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锌、硼、锰、铜、钼、氯,有什么作用?缺少了有什么症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21:23 1

摘要:它们虽用量低,却直接调控光合作用、养分代谢、抗逆性等关键生理过程,缺乏或过量都会导致生长异常。

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是指需求量极少(占植株干重<0.1%)、但功能不可替代的营养元素。

核心包括铁(Fe)、锌(Zn)、硼(B)、锰(Mn)、铜(Cu)、钼(Mo)、氯(Cl)7 种。

它们虽用量低,却直接调控光合作用、养分代谢、抗逆性等关键生理过程,缺乏或过量都会导致生长异常。

元素核心作用典型缺素症状敏感作物

1. 激活叶绿素合成酶,间接决定光合效率(非叶绿素组成成分,但不可缺);

2. 参与电子传递,维持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

1. 新叶先 “脉间黄化”(叶脉翠绿,叶肉发黄),严重时新叶变白、边缘焦枯;

2. 根系发育差,生长停滞(如栀子花、杜鹃缺铁 “黄化病”)。

栀子花、杜鹃、柑橘、草莓、豆类

(Zn)

1. 促进生长素(吲哚乙酸)合成,调控细胞分裂与伸长;

2. 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提升果实糖分和维生素含量。

1. 小叶病(叶片变小、簇生,如苹果、桃树新梢 “小叶簇生”);

2. 僵苗(植株矮小、节间缩短,玉米缺锌 “白苗病”);

3. 果实畸形(番茄缺锌 “花脸果”,葡萄 “大小粒”)。

苹果、桃树、玉米、番茄、水稻

1. 促进花粉管伸长,保证授粉受精(直接影响坐果率);

2. 参与细胞壁合成,减少裂果、畸形果;

3. 调控糖分向果实 / 块根运输。

1. 花而不实(油菜 “花而不实”、黄瓜 “落花落果严重”、葡萄 “空穗”);

2. 果实畸形(柑橘 “僵果”、草莓 “畸形果”);

3. 茎秆开裂(芹菜、白菜茎秆纵向裂纹)。

油菜、棉花、葡萄、柑橘、芹菜

1. 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传递电子和能量;

2. 激活多种酶,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氮代谢。

1. 脉间黄化(类似缺铁,但老叶、新叶均可能出现,且黄化区有褐色斑点);

2. 水稻缺锰 “褐点叶”(叶片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

3. 大豆缺锰 “黄斑叶”(叶脉间发黄,边缘卷曲)。

水稻、大豆、甜菜、马铃薯、菠菜

(Cu)

1. 激活氧化酶(如多酚氧化酶),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2. 影响花粉发育和果实成熟,提升抗逆性。

1. 新叶畸形(叶片变小、卷曲,边缘焦枯,如小麦缺铜 “卷叶病”);

2. 穗不实(小麦、大麦缺铜 “空瘪穗”,籽粒少);

3. 果树缺铜 “树皮流胶、开裂”。

小麦、大麦、苹果、梨、向日葵

(Mo)

1. 唯一参与氮代谢的微量元素,是固氮酶(豆科根瘤菌)和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

2. 促进磷吸收和碳水化合物运输。

1. 豆科作物 “根瘤少而小”(大豆、花生缺钼,固氮能力弱,植株瘦弱);

2. 老叶黄斑(叶片出现黄绿色斑点,边缘卷曲,严重时全叶枯萎);

3. 花器发育差(开花少,坐果率低)。

大豆、花生、油菜、柑橘、紫云英

氯(Cl)

1. 调节细胞渗透压,控制气孔开闭(减少水分蒸发,增强抗旱性);

2. 参与光合作用水光解,促进钾吸收。

1. 缺素极少见(土壤含氯高,化肥也会带入),缺素时 “叶片萎蔫、生长缓慢”;

2. 更常见氯过量:氯敏感作物(西瓜、葡萄、烟草)叶片焦枯、果实甜度下降。

小麦、水稻(耐氯);西瓜、葡萄、烟草(忌氯)

1. 叶面喷施:应急首选(缺素症状出现时)

元素常用肥料喷施浓度关键时期铁EDTA 螯合铁(稳定性强,适合碱性土)、硫酸亚铁0.1%-0.3%新叶黄化时,每 7-10 天 1 次,连喷 2-3 次锌硫酸锌、EDTA 螯合锌0.1%-0.2%苗期、花芽分化前(如苹果花前)硼硼砂(碱性,需先溶于热水)、硼酸(中性)0.1%-0.2%花期前(如油菜蕾期、葡萄花前)、坐果后锰硫酸锰、EDTA 螯合锰0.1%-0.2%光合作用旺盛期(水稻分蘖期、番茄结果期)铜硫酸铜(需加 0.1% 石灰防烧叶)、EDTA 螯合铜0.05%-0.1%苗期、穗期(小麦、大麦)钼钼酸铵、钼酸钠0.02%-0.05%豆科作物苗期、花期(如大豆播种后 15 天)喷施技巧:选择傍晚或阴天(避免高温蒸发,减少烧叶);重点喷新叶、花器(缺素多表现在幼嫩组织);可加 0.1% 洗衣粉(作为展着剂,让肥液更均匀附着)。

