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1至1963年223名古巴青年远渡重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十二航校学习飞行与中国教员结下超越师生亲如家人的深厚情谊一段情谊,跨越山海一份思念,绵延半个多世纪2025年正值中古建交65周年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广播电视台重磅推出《首席体验官》第四季特别节目《1
1961至1963年
223名古巴青年远渡重洋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十二航校学习飞行
与中国教员结下超越师生
亲如家人的深厚情谊
一段情谊,跨越山海
一份思念,绵延半个多世纪
2025年正值中古建交65周年
山西省委宣传部
山西广播电视台重磅推出
《首席体验官》第四季特别节目
《1961请回答》
一段尘封的蓝天记忆
一次温暖的双向奔赴
即将深情启幕
……
完整视频
↓↓↓
01
从哈瓦那到北京,一张机票背后的深情
今年二月
一位中国博主在古巴旅行时
偶遇一位当地老人
老人一遍又一遍地呼唤她过来
然后从抽屉里捧出了
一本泛黄残缺的证书
和一个笔记本
证件上竟然写着中文
老人名叫Tito
他告诉博主
自己曾是赴中国学习的飞行员
他展示了自己的证书
1961年9月至1963年2月
老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十二航空学校飞行科学习
临别时
老人紧紧握着博主的手
眼睛湿润 轻声问道:
“从哈瓦那到北京的机票
要多少钱呢? ”
视频一经发出
迅速在网上传播
老人对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深厚情谊
感动了无数网友
02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这段情谊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已生根
1961年9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航空学校
承担着培养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任务
223名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年轻人
经古巴空军选拔
被派往中国学习飞行和飞机维护技术
其中100多人被派往位于山西临汾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航空学校
面对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
航校教员精心拟定训练大纲
编印外训教材
使用教具模型辅助教学
在飞行中严把质量
确保学员理论吃透、技术精炼
年轻的Tito正是其中一员
在临汾的蓝天下
他的飞行技术飞速进步
Tito年轻时在中国的照片
Tito回国后执行了多次作战任务
像他这样曾在中国受训的古巴飞行员
回国后逐渐成长为古巴空军的中坚力量
因为技术出众 人数众多
他们在古巴空军中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呼:
“中国人”
20世纪80年代
古巴空军的多位重要领导
都出自这批“中国人”
03
古巴老飞行员受邀到大使馆共庆元宵节
半个世纪前
山西的蓝天
见证过这批古巴飞行员的青春 半个世纪后这份情谊仍被郑重珍藏
当年在中国学习的部分古巴飞行学员合影。(图源人民空军)
古巴学员来信。(图源人民空军)
中国驻古巴大使馆
邀请十余名曾赴华学习的古巴老飞行员
及家人来馆共度元宵节
Tito也在其中
席间老人们再次唱起熟悉的
中国军歌《我是一个兵》
歌声嘹亮 情谊不减
中国驻古巴大使华昕表示
“这场相聚续写了跨越半个世纪的师生情,
中古两国军人的报国情怀
将激励新时代合作”。
04
1961,这里是2025,收到请回答!
这场始于年初
古巴爷爷对中国思念的故事
并非终点
而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新起点
为庆祝中古建交65周年
《1961请回答》带领观众
开启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Tito对中国的思念深深打动了
在中国留学的渠灵溪
为了探寻Tito在中国的故事
再次回到故事的发生地 山西临汾
重现他记忆中的中国时光
渠灵溪试图穿越时空呼叫1961
古巴学员在中国经历了什么?
当年他们过得怎么样?
又有哪些人还牵挂着他们?
故事的亲历者已为数不多
渠灵溪要与时间赛跑
寻找散落在两国各地的飞行员们
为他们搭建一座跨越山海的相见之桥
↑↑↑
她将翻开那本珍贵的相册
与管怀忠爷爷一同凝视古巴飞行员的青春面孔
唤醒沉睡半世纪的蓝天记忆
↑↑↑
她将循着老照片的纹路
寻找那位被学员亲切称为
“巴斯东”的彭国洪爷爷
↑↑↑
她将复刻当年的古巴黑豆饭
与韦兆丛爷爷在烟火气中
重温1962年的中秋夜
↑↑↑
她会轻抚从加勒比海寄来的明信片
聆听缪振龙爷爷
与学员罗哈斯之间的牵挂
↑↑↑
她更会搭建起跨洋大连线
让耄耋的老友们在屏幕前再见一面
来源丨山西卫视 责编丨李文涵 审核丨贾旭茹 主任丨上官小鹏 监制丨李晓琳 薛芬 总监制丨付江涛
《黄河电视台》视频号
来源:黄河电视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