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疾控中心国庆、中秋假期健康信息提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20:50 1

摘要:万里山河同庆辉,一轮明月照家圆。国庆、中秋双节将至,正是举国同庆、阖家团圆的美好时节。但秋意渐浓时,呼吸道、肠道及虫媒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叠加假期人员流动聚集增多,传播风险上升。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广大市民朋友: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人群聚

万里山河同庆辉,一轮明月照家圆。国庆、中秋双节将至,正是举国同庆、阖家团圆的美好时节。但秋意渐浓时,呼吸道、肠道及虫媒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叠加假期人员流动聚集增多,传播风险上升。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广大市民朋友: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外出旅行做好防蚊措施。

一、诺如病毒肠炎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学校、旅行团、集体聚餐等场景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病毒主要通过食用污染食物、饮用污染水,或接触患者粪便/呕吐物及被污染物品、环境传播,成人多以腹泻为主,儿童则常出现呕吐。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外出回家和照顾病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动水至少洗20秒,确保指尖、指缝、手腕等部位都要洗到。

2.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海鲜,水果食用前要彻底洗净,饮用水应选择开水或未开封的包装饮用水。

3.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更换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病后,主要症状包括咽干、咽痛、咳嗽和发热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毛巾遮挡口鼻;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免疫力。

2.做好症状应对: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就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好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国庆中秋假期亲子出游、家庭聚会、儿童游乐场所聚集等活动增多,易通过接触患者唾液、疱疹液、粪便,或使用被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滑梯等物品引发交叉感染。

主要预防措施:

1.适龄儿童及时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风险。

2.注意儿童个人卫生,教导儿童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好习惯。

3.儿童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应定期清洗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4.避免儿童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四、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随后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伴有明显瘙痒,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胸、腹、背和头面部为主。

主要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手段,建议适龄儿童按免疫程序接种。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晒衣被,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一定消毒作用。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或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科学佩戴口罩。

4.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他人,隔离期一般至皮疹全部结痂干燥为止。

五、食物中毒

每年5-10月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

主要预防措施:

1.外出就餐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饮单位。

2.家庭烹饪时保持厨房清洁,处理食材前后勤洗手,生熟食材分开存放、加工,菜肴务必烧熟煮透。

3.不采摘、不食用不明种类的野生蘑菇、野菜,避免误食有毒品种。

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均为蚊媒传染病,由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感染者后,携带病毒再叮咬他人导致传播。登革热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疲乏、厌食、恶心以及“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基孔肯雅热以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为主。成人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无症状,少数人会出现低热、皮疹、结膜炎等轻微症状,通常1周内会自愈;孕妇感染风险较大,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小头畸形”(头部和脑部发育异常)及其他严重出生缺陷。

前往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旅行,应注意做好防蚊虫叮咬措施,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女性应尽量避免前往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等寨卡病毒病高风险区域。

主要预防措施:

1.避免蚊子叮咬:居住或前往有伊蚊的地区时,应在居室内和办公场所使用蚊香、电蚊香液,并安装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前往公园、绿化带活动时,应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并在外露皮肤及衣物上涂抹蚊虫驱避药物。尽量避免在伊蚊活跃时段(上午7点至9点,下午5点至7点)长时间逗留在草丛、树荫等户外阴暗潮湿区域。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