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渌口区打出改革“组合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老师“动”起来,成绩提上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21:20 1

摘要:今秋开学后,株洲市渌口区教育局局长王宇平告诉记者,今年该区农村与城区学校中考成绩人均总分差距,较去年缩小21%。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廖义刚 张咪 通讯员 刘艺锋

今秋开学后,株洲市渌口区教育局局长王宇平告诉记者,今年该区农村与城区学校中考成绩人均总分差距,较去年缩小21%。

近年来,渌口区在教育改革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通过推行学区制管理、“县管校聘”、多点执教等,破解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成本持续下降。

教师从“学校人”变“学区人”

学生满意率平均提升约20%

龙凤学校是渌口区朱亭镇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上学期在校生223名,今秋开学,学生减至173名。

“经过摸底,预计未来几年每年入学学生都会减少。”该校一名负责人介绍。

这种情况并非孤例。渌口区大部分农村学校都反映,近两年生源逐年减少,教师课时不够,教育资源闲置。

今年初,渌口区教育部门将全区8个镇23所农村学校整合为4大学区,教师从“学校人”变成“学区人”,可跨校授课、多点执教。

朱亭学区统管朱亭镇和龙潭镇两个镇的5所学校后,通过合理安排、科学调配,破解以往“所教非所学”现象。

朱亭学校地理老师刘胜教学能力突出,按照学区安排,本学期周一、周三、周五在朱亭学校教学,周二、周四在龙凤学校上课。

“这样一来,两个学校的学生在地理学科中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渌口区教育局局长王宇平说,学区制管理灵活解决跨学段、跨年级、跨专业教学问题,有效缓解农村学校地理、化学、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结构性缺员现状。

目前,渌口区共有12名教师实现跨校授课,物理、生物等多点执教学科平均成绩全区排名提高5至8名,学生满意率平均提升约20%。

“县管校聘”激活教师动能

清理无相应教资跨学段任教人员33名

今秋开学,在朱亭镇某乡村学校工作10余年的尹老师,通过跨校竞聘,调到渌口区城郊的杨得志红军学校任教。

“以前很难跨乡镇调动,现在通过竞聘实现了。”他说。

农村学校老师,“一眼望到头”,“躺平”的不少。如何激发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今年6月,渌口区实施《公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所有教师均由区统一管理,通过校内竞聘、跨校竞聘等方式进行择优聘用。

“打破了学校壁垒,对全区教师进行优胜劣汰,让有能力的教师到更好的岗位上,带动提升全区的教育教学水平。”王宇平介绍。为啃下“县管校聘”这块“硬骨头”,由24名区领导兼任的“第一校长”深入学校进行政策宣讲,争取教职工理解支持。

目前,渌口区各校按“以事定岗、以岗聘人”原则,精准核定全区编制总量1579个,同步规范任教资质,清理无相应教资跨学段任教人员33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名校+学区”提升教育水平

城乡学校中考人均分差缩小21%

从上学期开始,渌口区明德小学教育集团与朱亭学区建立“师徒结对”帮扶机制,频繁开展送教下乡、优秀教师社团等活动。这项取名为“明朱工程”的教育帮扶计划,推动朱亭学区综合成绩全区排名比去年整体提升2名。

跟许多县区一样,渌口区一直存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均现象。该区探索“名校+学区”集团化办学模式,由6所城区优质校牵头,引进株洲市二中、建宁中学等4所株洲市标杆校,结对帮扶渌口4大学区,实现管理下沉、资源共享、教师共培。

今年,渌口区农村与城区学校中考成绩人均总分差距缩小至77分,较去年缩小21%;全区小学生本地就学率、公办高中录取率分别提升至54%、55%。

■短评

打破壁垒,重塑格局

张咪

城乡教育差距,倒逼教育改革加快步伐。株洲市渌口区直面问题,通过整合学区、“县管校聘”、名校帮扶等系列举措,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渌口区的教育改革,打破壁垒,重塑格局,激发动力。教师从“学校人”变为“学区人”,不仅是身份转变,更是资源配置机制根本性变革,盘活了师资存量,解决了“结构性缺员”和“教师富余”的问题。“县管校聘”打破惯性思维,以“竞聘上岗”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渌口区的实践证明,只要沉下心来研究问题,敢于“刀刃向内”,就能在振兴乡村教育上蹚出一条好路子。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