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当爸妈那会儿,是不是看着怀里软乎乎的小宝贝,既幸福又手足无措?每天都在纠结“宝宝这样正常吗?”“我该怎么照顾他?”别慌!今天这篇0-12月宝宝带养要点,全是实战经验总结,照着做,娃少生病,发育快,爸妈省心又省力!赶紧点赞收藏,错过就亏大了!
刚当爸妈那会儿,是不是看着怀里软乎乎的小宝贝,既幸福又手足无措?每天都在纠结“宝宝这样正常吗?”“我该怎么照顾他?”别慌!今天这篇0-12月宝宝带养要点,全是实战经验总结,照着做,娃少生病,发育快,爸妈省心又省力!赶紧点赞收藏,错过就亏大了!
刚出生的宝宝,每天能睡18-20小时,很多爸妈觉得“孩子睡得好,我就省心了”。但!1月龄最要警惕的是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7-10天消退,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比如黄疸值持续升高、皮肤发黄变深、宝宝嗜睡拒奶),必须立刻就医!另外,出生15天后要开始吃AD滴剂(维生素A+D),促进钙吸收,预防佝偻病,还能帮助宝宝追听追视(用摇铃、黑白卡在宝宝耳边、眼前晃动,观察他是否转头、盯看)。
2月龄的宝宝,突然变得爱哭闹,尤其是傍晚到晚上,小脸憋得通红,腿乱蹬,放屁后才安静——这是肠胀气在作怪!很多爸妈第一反应是“抱起来哄”,结果越抱越哭,因为抱姿会压迫宝宝肚子,加重胀气!正确做法是:少抱多趴!让宝宝趴在妈妈胸口(注意托住头和屁股),或者做排气操(顺时针按摩肚子、蹬自行车动作),温敷肚子(40℃左右温水袋,隔着衣服敷),效果立竿见影!
3月龄的宝宝,脖子越来越有劲,能抬头45°甚至更高,这时候要多练习“俯卧抬头”(每天3-5次,每次1-2分钟),锻炼颈部和背部肌肉。同时,宝宝开始有抓握意识,可以准备摇铃、布书等小玩具,让他抓着玩,促进手眼协调。作息也要慢慢规律:白天小睡3-4次,每次1.5-2小时,晚上8-9点入睡,半夜吃1-2次奶,爸妈也能跟着睡个好觉!
4月龄的宝宝,突然学会了翻身!从仰卧到侧卧,再到趴着,一气呵成!这时候妈妈必须时刻盯着,防止宝宝从床、沙发摔下来!另外,很多宝宝开始“认人”,只让妈妈抱,爸爸一抱就哭——这不是“娇气”,而是分离焦虑的开始!这时候千万别“一哭就抱”,可以躲在宝宝视线外,用声音和他互动(比如“妈妈在这里哦”),慢慢让他适应“妈妈不在眼前,但依然爱我”的感觉。
5月龄的宝宝,可能开始流口水、啃手、咬东西——这是要出牙了!提前准备牙胶(硅胶、冰胶材质都可以),冷藏后给宝宝咬,能缓解牙龈不适。同时,每天带宝宝户外活动2小时(避开正午强光),晒晒太阳(露出小胳膊小腿),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吸收,宝宝骨骼发育更好,免疫力也更强!
6月龄的宝宝,奶量增加但体重增长变慢,这是身体在提醒“该加辅食了”!第一口辅食必须是高铁米粉(强化铁的配方),预防缺铁性贫血。添加原则:每次只加一种新食物,连续吃3天观察是否过敏(比如腹泻、皮疹);由少到多(从半勺到一勺),由稀到稠(从米糊到米粥);别急着加盐、糖、蜂蜜(1岁内都不建议吃),让宝宝品尝食物原味。
7月龄的宝宝,能独立坐稳了,可以准备一些软垫、玩具,让他坐着玩,锻炼腰部力量。8月龄开始学爬,很多爸妈觉得“地上脏”“爬行姿势丑”,总想扶着宝宝站或走——大错特错!爬行能锻炼宝宝的核心肌肉、平衡感,为以后走路打基础!这时候要清理地面障碍物,铺上爬行垫,用玩具引导宝宝向前爬,别怕他“爬得慢”,多鼓励才是关键!
9月龄的宝宝,开始理解“因果关系”(比如拍打玩具会响),可以玩“躲猫猫”(用手遮住脸再突然出现),或者“敲打玩具”(用小木棍敲鼓、瓶子),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10月龄的宝宝,开始咿咿呀呀“学语”,爸妈要多和他说话(比如“宝宝看,这是苹果”“我们吃饭啦”),用夸张的语调、丰富的表情,刺激宝宝语言发育。别觉得“他听不懂”,其实宝宝正在疯狂吸收信息呢!
11月龄的宝宝,可能扶着沙发、茶几站起来,甚至能挪动几步——这是走路的前奏!这时候别急着买学步车(容易影响骨骼发育),可以准备学步带(爸妈在后面轻轻提着),或者让宝宝扶着矮凳、推车练习。12月龄左右,很多宝宝能独立走几步了!选学步鞋要注意:鞋底软硬适中(对折时弯曲处在前掌1/3处),鞋头宽(不挤脚),鞋帮稍高(固定脚踝),别买“二手鞋”(鞋底已经变形,影响宝宝走路姿势)。
养娃就像“升级打怪”,每个月都有新挑战,但也有新惊喜!这篇0-12月宝宝带养要点,涵盖了发育特点、护理重点、早教方法,全是实战经验,新手爸妈照着做,娃少生病、发育快,爸妈也能少走弯路!赶紧点赞收藏,转发给身边的宝妈宝爸,一起科学育儿,轻松带娃!
来源:芳岚育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