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奠基者到托举者,看这家激光企业的华丽转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21:04 1

摘要:近年来,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持续增长,销量稳步提升,国产化水平显著提高。2024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销售收入达到130.1亿元,其中国产激光器销售占比已提升至85.55%。尽管在部分高端光纤激光器产品领域仍存在技术限制,但技术壁垒正逐步被突破。随着国内光纤激光

近年来,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持续增长,销量稳步提升,国产化水平显著提高。2024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销售收入达到130.1亿元,其中国产激光器销售占比已提升至85.55%。尽管在部分高端光纤激光器产品领域仍存在技术限制,但技术壁垒正逐步被突破。随着国内光纤激光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光纤激光产业已进入全面替代进口的新阶段。

1

从“一穷二白”到突破封锁,局部单品初露锋芒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激光器最大的消费市场,但在2007年之前,中国光纤激光器产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核心技术被欧美企业垄断,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当时,一台10 kW多模光纤激光器的价格高达约800万元。

2007年,闫大鹏博士回国创立锐科激光,开启了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的进程。然而,早期国内产业链尚不完善,激光器核心部件(光纤、泵浦源及其他器件)仍依赖进口,国产激光器仅能通过组装方式初步进入市场。

图片来自锐科激光在上海举办的“先锋力作,迎刃而解”新品发布会上的报告

2013年起,国内光纤激光器件产业逐步发展,增益光纤、半导体激光泵浦源、激光芯片、合束器、隔离器等关键部件陆续实现国产化,推动了光纤激光器整机的量产。在部分功率段的激光单品上,国产激光器开始具备与进口产品竞争的能力。不过,这一阶段的国产器件仍以仿制为主,生产设备也多数依赖进口。

2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体系”,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2018年后,中国光纤激光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利用国外已被放开且相对成熟的供应体系,国内激光器产业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同质化竞争。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锐科激光在巩固市场的同时开始着力构建自主技术体系,推动设计理念、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等全方位的自主化、国产化。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光纤激光器在整机设计、核心器件(增益光纤、激光芯片、光纤器件)等方面逐步实现自主可控,形成了完整的技术和产业链条。

锐科激光作为国产化的代表和先锋,自成立以来不断刷新中国光纤激光产业的纪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2005年,申报中国首个激光器行业专利,中国激光器开启自主研发之路;2013年,研制出国内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研发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历史;2024年,推出中国首台200 kW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并实现商用;2025年,国家重点项目LD直接泵浦近基模万瓦光纤激光器研发成功,成为国际光束质量最优的万瓦级光纤激光器。至此,中国体系光纤激光器已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在技术层面,中国体系采用的圆形改性光纤结构,相较国际商用的八边形结构光纤,光致暗化降低18.5 dB/m,泵浦光吸收系数提高67%,拉曼阈值提高31%,单纤输出功率达22 kW,更是首次实现通过增益光纤抑制光致暗化和拉曼效应,让国际同行为之侧目

泵浦源方面,中国体系下的工作结温波长锁定新技术,发明斜面式多管芯+偏振合束技术,首次实现200 μm芯径、全电流、温度20℃~30℃波长锁定输出功率710 W,使泵浦的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稳定性大幅提升(从±1.5%提高到±0.5%)。

此外,中国体系还孕育了微米级光纤包层精密剥离技术,突破光纤合束功率和光束质量提升瓶颈,并研制了系列超高功率光纤合束器,超高功率合束光束质量优于国际同类产品,从而提升了国产超高功率激光器的国际竞争力。

锐科激光古杨博士正在作中国体系激光器的相关报告

在产线设备国产化方面,激光泵浦源的国产设备自动化生产大幅提升了光纤激光器的制造效率及产品一致性;全国产化的光纤激光器智能产线则显著提升了国产光纤激光器的产品质量;国产的光纤剥、切、熔一体化设备实现了光纤处理技术从“分步手工操作”向“全流程智能制造”的跨越,解决了超大功率光纤束的切割、熔接难题,为中国光纤激光产业的自主发展铺就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锐科激光通过技术输出和联合创新,带动了国内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跃升。上游的增益光纤、激光芯片、泵浦源、合束器等器件企业,在与锐科的协同创新中纷纷实现了从0到1的国产化第一;中游设备制造环节,通过国产化的智能产线、自动化工艺设备,实现了生产环节国产化第一;下游应用企业,则在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大飞机制造、3D打印等领域,借助锐科的中国体系激光器,获得了行业应用的第一突破。

