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肝素抗凝,如何依据APTT监测指导剂量调整?| 基本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06 10:37 1

摘要:在肺栓塞治疗中,静脉注射普通肝素(UFH, Unfractionated Heparin)是一种常用的抗凝策略。图中所示为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指导下的UFH剂量调整方法,其核心目标是根据患者APTT反应及时调整肝素用量,以实现有效抗凝,同时避

在肺栓塞治疗中,静脉注射普通肝素(UFH, Unfractionated Heparin)是一种常用的抗凝策略。图中所示为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指导下的UFH剂量调整方法,其核心目标是根据患者APTT反应及时调整肝素用量,以实现有效抗凝,同时避免出血并发症。

APTT(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是一项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的实验室指标,广泛用于监测UFH抗凝强度。正常APTT范围因实验室而异,治疗目标通常为基础值的1.5~2.5倍。过低的APTT提示抗凝不足,增加栓塞复发风险;过高则提示抗凝过度,出血风险升高。

该表格以APTT检测结果为依据,将其分为五个等级,并对应不同的肝素调整策略。

这提示抗凝作用不充分。处理方案为:

初始剂量按80 IU/kg静脉推注;随后继续静脉滴注,剂量为18 IU/kg/h;下次APTT测定时间间隔为4~6小时。

此为标准启动方案,适用于首次使用UFH或抗凝效果明显不足的患者。

此为轻度抗凝不足。建议:

追加肝素80 IU/kg静脉推注;并将静脉滴注剂量增加4 IU/kg/h;6小时后重新检测APTT。

此策略旨在快速纠正抗凝不足,避免血栓扩展。

此为理想治疗范围,无需调整剂量;

保持当前滴注剂量;APTT每6小时复查一次以监测疗效和安全性。

此为轻度抗凝过度。应:

将肝素滴注剂量减少2 IU/kg/h;并继续6小时后复查APTT。

这种调整可降低出血风险,同时保留部分抗凝作用。

此为明显抗凝过度,有出血风险。建议:

立即停药1小时;然后以减少3 IU/kg/h的剂量恢复滴注;6小时后再次检测APTT。

该策略旨在快速降低过度抗凝状态,同时不完全中断抗凝治疗,避免反跳性高凝状态。

三、临床意义

1. 个体化治疗:通过动态监测APTT并及时调整UFH剂量,可以实现个体化抗凝治疗,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平衡出血与血栓风险:该方案在保证抗凝效果的同时,密切监测APTT可及时发现出血倾向,避免并发症。

3. 适用于高危患者:如肺栓塞合并心功能不全、活动性癌症或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更精确控制抗凝强度,APTT监测提供了实时反馈。

图表展示的UFH剂量调整策略为肺栓塞患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抗凝路径,兼顾疗效与安全性。通过APTT分级指导下的肝素滴注方案,可实现个体化抗凝管理,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掌握该方案对于提升肺栓塞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重症医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