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Meta最新战略震撼行业,扎克伯格亲自推动人形机器人项目“Metabot”,将其列为“与增强现实同等规模的赌注”,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发。这一消息来自首席技术官博斯沃思的专访,项目已组建核心团队,由前Cruise CEO马克·惠顿带队,MIT教授金相培等顶尖专
Meta最新战略震撼行业,扎克伯格亲自推动人形机器人项目“Metabot”,将其列为“与增强现实同等规模的赌注”,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发。这一消息来自首席技术官博斯沃思的专访,项目已组建核心团队,由前Cruise CEO马克·惠顿带队,MIT教授金相培等顶尖专家加盟。
来源网络
同一时间,特斯拉宣布扩大Optimus生产规模,开源鸿蒙也计划支持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行业竞争全面升温。大摩预测,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将达到5万亿美元。
Meta的野心不在硬件制造,而在做“机器人界的安卓开发商”。博斯沃思直言,硬件并非机器人发展的瓶颈,真正的难点在软件。很多机器人能站立奔跑,但像拿起水杯这样的精细动作成功率却很低,人类手指能实现16种以上抓握方式,当前机器人通常只能做到3-5种,细小物体抓取成功率甚至低于80%。
来源网络
这套战略完全复刻谷歌安卓模式:开发开放的软件平台,授权给宇树、Figure等第三方硬件厂商使用,目标成为行业通用标准。软件端,Meta正联合超级智能AI实验室构建“世界模型”,模拟真实物理规律提升机器人操作能力,搭配Habitat 3.0模拟器、SLAM定位技术和PARTNER数据集,形成完整技术闭环。硬件端则依托Reality Labs积累,研发Digit 360触觉传感器、ReSkin触感皮肤等组件,强化机器人的感知能力。
这种打法精准击中了行业痛点。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共识明显,硬件发展相对超前,但软件落后严重限制了通用性和商业化。传统机器人更像“提线木偶”,依赖预设程序,而具身智能的核心是让机器人实现自主决策,这必须靠大模型与数据支撑。华泰证券研报指出,机器人行业终局或将是大厂博弈,科技大厂最可能率先突破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
来源网络
Meta的优势在于技术协同与生态思维。AR/VR领域积累的传感器和人机交互技术,能直接迁移到机器人场景。开放授权模式又能快速汇聚行业数据,形成“数据采集-模型训练-迭代优化”的闭环,这和中联重科通过具身智能平台实现机器人自进化的逻辑一致。李飞飞团队的研究也证明,大模型指导能解决机器人训练数据稀缺问题,实现零样本执行任务的能力。
挑战同样存在。谷歌早已布局类似路线,特斯拉则兼具硬件制造与软件研发能力,开源鸿蒙的加入更让竞争白热化。家庭场景的复杂性也远超预期,机器人需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家居环境和突发状况,这对“世界模型”的精度要求极高。
“真正的科技革命,往往是生态的革命而非单点的突破。”Meta用安卓模式重构机器人行业的思路,或许能加速解决软件瓶颈,让家庭服务机器人从概念走向现实。5万亿美元的市场蛋糕已然浮现,你觉得Meta的“机器人安卓”能复制当年的成功吗?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清华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