的象征意义。

四川作家书画院院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牛放通过《名家谈中秋》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深度的文化解读。他引经据典,从诗文的意境与情感出发,串联起节令与节日的悠久由来与民俗内涵,生动揭示了这些文化载体背后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艺术魅力。

形式创新,展现多元融合

活动现场,通过精心编排配乐与情景化演绎的杜甫组诗《赠花卿》《春夜喜雨》《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再现了“诗圣”在成都生活期间对自然风物的热爱、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对盛世气象的讴歌。汉服吟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将传统服饰、礼仪与古典吟诵艺术完美结合,婉转的歌声与优雅的仪态,令千年前的中秋月夜意境得以生动重现。

情景演诵《梦回锦官城》通过时空穿越的戏剧化结构,让古代诗圣与当代成都人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成为当晚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之一,现场掌声不断。现代诗词朗诵《爱在成都》采用四人对话形式,以朴实而真挚的语言,勾勒出成都独有的市井烟火与生活美学,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薛涛组诗朗诵则从情感哲思、离别寄情等多个维度,展现了这位唐代成都女诗人的卓越文学造诣与丰富的精神世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特邀国际友人参与经典篇目演诵,不仅展现了中华经典诗歌的跨文化魅力,更凸显了成都作为国际化都市的开放与包容气质。

数字赋能,开启传承新篇

本次活动亦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在活动现场互动打卡区,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杜甫、薛涛、李白等与四川渊源深厚的名家诗作进行轻量化、互动化的创意展示,以“书香成都”系列数字文创产品的形式,呈现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新表达。

最后,活动在《海上明月》的优美旋律中缓缓落下帷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宏大而温馨的意境,为整场晚会画上圆满句号,也为成都市民的中秋之夜留下了一份难忘的诗意记忆。

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以中秋佳节为契机,通过创新性的诗文诵读形式,成功打造了一场高品质的文化盛宴。这一实践不仅丰富了“书香成都”的品牌内涵,拓展了文化表达的新路径,更通过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从活动策划与品牌传播的层面为“书香成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爱看头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