2. 土壤施肥:长效补充(预防缺素或基肥)

元素常用肥料用量适用场景铁EDTA 螯合铁、硫酸亚铁(酸性土)1-2kg碱性土(硫酸亚铁易被固定,需配有机肥)锌硫酸锌、氧化锌1-1.5kg玉米、水稻基肥,或苹果、桃树定植时穴施硼硼砂、硼酸0.5-1kg油菜、棉花基肥,酸性土选硼酸,碱性土选硼砂锰硫酸锰、碳酸锰1-2kg水稻、大豆基肥,与有机肥混合施(减少固定)钼钼酸铵(拌种)5-10g / 亩(拌种)豆科作物播种前拌种(高效且省肥)施用技巧:与有机肥混合施(有机肥可减少土壤固定,提升吸收率);酸性土补钼、碱性土补铁锌(针对性解决土壤 pH 导致的固定问题)。

3. 其他方式:拌种 / 浸种(高效便捷)

适合种子萌发期补充(如钼酸铵拌大豆种、硫酸锌拌玉米种),用量少、见效快,避免苗期缺素;例:大豆播种前,用 0.05% 钼酸铵溶液浸种 12 小时,或每 kg 种子拌 2g 钼酸铵,可显著提升根瘤固氮能力。

微量元素 “缺则有害,过则中毒”,且易与其他元素拮抗,补充时需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 避免 “元素拮抗”:防止补充无效或引发新缺素

磷抑锌、铁、锰:土壤磷过量(如长期施重过磷酸钙),会与锌、铁、锰形成难溶物,导致作物缺这些元素(例:苹果施磷多易缺锌小叶病);

→ 对策:补锌铁锰时,暂停施磷肥,或选用螯合态肥料(螯合物可避免与磷结合)。

钾抑硼、氯:钾过量会抑制硼吸收(如番茄施钾多易缺硼裂果),氯过量会抑制钾吸收;

→ 对策:补硼时减少钾肥用量,忌氯作物绝对不施含氯肥料(如氯化钾)。

钙抑硼、锰:钙过量(如长期施生石灰)会抑制硼、锰吸收;

→ 对策:酸性土补钙选白云石粉(钙镁同补,温和不拮抗),而非纯生石灰。

2. 结合 “土壤 pH” 调整:针对性选择肥料类型

酸性土壤(pH<6.0):钼易被固定(需补钼,选钼酸铵);铁、锌、锰易淋溶流失(可土壤施硫酸亚铁、硫酸锌,或叶面喷螯合肥);忌施硼砂(碱性,会加重酸化),选硼酸。碱性土壤(pH>7.5):铁、锌、锰易被固定(必须选螯合态肥料,如 EDTA 铁、EDTA 锌,普通硫酸肥无效);硼、钼易淋溶(可叶面喷硼砂、钼酸铵);忌施硫酸铜(碱性土中易形成氢氧化铜沉淀,无效)。

3. 控制 “用量”:避免过量中毒

微量元素中毒症状(如锌过量导致叶片焦枯、铜过量导致根系坏死)比缺素更难矫正,且会污染土壤;安全用量参考:叶面喷施浓度不超过 0.3%(如硫酸亚铁超过 0.5% 会烧叶),土壤施用量不超过 2kg / 亩(如硫酸锌过量会导致小麦叶片黄化);对策:优先叶面喷施(用量易控制),避免盲目土壤施(尤其砂质土,易淋溶导致过量)。

4. 优先 “叶面喷” 应急,“土壤施” 预防

缺素症状出现时(如新叶黄化、花而不实),必须叶面喷(快速矫正,土壤施见效慢);预防缺素(如连年种油菜的地块易缺硼),可土壤施(长效供肥,避免苗期缺素)。

5. 与 “大量元素” 配合:不单独补充

微量元素需在氮磷钾充足的基础上发挥作用(例:作物缺氮时,补铁也无法缓解黄化,因氮是叶绿素合成的核心原料);对策:补微量元素的同时,保证氮磷钾均衡(如叶面喷锌时,可加 0.1% 尿素,提升光合效率)。

微量元素是植物的 “生理小管家”—— 铁保叶绿、锌促生长、硼保花果、钼助固氮。补充时需 “对症(缺素症状)、对土(土壤 pH)、对量(不超安全范围)”,优先叶面喷应急、土壤施长效,避开元素拮抗,才能既解决缺素问题,又避免中毒或资源浪费。

来源:种轻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