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狂飙!这两座山东小城年产近40吨,全国没有对手,凭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21:50 1

摘要:9月9日,国际金价突破3650美元/盎司,国内首饰金直接干到1080元/克。

最近一段时间,黄金价格像开了挂一样往上冲。

有人开玩笑说,买金子比买房子更稳。

9月9日,国际金价突破3650美元/盎司,国内首饰金直接干到1080元/克。

而就在大家讨论“金子到底还能不能买”的时候,有两座小城却在悄悄笑。

因为全国人戴在脖子上、手腕上的大部分黄金首饰,很可能就是从他们地下挖出来的。

这两座小城,就是山东的招远和莱州。

别看它们只是县级市,但在黄金产业这条赛道上,真的是没有对手。

全国前十的产金县,它俩包揽前两名,第三名跟它们差了一大截。

有人说,煤炭养活了鄂尔多斯,石油成就了大庆,那么黄金成就的,正是这两座胶东半岛的小城。

今天,我们就从金价狂飙的背景下,走进这两座小城,看看它们是如何在一个又一个周期里,稳稳站在C位的。

01

如果把全国地图摊开,山东胶西北是一块“闪闪发光”的地方。

这里地质条件特殊,金矿储量特别集中,在招远和莱州,金矿就像地下的“金库”。

2024年,招远产金14.86吨,莱州18.57吨,两地加起来占了烟台全市黄金产量的九成。

换句话说,全国县域里还真找不出第二对能和它们抗衡的兄弟。

别小看这几个数字,烟台一市的矿产金,连续49年全国第一,而烟台的绝大部分黄金产自招远和莱州。

2024年,烟台黄金产业实现2443.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5%,利润69.5亿元。

一个县级市能撑起这样的产业体量,不光在山东少见,在全国也少见。

这就是资源型城市的底气,别人拼产业链、拼招商,它们只要把地下的宝藏挖出来,就能在周期里吃到最大的红利。

02

过去的黄金城市,大多停留在“挖矿—冶炼”这一条线上,资源卖出去,钱到手,链条很短。

可招远和莱州不一样,它们在几十年的发展里,把黄金产业链一节一节补全。

招远更典型,上游有玲珑金矿、夏甸金矿,勘探、开采能力全国领先。

中游有冶炼、精炼体系,招金集团总部就设在这里。

下游更是做了精加工和消费品牌,招金银楼的金饰卖到全国,淘金小镇把文旅也拉进来了。

这套打法,直接让招远从金矿之城变成了黄金全产业链之城。

全国很多县城虽然也有矿,但能做到“链条闭环”的,几乎就它一家。

莱州的打法则偏向上游,矿产资源雄厚,冶炼环节紧跟烟台的产业链走,但在新能源、新材料上加了砝码。

它的思路很明确,以黄金产业为龙头,同时培育几个百亿级的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化工新材料、机械制造都在布局,形成“千亿+百亿”的矩阵。

这两座小城的选择,正好呼应了当前国家对黄金产业的定位。

工信部2025年出台的《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点名,莱州—招远是未来三年的重点开发区域。

这意味着,它们不仅是山东的“金库”,还是全国黄金战略的“心脏”。

03

黄金价格一涨,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它们。

2024年,山东黄金集团上了世界500强,靠的就是金价拉动的业绩飙升。

而作为产地核心,招远和莱州的税收和GDP跟着水涨船高。

2024年,招远GDP突破916亿元,莱州887亿元,双双进入全国百强县。

要知道,这背后黄金产业的贡献度超过三成,是真正的“顶梁柱”。

更重要的是,它们懂得把黄金当作城市的名片。

招远打造中国金都,不仅仅是挖金矿,还做金饰加工、黄金展览、淘金小镇,把旅游、消费场景结合进去。

对外宣传的时候,黄金已经不是冰冷的矿石,而是闪亮的文化符号。

莱州的思路则更务实,喊出“重返烟台第一方阵”的口号,目标2026年GDP破千亿。

黄金产业冲击千亿集群的同时,新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几条腿一起走。

这种打法,不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用黄金撑腰,用新产业谋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座县城的转型,比过去那些依赖煤炭、石油的资源型城市要聪明得多。

它们提前把黄金从“矿产”变成“产业”,再从产业变成“城市品牌”。

这就是为什么,当金价狂飙时,它们能把机会吃得最完整。

04

当然,黄金不是万能的。

资源型城市都有一个问题: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

如果只靠挖矿,最终会掉进鹤岗陷阱。招远和莱州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都在加快延链、拓链。

招远在黄金精深加工之外,正在培育黄金材料应用,比如贵金属新材料。

莱州则借着黄金的“现金流”,大力押注新能源和新材料。

这是一种主动换道的姿态,等哪一天黄金开采遇到瓶颈,城市还能靠其他产业撑住基本盘。

换句话说,它们正在用黄金,买自己的未来。

这也是对所有资源型城市的提醒,资源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能不能跳出“挖矿—卖矿—衰落”的老路,取决于你能否用资源周期的钱,去铺设下一轮产业的轨道。

05

金价暴涨,的确让招远和莱州成为全国最耀眼的县城。

可真正决定它们未来的,不是黄金本身,而是它们对待黄金的态度。

如果只是守着地下的宝藏,迟早会遇到天花板。

但如果能把黄金当作产业升级的资本、当作城市转型的跳板,那它们就可能在下一个周期继续无敌。

这也是所有资源型城市的共同命题:靠天吃饭容易,靠自己谋生存才难。

今天,招远和莱州正好站在这个关键节点。

它们既是金价狂飙下的赢家,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样本。

也许未来很多年,人们提到这两座小城,不只是想到“黄金”,还会想到它们如何用一块矿石,换来一座城市的新生。

来源:高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