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可能会说,国内外国留学生还有不少问题,这点我不否认,但长期看,中国企业出海、普通人摆脱内卷,都离不开这类跨国交流的基础。而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就是这个模式的“最佳样板”。
今天我已经能用四川话跟食堂阿姨说,嬢嬢,要微辣,多加点香菜和折耳根。
张德这名字放中国人身上没什么特别,但要是个非洲黑人在成都体院,操着地道四川话跟食堂阿姨说“要微辣,多放点香菜和折耳根”,表面看确实有点违和。
可这背后藏着中国发展带出来的向心力——而这股力量,正是我们打破当前国际利益分配格局必须培养的。
有人可能会说,国内外国留学生还有不少问题,这点我不否认,但长期看,中国企业出海、普通人摆脱内卷,都离不开这类跨国交流的基础。而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就是这个模式的“最佳样板”。
1990年,卡加梅作为卢旺达爱国阵线军官,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学过城市战;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后,他靠在中国学的技能以弱胜强,翻盘稳定了国家。当时他看着满是废墟的总统府,说了句名言:“要么当非洲柬埔寨,要么当非洲新加坡”,最后却选了第三条路——学中国,做“非洲深圳”。
接下来30年,卢旺达的发展完全是“中国模式复刻”:2000年推出“卢旺达愿景2020”,目标是2020年成中等收入国家、2035年中等偏上、2050年高收入,是不是很熟悉?执行上更不含糊,超前建基础设施,领导班子去杭州取经,连分类垃圾桶都比我们细致,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还搞全民大扫除,乱扔垃圾就得去社区服务30天。
现在走在卢旺达街头,忽视肤色的话,跟中国普通城市没区别:街道干净得找不到落叶,交通没人乱闯,摩托车手和乘客都戴头盔,比我们不少地方做得还好。
招商引资上,卢旺达直接抄深圳作业,搞出了非洲“最卷”政务服务中心,2022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甚至超过意大利。而且近70%的公路都是中国企业建的,路通了,工农业产品才能流动——农业学中国种水稻,粮食增产近50%;还搞“一村一爆款”,火山咖啡一杯卖80美元,辣椒油畅销法国,草莓做跨境直播;服务业更狠,看大猩猩门票1500美元,高端峰会一个接一个,当地经济被彻底激活。
卢旺达跟中国的深入合作,也给中国人铺了不少赚钱的路。现在大概3000多中国人住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规模大的中资企业有30多家,做工程承包、建筑、农业咨询、通讯、手机装配这些业务,还有浙江女老板在当地开了最大的超市和酒店,成了华人里的顶尖存在。就连国内饱和的土木工程工程师,在卢旺达月薪能到2万,比国内同岗位高1.5到2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广东中辰国际本来靠钢结构吃饭,因为钢材涨价快撑不下去,刚好卢旺达政府采购团找过来,接了100多万的订单派技术团队过去,没想到打开了新世界的门。现在中辰已经跨界到纺织、化工,在非洲繁华地段开形象店,还派业务员开车去村里推销,把生意做透了。
甚至二手车配件生意都有机会。非洲多是日系右舵二手车,中国左舵车不好直接卖,但中国商人发现,拆原厂配件能卖高价,有时候光配件就比整车值钱。以前这生意是印度人做,但印度自己产不了配件,得从中国运;我们不一样,温州、青岛的刹车片、轮胎在圈内有名,再聘些中国技工做维修售后,直接把印度人的市场“吊起来打”。
其实“走出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话,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口号。你家乡小工厂把零件卖到东南亚,隔壁老王的汽修店能去非洲开分店,手机里的国产APP帮卢旺达农户送水果——这些一带一路的生意,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总说内卷,年轻人挤破头抢岗位,小老板愁订单少,可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大,情况就越不一样。和中国友好的国家里,政府先搭好台子,企业家、技术工、有一技之长的人带着经验出海,不仅帮当地修路、通电、开厂,还能把国内过剩的产能变成真金白银,反过来给中国人创造更多技术岗、管理岗。
说到底,卢旺达的进步,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大战略,而是实实在在的双赢。发展中国家不用看西方脸色要援助,我们也不用困在国内内耗。
当中国的技术、模式,和一带一路国家的需求、资源拧成一股绳,打破的是西方霸权的旧规则,托起的是14亿人的新机会。未来从来不是你多我少的零和博弈,而是大家一起好的共赢——毕竟好的发展路,从来都是越走越宽的。
来源:翼峰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