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船队危机来临,地中海将上演对峙,欧洲两国舰队已出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8:20 1

摘要:欧洲两国舰队已出动,加沙外海不再是以色列的天地。然而另一边却是加沙百万人生死一线,欧洲志愿船队被拒之门外。双方剑拔弩张,地中海冲突一触即发。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军事对峙。

人在美国的内塔尼亚胡收到坏消息,欧洲两国舰队已出动,加沙外海不再是以色列的天地。然而另一边却是加沙百万人生死一线,欧洲志愿船队被拒之门外。双方剑拔弩张,地中海冲突一触即发。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军事对峙。

当地时间9月23日,一支被命名为“全球坚韧”的欧洲志愿者船队,在正常向加沙运送救援物资时,遭到了多架无人机的袭击。

后经调查,这些无人机可能来自以色列。尽管以色列并未承认,但是长期以来只有以色列在地中海上阻止外部援助流入加沙。而且以色列方面也曾对所有外援船队发出过警告,不允许它们靠近加沙。

因为以色列怀疑,这些船队会为在加沙的哈马斯送去武器弹药。

然而,此时的加沙已经宛若人间炼狱,以军的军事行动和长期封锁,不仅导致了6万多人死亡,还造成了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被迫离开家园。可这一切,在以色列眼中,都是“合理”的,因为他们要行使所谓的自卫权。

而这支欧洲志愿船队,完全不具备武装,也不会对以色列产生威胁,它们可携带数千吨婴儿奶粉、30万剂疫苗和1000套净水设备。其中80%来自民间募捐,剩下的20%为德国、挪威等欧洲政府捐赠。也就是说,这是得到了欧洲大多数国家认可的一次援助行为。

可它们依旧在地中海遭到了以色列的阻拦,甚至被要求原路返回。于是,这才有了之后西班牙和意大利各自派出一艘军舰为船队护航的行为。这也就意味着“全球坚韧”船队的行动已经由民间志愿行动,上升为两国政府采取军事支持的官方行动。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行动看似声势浩大,但依旧有所保留。两国都强调,派出军舰的目的是实施可能的协助和救援行动,不会与以色列无人机直接对抗。

这里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尽管欧洲想要援助加沙,但这种援助依旧有其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很关键的一点是,欧洲各政府反以也好,支持巴勒斯坦也罢,又或者援助加沙,大多数都是策略性的,是欧洲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更确切一点说,即便是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两个派出军舰护航的国家,也有它们的局限性。而这种策略性和局限性所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在接下来的“全球坚韧”船队航行过程中,两国对其的支持依旧是有限的。

这必然会导致船队在接下来的航行中还是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

一方面,以色列方面的强硬态度和可能的进一步行动,如增加无人机监视、出动更多军事力量进行拦截等,会给船队带来巨大的安全压力。

另一方面,西班牙和意大利军舰的有限支持,可能无法为船队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军舰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应对。

这使得船队在航行过程中,不仅要应对以色列的军事威胁,还要面对国际政治环境带来的复杂局面。

另外,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地中海上的对峙也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对峙,而是一场活脱脱的国际舆论斗争大戏。就在内塔尼亚胡在联大宣扬自己的“丰功伟业”的时候,地中海上其实也在进行一场舆论战。

这支船队虽然没有配备武器,但是却配备了先进的监测追踪设备和直播设备,不仅可以实时监控军舰动向,还能监控物资的流向,以防被扣押。另外,直播设备还能够通过TikTok等社交平台向海外世界转播船队近况,其直播观看次数突破5000万次,就连国外主流媒体也坐不住了,纷纷跟进报道。

因此,就如今的欧洲和以色列在加沙问题上的对峙而言,舆论媒体等软杀伤往往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这更与以色列长期封锁加沙的内部消息、阻挠外国记者前往加沙进行实地采访形成鲜明对比。

不得不说,西方搞舆论战确实有一套,不论何时何地总能吸引多方关注。而且对付以色列这样的“人道主义灾难”制造者,也只有这种手段,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其信息封锁,让更多人看到加沙地带正在发生的真实悲剧。

毫无疑问,加沙困局直接折射出了二战之后国际秩序的深层次矛盾,也表明了一些小体量国家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民众生存权利都存在客观局限性。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随着信息技术的愈发强大,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传统观念下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如今,通过社交媒体和直播技术,国际人道主义援助难以进入加沙的真实情况得以跨越地理和政治障碍,直接呈现在全球观众面前。

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使得即便是小体量国家或受压迫群体,也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同样的,当正义的一方在放大声量的时候,非正义的一方也会疯狂地压制、封锁这些声音。所以,如今的巴以冲突,不再是传统的军事、政治、经济冲突,而是认知、舆论的争夺。

来源:陈洪教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