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在国家网球中心激战正酣,9月28日下午,在紧张的比赛间隙,首创钻石球场内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2025年中网“中信银行主题日”。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秘书长陈杰出席活动,并现场向中信银行代表颁发纪念奖盘和证书,感谢中信银行作为中
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在国家网球中心激战正酣,9月28日下午,在紧张的比赛间隙,首创钻石球场内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2025年中网“中信银行主题日”。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秘书长陈杰出席活动,并现场向中信银行代表颁发纪念奖盘和证书,感谢中信银行作为中网顶级赞助商,连续19年与赛事携手同行,共同见证中网和中国网球事业的蓬勃发。
尤其是今年,中网迎来全面升级,成为亚洲首个横跨三周的大型综合性网球赛事。而中网始终将中信银行视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因此特别在2025年赛期为中信银行颁发“合作19年纪念奖”。活动上,还举办了第二届“中信银行杯”摄影大赛的启动仪式,前一场比赛的获胜球员高芙现场打出了5颗幸运球,接到幸运球的观众获得了由中信银行提供的2025中网纪念品一份。
作为赞助中国网球公开赛时间最长的金融企业,19年来中信银行的品牌标识与中网赛事标志在璀璨灯光下交相辉映,深刻诠释了银行品牌建设的深层逻辑:通过长期、深度绑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体育IP,将抽象的金融服务理念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成为金融与体育深度融合的典范。
19年坚守背后:源于战略契合与价值同频
好的品牌形象,已成为定义一家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标尺之一。
在金融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独特的品牌形象不仅是银行差异化竞争的软实力,更是与用户建立情感共鸣、沉淀信任的核心载体,有助于帮助银行提升客户忠诚度、口碑传播力与市场竞争力等深层优势。
而在数智化时代,银行的品牌内涵更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行业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银行品牌形象的价值不断提升,成为银行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BrandFinance(品牌金融)2025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榜》显示,中国银行业品牌在全球银行500强品牌总价值中占比达29.3%,位列全球第一。其中,中信银行以27.2%的同比增幅位居中国内地银行首位,凸显了头部银行在品牌资产运营上的领先能力。
二是品牌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日益显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习惯与偏好发生巨大变化,年轻群体、高净值客群等细分群体的需求愈发多元,银行业需要塑造适合数字化时代的品牌形象,才能形成精准的品牌标签,引起客户的共鸣。
三是银行品牌重塑需要注入互联网思维和跨界基因。在银行品牌建设重塑过程中,破圈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利用新技术、全渠道、外部平台,可以构建与用户的高频互动触点。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银行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放在与业务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从长远角度搭建自上而下的品牌建设体系。在品牌建设上,中信银行正是这样的长期主义者。
自2007年首次牵手至今,中信银行已陪伴中国网球公开赛走过19个春秋,这段跨越近两个十年的合作,不仅是商业伙伴的携手共进,更见证了中国网球事业从区域走向国际的辉煌历程。在品牌建设上,中信银行呈现了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品牌建设注重创新驱动。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体育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与赛事主办方深入合作。而早在2007年,中信银行便凭借根植于基因的创新精神,将赞助中网视为践行社会责任、响应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在品牌传播领域领先同业迈出了“金融+体育”跨界创新的关键一步。
其次是坚定品牌建设的长期主义,凸显了品牌战略定力。2004年创办的中国网球公开赛,起初只是一项国际巡回赛;如今,中网已发展成为亚洲覆盖人群最广、最具商业价值的网球赛事。中信银行的19年坚守,贯穿了中网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正如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所言:“我们不仅是赛事的赞助商,更是中国网球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最后是品牌打造的系统性。中信银行“让财富有温度”的品牌主张和中网“传递体育精神、培育青少年梦想”的赛事定位深度共鸣,从“赞助方”转向“价值共创者”,逐步将品牌温度融入体育场景。最终,长远品牌建设带来的是自身综合金融实力和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
