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最会赚钱的一批人,都聚集在这个小县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20:34 1

摘要:提起“会赚钱的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北上广深的金融精英、互联网大厂的技术大佬。但在中国版图上,藏着不少“隐形造富场”——那些看似普通的小县城里,正聚集着一批闷声赚大钱的人。他们不靠风口炒作,凭产业深耕、技术死磕和模式创新,在细分领域里做到全球领先,把小生意做成

提起“会赚钱的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北上广深的金融精英、互联网大厂的技术大佬。但在中国版图上,藏着不少“隐形造富场”——那些看似普通的小县城里,正聚集着一批闷声赚大钱的人。他们不靠风口炒作,凭产业深耕、技术死磕和模式创新,在细分领域里做到全球领先,把小生意做成了大产业。

福建龙岩连城,这个森林覆盖率超80%的客家山区小县城,就藏着这样一批“隐形富豪”。身家170亿元的邱文生从这里走出,用18年时间打造出营收千亿的华勤技术,在《财富》中国500强中稳居前列。而像他这样的创业者,在连城并非个例。他们身上没有豪宅豪车的张扬,更多是“死磕技术,敬畏制造”的执着——邱文生的办公室不足20平米,出差常年坐经济舱,却愿意把资源全砸进研发,建起五大研发中心,积累近2500项专利,将产品从手机拓展到AI服务器、400G交换机等全场景智能终端。

连城的赚钱逻辑,是“把技术做到极致”的长期主义。邱文生在中兴通讯时就看清行业本质,放弃百万年薪创业后,两次在生死关头转型:从手机主板设计(IDH)果断转向整机制造(ODM),在iPhone颠覆行业时逆势崛起;又咬牙深耕笔记本领域,即便连续五年亏损也不放弃,最终敲开亚马逊等巨头的大门。这种“技术问题只有啃,没有绕”的韧劲,让连城走出的企业能穿越周期,成为三星、小米等全球品牌的长期伙伴,单一客户贡献营收超30%。

类似的造富故事,在山东曹县同样上演。这个曾因“北上广曹”走红的县城,如今靠电商产业聚集起40万从业者,孕育出8476家电商企业和9万多个网店,21个淘宝镇的数量位居全国县域首位。这里的人把“小服饰”做成了“大生意”:不仅撑起全国50%以上的汉服市场,还打造出中国最大的演出服产业集群,2025年1-7月汉服销售额就达67.3亿元。

曹县的赚钱密码,是“把产业做深做透”的集群效应。当地首创“3分钟申请、1秒钟到账”的电商贷款模式,累计放款272亿元解决资金难题;设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把专利申请时间从180天压缩到10天,让原创设计敢闯敢试。从布料采购、设计生产到仓储物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这里形成,哪怕是小商家也能依托集群优势降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把不起眼的演出服、汉服卖向全球。

而在浙江义乌,这座“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县城里,赚钱逻辑早已升级为“零门槛创业的生态赋能”。当地市场推出“主播零投资带货”模式,创业者带着手机就能进店直播,“卖多少拿多少”,彻底打消了备货压力。主播邓子旋曾因批量拿货的成本压力束手束脚,如今靠着这种模式,最好时一天能出几百单,月入六七万元。这种“人人可参与、个个能赚钱”的生态,让义乌聚集了数十万生意人,把针头线脑的小商品做成了全球生意。

这些小县城的造富故事,颠覆了人们对“赚钱”的固有认知:最会赚钱的人,未必在聚光灯下;最能盈利的产业,常常藏在细分领域。连城人靠技术死磕筑牢根基,曹县人靠产业集群放大优势,义乌人靠模式创新激活活力,他们共同证明了:真正的赚钱能力,是耐得住寂寞的深耕,是踩准节奏的转型,更是让产业生态生生不息的智慧。

比起大城市的喧嚣浮躁,这些小县城里的“赚钱高手”更懂:财富从不是风口的馈赠,而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必然。当无数人在寻找“快速赚钱”的捷径时,他们早已在小县城里,用十年磨一剑的坚持,赚了最踏实的钱。

来源:花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