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带来了混沌商业创新智能体HDDI,一款旨在用AI重构企业战略决策的咨询工具。它直面传统咨询行业价格昂贵、周期漫长及服务一次性的结构性局限,为过去难以触及专业咨询服务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普惠化的战略支持。
重点抢先看
「AI Agent」AI如何重构商业咨询?混沌在云栖大会给出答案
十年来,混沌始终与创新者同行。今天,在2025云栖大会这个汇聚全球顶尖科技力量的舞台上,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这份陪伴推向极致。
我们带来了混沌商业创新智能体HDDI,一款旨在用AI重构企业战略决策的咨询工具。它直面传统咨询行业价格昂贵、周期漫长及服务一次性的结构性局限,为过去难以触及专业咨询服务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普惠化的战略支持。
HDDI的核心功能远不止于简单的问答。它深度融合了混沌独有的创新理论框架与十年案例库,其工作方式更像一位真正的咨询顾问:
定义真问题:通过多轮引导式对话,HDDI能帮助决策者穿透表面现象,探寻并定义出需要被解决的真正核心问题。
生成深度方案:输入商业挑战后,它能在十几分钟内生成一份结构完整的深度分析报告。报告不仅运用混沌的“建模型”方法进行根本性剖析,还包含跨行业案例佐证、可行性评估、风险预警和实施路径的完整建议。
这标志着一种商业服务模式的变革,从过去一次性的项目制,转向一种可随时响应、持续陪伴的订阅制伙伴关系,让高阶战略智慧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日常助力。
体验链接指路:ai.hundun.cn
原文链接:
本周AI商业焦点必读
(2025.9.20-9.26)
2025年9月26日
「趋势前瞻」红杉解析新“生产力悖论”:仅5%企业跨越“GenAI鸿沟”
红杉资本援引MIT NANDA的最新研究指出,生成式AI正带来新的“生产力悖论”,仅5%的企业能从中获得显著商业价值,而95%的企业虽广泛使用工具但收效甚微。这一“GenAI鸿沟”的核心原因是,多数AI工具静态、无法从用户反馈中学习,且未能深度融入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研究同时发现,AI已开始大规模替代22-25岁初级岗位,这些岗位依赖的“书本知识”易被自动化,使得资深员工的隐性经验成为新的护城河。对创业者而言,商业机会在于构建能学习、深度嵌入后台流程的AI代理,并转向按业务结果收费的BPO模式。
AI对22-25岁的早期职业者就业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软件开发等高暴露领域。
员工自费购买个人AI服务完成工作的“影子AI”经济,揭示了市场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
原文链接:
「趋势前瞻」OpenAI首席科学家揭秘:终极目标是自动化研究员,评估基准将转向经济价值
OpenAI首席科学家Jakub Pachocki与首席研究官Mark Chen在最新采访中透露,公司的终极目标是构建能自主发现新思想的“自动化研究员”。GPT-5被定位为将高级推理与Agent行为推向主流的关键一步。随着现有评估基准趋于饱和,OpenAI未来的重点将转向衡量模型能否做出新发现,并在具备经济相关性的领域取得实际进展。在资源分配上,计算能力仍被视为最核心的瓶颈。公司的人才策略并非寻找“最出圈”的网红研究员,而是青睐那些具备扎实技术功底、有解决难题经验并坚持不懈的人。
当前顶尖模型的推理能力时间跨度约为1到5小时。
OpenAI高管认为,如果有10%的额外资源,会优先投入到计算方面。
GPT-5-codex在编程竞赛中的表现,被用作衡量模型在受限环境下提出新想法能力的方式。
年轻一代程序员已将“凭感觉编码”(vibe coding)视为默认方式,预示着人机协作范式的转变。
原文链接:
AI硬件初创公司Plaud凭借其AI录音卡片实现了现象级的市场成功,年收入有望突破2亿美元,全球销量超百万。公司合伙人莫子皓将其归因于找到了真实的产品市场契合点(PMF)。Plaud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贴合手机的硬件形态,更在于其“软硬结合”的产品哲学,即通过硬件捕捉高价值的线下对话(context),并让AI理解用户意图(intention)。公司产品定位已从录音笔记工具(Note Taker)升级为“工作伙伴”(Work Companion),未来将探索让AI基于海量个人上下文,主动评估和引导用户,提供超越事务性助理的战略决策支持。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24日
「趋势前瞻」AI创造者嘉年华揭示海淀创新生态新模式
北京海淀区成功举办了为期五天的AI创造者嘉年华,这是一次融合了技术、人才与资本的街头盛会。该活动以“社区化”和“跨界融合”为核心,不仅吸引了数万名参与者,还打破了传统会议的界限,通过黑客松、项目路演、人才招聘角等多元形式,构建了一个从兴趣启蒙到产业落地的全周期创新生态。此次嘉年华展示了海淀在AI领域的硬实力和其“1+X+1”现代产业体系的阶段性成果,为AI产业生态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海淀实践”,预示着未来AI创新将更依赖于开放、协同的社区型模式。
原文链接:
「产品发布」阿里云栖大会狂发新模型,Qwen3系列引领开源生态