持续的创新突破,为品牌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好的品牌建设并不是无本之木,而是依赖于好的产品与服务,离不开金融场景与非金融场景的共同破局。
在商业银行产品、服务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把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融入品牌定位中,是银行中长期能否突出重围的关键。这就需要银行业打破既有品牌建设模式,通过持续的品牌创新为自身品牌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跨界场景中,蕴含着丰富的银行品牌创新空间。这方面,体育赛事天然具备高流量、强情感、广覆盖的特质,具备与用户深度互动的基因,为银行打破行业刻板印象提供了绝佳载体。中信银行深谙此道,将金融服务转化为赛事体验的一部分,为观众、球员和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便利,强化品牌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2012年推出中信中网联名网球主题借记卡,2024年中信银行推出首款网球主题信用卡,整合网球赛事权益、消费满减优惠和高端生活服务,为球迷提供“不止于金融”的全方位体验。中信银行不断拓展金融服务边界,当观众从单纯观赛转向深度参与,显著提升了品牌辨识度与用户黏性。
在品牌塑造上,中信银行还将公益创新作为品牌升温的情感纽带。2018年启动的“ACE球计划”,巧妙借用网球比赛中最具感染力的得分方式“ACE球”作为公益触发点,每记ACE球即转化为对青少年网球发展的支持。通过冠名赞助全国青少年网球巡回赛、资助总冠军赴澳网交流、捐赠网球器材等多元形式,中信银行不仅解决了青少年网球训练资源短缺的痛点,更将品牌与体育梦想培育深度绑定。
这一创新举措引起了中网参赛球员的共鸣,更成为中网的标志性活动。前国家网球队主教练王越指出,中信银行的“ACE球计划”让国内顶级青少年选手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大满贯赛事氛围,这种经历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帮助更多青少年接触到高水平网球训练,为中国网球培养了后备人才。2019年中信银行“ACE球计划”资助了中网青少年巡回赛的冠军前往澳网受训,其中包括当年12岁组全国总冠军张瑞恩,她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名WTA的职业选手。今年,张瑞恩还获得外卡参加了中网女子正赛,是中网正赛年龄最小的中国球员。
此外,2023-2024年间,中信银行“ACE球计划”向89所学校捐赠了600套网球教学器材,惠及近40万名青少年儿童。2025年“ACE球计划”在中网赛期启动,中信银行继续捐赠300套网球教学器材,持续助力中国青少年网球事业发展。
数字化浪潮下,品牌创新的边界进一步被打破。中信银行整合线上线下多渠道资源,推出了一系列优惠互动。中网赛事期间,使用微信支付选择中信银行借记卡或信用卡,即有机会享受单笔实付满减、单笔实付立减等消费优惠,让球迷在享受精彩赛事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未来,中信银行还会推出更多值得期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赛事专属理财产品、线上购票优惠、球星见面会权益等。
不止于品牌,打造金融跨界新标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指出,“金融并非为了赚钱而赚钱,它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实现社会的目标。”对扎根实体经济与人民群众生活的银行而言,品牌的价值更在于以社会责任为锚点,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频共振。
在国际网坛,巴黎国家银行连续54年支持法网,成了品牌与赛事共生的典范。在国内,中信银行与中网长达19年的合作,成为另一个与品牌合作方实现共生式成长的样本。
在中国网球协会主任白喜林看来,中信银行的支持不仅推动了网球运动的普及,更提升了中国网球的国际影响力。例如,中网青巡赛冠军选手到澳网交流项目,已成为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中信银行将赞助中国网球公开赛视为践行社会责任、响应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做中国网球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在社会责任的底色上,逐步构建起“赛事赞助+品牌推广+公益实践”的立体化合作模式,形成了多方共赢的生态闭环。例如,通过联名卡权益、观赛升级等,形成品牌用户与体育社群的流量闭环,为企业家、青少年等客群提供精细化服务;尤其是面向青少年,自2018年起通过“ACE球计划”支持“中网青巡赛”,通过中网公益“网球第一课”激励并影响了数千名网球少年逐梦球场。
通过模式创新,中信银行定义了“金融+体育”跨界的行业新标准,探索出一条金融机构服务体育产业的可行路径。中网领导李旭华指出,在赛事升级、品牌推广、青少年培育等方面,中信银行不仅提供了资金保障,更贡献了创新思路,同时也为其他赞助商打造了范本、做出了榜样。
在国家大力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中信银行与中网的合作将继续深化,为中国网球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的“中信方案”。
面向未来,中信银行的品牌战略已上升至新的高度。自2022年开始,该行将品牌主张焕新为“让财富有温度”,2023年提出以“全面建设‘有担当、有价值、有特色、有温度’的银行,跨入世界一流银行竞争前列”为发展愿景,实施“五个领先”银行战略,进一步提升国有金融企业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
连续第19年赞助中国网球公开赛,正是该行落地品牌活动的系列举措之一。随着国际视野的拓展与数字化创新的深化,这份跨越近两个十年的坚守,必将持续为中国网球事业注入活力,更将为金融品牌如何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共生提供更多启示。
来源:网球天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