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本地人越来越不喜欢中国人?本地人:中国人强行改变我们生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8:35 1

摘要:话说回来,非洲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年越来越复杂,一开始大家觉得中国来投资是好事,能修路建桥啥的,可慢慢的,很多本地人开始嘀咕,说中国人过来不光带钱,还带了一堆麻烦,硬生生地把他们的日子搅得天翻地覆。

话说回来,非洲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年越来越复杂,一开始大家觉得中国来投资是好事,能修路建桥啥的,可慢慢的,很多本地人开始嘀咕,说中国人过来不光带钱,还带了一堆麻烦,硬生生地把他们的日子搅得天翻地覆。

不是说所有非洲人都这么想,但这种不满的声音确实越来越大,尤其在肯尼亚、赞比亚这些中国项目多的地方。

为什么呢?其实根子在经济、文化和工作方式上纠缠不清,中国企业进非洲是为了开发资源和市场,可本地人觉得这等于强迫他们换一种活法,原来的节奏没了,换来的是压力和不公平。

先说经济这块,中国在非洲砸了不少钱,从2000年到现在,贷款给非洲政府的钱加起来超过1400亿美元,主要投在基础设施上,比如铁路、港口和矿山。

表面上看,这帮非洲国家建了不少东西,比如肯尼亚的标准轨铁路,2017年通车,从蒙巴萨到内罗毕,缩短了运输时间,本地商家能更快卖货。

可问题在于,这些项目往往带给本地人的不是实惠,而是债务负担。像赞比亚,欠中国的钱占它外债的很大一部分,2020年数据是74亿美元左右,吉布提也差不多,欠中国钱占它GDP的不少比例。

这些国家还不起钱,就得用资源或土地抵债,比如安哥拉用石油还债,斯里兰卡的港口案例虽不在非洲,但非洲人看在眼里,怕自己也落个“债务陷阱”的下场。

西方媒体老说中国这是故意设局,让非洲国家依赖中国,控制他们的资源和政策,虽然中国否认,但本地人觉得这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他们看到政府为了还钱,税收涨了,公共服务却没跟上,日子过得更紧巴。

再者,中国企业带来的工作机会听起来好,但实际操作让本地人窝火。中国公司喜欢从国内带工人过来,说是为了效率高,技术过硬,可这就把本地就业挤压了。

数据显示,在非洲的中国项目上,非洲工人占89%,但关键岗位往往是中国人把持,本地人多干苦力活。

像在埃塞俄比亚,中国投资的工厂和矿山,本地人抱怨中国人不雇本地经理,决策全是中国人说了算,导致本地人觉得被边缘化。

更有甚者,中国工人的工作作风和非洲人完全不一样,中国人习惯加班,节假日少,效率优先,可非洲人原来的生活节奏慢悠悠的,早起干活,中午歇会儿,下午聊聊天,现在被迫跟上中国节奏,很多人适应不了,觉得这是在强行改变他们的习惯。

赞比亚的铜矿工人就说过,中国老板要求他们一天干12小时以上,没加班费,还不许工会闹事,这在本地文化里是不能忍的,原来的矿业公司虽不完美,但至少尊重本地休息时间。

文化冲突也是大问题,中国人和非洲人背景不同,互相看不顺眼。中国人有时觉得非洲人懒散,不守时,工作不卖力,这其实是文化误解,因为非洲很多地方的生活方式就是随性点,受气候和历史影响。

可中国人带过来的管理方式是命令式的,不讲情面,直接批评,这让本地人觉得被侮辱。反过来,非洲人觉得中国人封闭,不和本地人混,只住自己的社区,用自己的语言,不融入社会。

南非就有过中国商人被本地人抗议,因为他们开的小店卖便宜货,把本地小贩生意抢光了。2011年左右,南非的华人社区就面临过这种怨气,本地人觉得中国人是来抢饭碗的,不是来帮忙的。

最扎眼的还是种族歧视事件,这些年爆出来的不少,直接点燃了本地人的火气。2018年9月,在肯尼亚,一个叫刘嘉琪的中国商人被拍到视频里辱骂肯尼亚人为猴子,还连带总统乌胡鲁·肯雅塔一起骂,结果被当地政府逮捕,工作许可取消,直接驱逐出境。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肯尼亚年轻人上街抗议,媒体报道说这不是孤例,很多中国老板私下里对本地工人有种族偏见。

纽约时报那年10月也报道过类似事,在内罗毕,中国经理当众打本地工人,或者用动物比喻他们,年轻人之间交换这些故事,觉得中国人看不起非洲人。

2020年新冠疫情时,在中国广州,非洲侨民被赶出出租屋,酒店不让住,说是为了防疫,但本地人觉得这是种族歧视,尼日利亚和肯尼亚政府都抗议了。中国政府后来道歉,说是误会,但非洲人心里疙瘩解不开,觉得中国人骨子里有优越感。

不止肯尼亚,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罗马尼亚大使2023年6月在肯尼亚开会时,叫非洲人为猴子,虽然不是中国人,但这事让非洲人更敏感,对所有外国人警惕。

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本来靠援助和投资拉高分,但这些歧视事件拉低了太多。加纳的YouTuber曝光过中国人在马拉维让非洲小孩拍视频赚钱,伪装成语言学校,其实是剥削童工。

2021年的一项研究总结说,中国劳工实践在非洲引起紧张,因为周末加班和宿舍制度在中国正常,但非洲人觉得这侵犯了他们的权利。

话说回来,这种不满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早几年中国刚进非洲时,大家欢迎,因为摆脱了西方殖民的影子,中国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不干涉内政,不附加政治条件。

可现在,非洲人看到中国企业优先自己利益,资源开发多是出口回中国,本地加工少,产业链没留下来。像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钴矿,中国控制了19个工业矿中的15个,占全球钴产量的三分之二,但本地人还穷,疾病多,财富没惠及他们。

中国钼业和Tenke Fungurume矿就是例子,本地社区抱怨污染和低工资。津巴布韦也卖了最好的农田给中国,种烟草出口中国,原来是非洲粮仓,现在粮食短缺,本地人觉得这是新殖民主义,披着投资的外衣。

当然,不是所有非洲人都讨厌中国人,有些人适应了新工作,收入涨了,家庭条件好转,对中国企业认可。像一些肯尼亚人,学了技术,开小生意。

但整体上,不满在积累,因为变化太快,本地人觉得生活被外力主导,没参与感。政府为了投资,不敢得罪中国,忽略了本地诉求,导致抗议越来越多。南非的华人商店被本地人抵制,就是例子。

总的来说,这种不喜欢不是空穴来风,是积累的结果。中国想在非洲长期立足,得调整策略,多雇本地人,尊重文化,别只顾资源。

多点本地化,培训经理,让非洲人参与决策,债务也得透明点,别让国家背重担。非洲人也得反思,怎么平衡外资和本土利益,别全靠外人。

否则,这种摩擦只会越来越大,互利共赢就成空话。话说,全球化本来就双刃剑,中国在非洲的经历提醒大家,投资不能只看钱,还得看人心。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