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5年前的今天,《海南日报》前身《新海南报》在海口新华南路的二层小楼里诞生。这份创刊于战火硝烟与发展建设交替之际的报刊,字字句句已投下老一代报人为国为民的情怀。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大厦。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郭志民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尚林
几多风雨,几多辉煌,未应磨染是初心。
75年前的今天,《海南日报》前身《新海南报》在海口新华南路的二层小楼里诞生。这份创刊于战火硝烟与发展建设交替之际的报刊,字字句句已投下老一代报人为国为民的情怀。
这份情怀,从此在代代报人手中传递。从铅字印刷到全媒矩阵,从一纸风行到云端触达,海南日报始终与党同心、与人民同频、与时代同行、与海南共同成长,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七十五载,党报姓“党”,知所从来。与海南共同成长,始于足下。
足下所站,即是立场。75年来,无论是铅字印刷时代油墨未干的号外,还是数字平台实时推送的时政专栏,我们始终传承红色基因,落实政治家办报要求,让党的政策主张“飞入寻常百姓家”。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海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把舵定向。我们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浓墨重彩做好总书记考察海南新闻报道,推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型主题报道,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磅礴动力,以鲜明的立场、扎实的成效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
海南日报每一次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作为省委机关报,海南日报始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全省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舆论支撑。
七十五载,纸上风云,笔底烟霞。与海南共同成长,宏观着眼。
眼中所观,时代变迁。20世纪60年代,他们骑着自行车穿行于橡胶林间,用笔尖捕捉农垦战士拓荒的汗水,将“一粒胶种,一两黄金”的奋斗史诗定格在历史长卷中;当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号角声吹响,“十万人才过海峡”的系列报道点燃无数闯海人的梦想,头版头条记录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创新,镜头中留下“两环”旅游公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通车时的欢呼。
七十五载,见微知著,推动变革。与海南共同成长,细处着手。
手中笔墨,文章济世。当改革开放的春潮涌来,《把知识献给开发宝岛的壮丽事业》的通讯从数百封知识分子的请愿信中淬炼出时代宣言,传递出琼岛求贤若渴的时代先声;拒食穿山甲事件、救助搁浅鲸鱼、穿越热带雨林调查、蹲点守护长臂猿、海岸线调查等一系列深度报道,强势引领省内外媒体持续关注环保,推动海南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七十五载,饱含深情,关注民生。与海南共同成长,执着于心。
心之所向,民之所望。20世纪90年代,江西椒农败走天涯的报道,将市场转型期的阵痛镌刻进新闻史册;20世纪末,《“吃皇粮”大军把陵水吃穷了》等一组深度调查,推动了全省重要改革;2018年以来,记者连续夜探港口,促使港口系统整改解决过海堵点问题……海南日报践行群众路线,以一系列深度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
但时代如滚滚之长江,从来不允许我们停留在舒适港湾。
风高浪急,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便主动申请财政“断奶”,而后推出全省首份都市报、组建报业集团、完成南海网新三板挂牌,重点打造海南日报客户端、新海南客户端等平台……一路征途皆是转型求新的时代轨迹。截至目前,海南日报已经从创刊时的一张黑白报纸,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拥有“五报三网三端一刊一社”矩阵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覆盖报、网、端、微、屏等全媒体形态。
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已经并且还在持续发生深刻变化,给主流媒体带来全新的重大挑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为此,我们牢牢把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推进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壮大主流舆论为目标,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启动新一轮媒体深度融合改革。
从打造海南日报客户端“五级战斗体系”,到组建“海南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的机制重塑;从全媒体指挥中心构建“神经中枢”,到“南海云”链接全省资源,再到成立“海南日报AIGC创新传播实验室”的技术赋能;从5500万级全媒体矩阵的强势崛起,到全新改版升级海南日报客户端,在全国省级党报新闻客户端评比中位列前茅的奋力突破,推进中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正在重构党媒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报人的工匠精神正与新媒体人的创新基因深度融合——《哪来的活力》系列报道以数据可视化解码经济密码,《老旗手》微电影用光影艺术传承红色基因,“海客谈”孵化号通过深度文章解码自贸港发展潮流。
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中彰显党媒担当。我们始终坚持立足海南,发掘传播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海南周刊》深耕琼岛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多维度呈现海南之美,“海客谈”“葩姐说”“看鉴海南”等文化IP广受好评,《海南周刊文丛》和《海南历史名人连环画》等系列图书,让海岛文化故事焕发活力、直抵人心。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是媒体人胸怀“国之大者”的担当。我们构建起多渠道立体化传播格局,创新话语叙事体系,锻造出“一支队伍、一套机制、一个品牌”的融媒协同新范式。以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为支点,首创自贸港“333”国际传播体系。目前触达20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10余种语言发稿量逾10万条,总阅读量突破30亿,联动全球4000余家媒体构建传播共同体。
我们深知,事业发展,要在得人,年轻人的培养更为关键。近年来,我们每年开展数十场培训,让年轻人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得以快速提升;通过政策倾斜、经费扶持,支持青年人才主理新媒体孵化号,在主流阵地中锻炼人才;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使用,为各部门各单位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
七十五载风云激荡,初心如炬照征程。站在75周年的历史节点,面对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的时代机遇,海南日报初心不改、担当作为,又一次开启了新的征程!
新征程如何答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之问?答曰:守正创新。
守正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深入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让党的声音始终成为时代最强音;
创新是树立“大服务”理念,坚持“开门办报”“开门办网”“开门办端”,推动传媒产业因融而旺,努力打造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现代传媒集团。
守正是更加自觉地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创新是锚定融合发展的方向目标,推动新闻事业向融而兴,把客户端打造成为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权威信息渠道。
守正是发掘传播海南优秀文化,讲好海南故事,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凝聚最广泛正能量、营造最有利舆论环境;
创新是对标国际一流媒体,形成国际化、专业化的传播格局,吸引、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国际传播队伍,向全球展现开放、真实、立体、全面的海南自贸港形象。
七十五载笔墨春秋,初心未改向潮头。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与海南共同成长”,始终是我们不变的宗旨。
站在自贸港建设新起点,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以赤诚之笔记录时代,以创新之姿破浪前行,让党的声音传得更远、时代的故事讲得更好,为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提供坚实有力舆论支持,在南海之滨记录时代荣光!
来 源:海南日报
总监制:陈海清
审 核:翁壮岛
审 校:刘墨研
来源:乐东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