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一口气发布了多款新模型,包括旗舰级模型Qwen3-Max和视觉语言模型Qwen3-VL。Qwen3-Max总参数超过了1万亿,支持100万Token的上下文,旨在对标GPT-5等顶尖模型,并在编程和Agent能力上表现突出。另一款新模型Wan2.5则新增了“音画同出”的功能,支持上传图片和音频直接生成带表演的视频,大幅增强了数字人和人物表演能力。这些密集发布的新品不仅展现了阿里在AI领域的全面布局,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开源社区中的主导地位,为AI短剧等新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Qwen3-Max模型的总参数超过1万亿,并使用36万亿的tokens进行预训练。
Qwen3-Max在LMArena匿名模型对战平台上曾位列前三,超越了GPT-5-Chat。
Qwen3-VL原生支持256K tokens上下文,可扩展至100万,相当于支持长达2小时的视频处理。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23日
「商业动向」英伟达豪掷千亿,联手OpenAI共筑超级AI数据中心
英伟达与OpenAI达成战略合作,前者将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为OpenAI部署至少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以构建下一代AI基础设施。该系统将包含数百万块GPU,用于训练和运行未来的超级智能模型。此次合作深化了英伟达在AI算力市场的领导地位,并预示着AI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阶段,对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英伟达计划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支持OpenAI。
OpenAI将建设并部署至少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约相当于400万到500万块GPU的算力。
首阶段系统将于2026年下半年基于英伟达Vera Rubin平台投入运营。
在Meta Connect 2025大会上,Meta发布了第二代Ray-Ban Meta、Ray-Ban Display和Oakley Meta Vanguard三款智能眼镜。发布会现场演示两次出现失误,最初被归咎于Wi-Fi问题。随后,Meta CTO Andrew Bosworth澄清,第一次失误是由于现场所有设备被同时激活,导致演示服务器被冲爆,后台崩溃;第二次失误则是由一个罕见的竞态条件Bug导致视频通话无法接听。尽管演示失败,但Meta坚持产品具有价值,此次事件也暴露了AI硬件在复杂现场环境下的技术稳定性挑战,给行业带来了警示。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22日
「技术突破」天玑9500芯片问世,开启端侧AI新篇章
联发科发布新一代旗舰5G智能体AI芯片天玑9500,其端侧AI能力实现重大突破。芯片采用超性能与超能效双NPU架构,峰值性能提升111%,功耗降低56%。该芯片率先支持BitNet 1.58bit量化推理框架和4K超高清图像生成,大幅降低了本地AI运算的内存需求和功耗。天玑9500的发布为端侧AI应用普及奠定基础,为AI手机带来更快速、个性化的本地化体验。
天玑9500的NPU性能相比上代提升111%,功耗降低56%。
该芯片在AI Benchmark基准平台跑分高达15015,接近上代的两倍。
端侧长文本处理能力达到128K字元。
原文链接:
本周核心趋势解读
在AI大模型引发新一轮技术浪潮的背景下,像华为、微信和飞书这样的巨头正在将其AI能力深度整合进核心产品线,以此构建新的增长引擎,探索其“第二曲线”。这种战略正在为AI创业者带来新的市场破壁机会。这不再是与巨头直接竞争的零和游戏,而是可以利用巨头开放的API和接口,深入挖掘特定行业的痛点,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AI解决方案。
英伟达与OpenAI的千亿级合作,标志着AI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阶段,对算力、芯片和数据中心的需求将爆炸式增长。对于初创公司而言,直接参与这场竞赛的成本极高。然而,这为提供高效能、低功耗AI芯片的硬件厂商,以及专注于优化算力利用、降低推理成本的软件服务商创造了巨大的错位竞争机会。创业者应专注于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算力,而不是盲目追求大规模的计算基础设施。
OpenAI以“自动化研究员”为终极目标,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意图颠覆知识发现这一核心价值网。这需要庞大的算力、数据与人才,是巨头间的游戏。创业公司若直接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正确的战略是“看机会”,进行错位竞争:利用巨头开放的、推理能力日益增强的基础模型,聚焦被忽视的边缘市场,解决需要深度行业知识的垂直难题。巨头负责拓宽技术的边界,而创业者的机会在于挖掘应用的深度,将通用智能转化为特定领域的经济价值。
本周AI‘瓜田’速递完毕!
️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就是你AI信息战的「前线侦查员」——只筛干货,只报重点,专治时间不够、焦虑跟不上的痛点!
每周10分钟,get一周AI重点。让你用最小时间成本,始终站在AI商业机会的最前沿。
关注「混沌AI研究中心」,持续为你精准输送弹药,决胜未来!
来源:混沌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