可以说,锐科激光不仅是中国光纤激光体系的奠基者,更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托举者”和“加速器”,以自身的多个“第一”撬动了行业的“整体第一”,共同完成了中国光纤激光器体系的历史性跨越。

3

从“蹒跚学步”到赶超领跑,高端领域进口替代强势开启

过去,国产激光器替代进口之路,是无奈的“以价换量”低端模式参与市场竞争——深知自身性能短板,只能以2台国产12 kW激光器的价格对标1台进口6 kW产品,并且提供随时上门的售后服务,依靠牺牲利润来换取市场份额,被视作廉价的替代品。

如今,依托完整的“中国体系”,国产激光器在性能与成本之间取得更好平衡,更在性能与功能上实现了超越,还在部分高端应用领域展现出竞争力。

在近期锐科激光十八周年的新品发布会上,长焦深·切割Ultra系列激光器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体系”激光器。从核心技术层面看,它采用了中国光纤激光体系的圆形改性光纤、斜面多管芯+偏振合束技术的锁波长泵浦源,并运用了最新的光致暗化抑制技术、高亮度单模块模式控制、独创光束主动控制、聚焦光束重构技术等多重黑科技。从应用效果看,过去的激光器(包括进口产品)要么是焦深短、焦点大,在薄板、厚板切割效率平均;要么是焦深短、焦点小,薄板快而厚板慢。而锐科激光Ultra系列激光器则做到了焦深长、焦点大——首次实现薄板与厚板切割效率的双重飞跃。

针对新能源焊接应用,锐科激光发布了单模环形光斑市场功率最高单模ABP激光器,赋能新能源电池智造升级。针对厚板切割焊接场景,锐科激光发布了BH系列激光器,以双光束双强模式解决了碳钢厚板切割市场断面粗糙度大、锥度控制难以及高反材料市场焊接速度受限、熔深不足两大痛点,让厚板、高反材料切割焊接不再是难题。针对增材制造市场,锐科激光发布了双模式输出的增材专用激光器,解决了常规单模高斯光斑打印效率低、飞溅高,常规多模光斑打印质量不佳,光路调节光斑速度慢、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增材制造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除近期发布的新品外,锐科激光此前陆续发布的220 kW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LD直接泵浦近基模万瓦光纤激光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际首创)、大飞机制造用双光束输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新能源应用的高功率环形光斑光纤激光器、3 kW脉冲光纤激光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特殊领域用的高功率单模窄线宽光纤激光器、2微米掺铥医疗激光器等,在科研、工业制造和国家级项目中得到应用,展现出良好的技术适应性和性能优势。

结 语

作为一家光源企业,从最初的技术奠基者,到如今产业发展的托举者,锐科激光的华丽转身深刻诠释了一家领军企业的使命与担当。它不再仅仅追求自身的壮大,更致力于构筑一个协同创新、安全可控的激光产业生态。通过自主研发突破核心器件瓶颈、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牵头构建产学研用校企合作机制,有力地托举起了中国激光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这份托举,是坚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更是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的决心。如今,我国光纤激光产业正逐步告别以低价竞争换取市场份额的“野蛮生长”时代,相信未来在锐科激光及整个行业上下游有责任担当的企业共同努力下,必将以科技创新为刃,破开前行之路上的重重挑战,让“中国光”照耀世界!

本文图片来自锐科激光在上海举办的“先锋力作,迎刃而解”新品发布会上的报告

来自光电汇”

长三角G60激光联盟陈长军转载

热忱欢迎参加我们在2026年4月15-17日在苏州举办的第八届涡轮技术大会暨民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展以及激光在民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中的应用大会(4月16日)

来源:江苏激光联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