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这条热搜的人,多半点进去是想看热闹,结果却被一张《归途》水彩直击眼眶:灰蓝雨幕里,撑油纸伞的岭南阿婆和穿冲锋衣的留学生并肩站在温哥华公交站,像两个时空被水泡软后粘在一起。
“74岁还在折腾颜料,黄中羊图啥?
”——刷到这条热搜的人,多半点进去是想看热闹,结果却被一张《归途》水彩直击眼眶:灰蓝雨幕里,撑油纸伞的岭南阿婆和穿冲锋衣的留学生并肩站在温哥华公交站,像两个时空被水泡软后粘在一起。
评论区瞬间炸锅:“这画的是我家门口!
”“眼泪比雨先到。
”
没人想到,这张画是老头凌晨三点趴在地板上用中国毛笔蘸加拿大枫糖浆调的色,地板没擦,猫踩了一脚,留下几粒梅花脚印,他索性把猫爪印当成了雨点。
第二天策展人来看,差点以为老头故意玩“数字拓印”——其实真没那么多高科技,就是懒得擦。
更离谱的是,画里那把油纸伞骨架断了半根,是他1984年拿全国银奖时剩下的道具,搬家三次都没扔,伞面还沾着当年领奖时的礼炮纸屑。
老头说:“破烂不丢人,丢人的是把记忆也当破烂。
”一句话把弹幕刷成泪目。
有人扒出,2023年苏富比那张《乡愁》拍到280万港币,买家是深圳一位90后游戏公司CEO,付款后只提了一个要求:想跟老爷子吃顿云吞面。
饭局上CEO掏手机,亮出自己初中临摹《儿时的歌》的丑作,问:“您当年怎么把祠堂门槛画成蓝色?
”老头咧嘴:“门槛本来灰扑扑,可我妈说,人走了颜色就淡了,得补回来。
”说完把碗里最后一只云吞舀给年轻人:“味道淡了,也补。
”
别以为老头只会煽情。2021年温哥华个展,他直接把30幅画排成一条“移民时间隧道”,第一幅是1980年广州火车站的绿皮车,最后一幅是2020年机场里戴N95的告别。
观众走到中间,头顶突然降下一块白布,投影实时播放广州海珠桥晚高峰的堵车直播——温哥华展厅里瞬间响起粤语报站:“下一站,市二宫。
”当场有留学生哭到蹲地,保安以为新冠复发,差点打911。
最倔的是,去年加拿大艺术理事会给他颁“终身成就奖”,他穿着1981年广州美院发的旧衬衫上台,领口都毛了。
致辞时他先谢太太,再谢猫,最后谢“所有在异国把冰箱贴当成护身符的人”。
下台时他把奖杯塞进环保袋,袋子上印着“减少塑料45%”,媒体抓拍,发现袋子里还有半包没吃完的陈皮,产自广州荔湾,2015年过期的。
粉丝把照片做成表情包:过期陈皮,不过期乡愁。
如今老头每月还在B站开直播,不开美颜,镜头怼脸,教大家怎么用洗碗海绵做云朵肌理。
弹幕飘过:“爷爷,画得不好会不会浪费纸?
”他翻白眼:“纸比命长?
画坏了折飞机,飞进垃圾桶也是好归宿。
”说完把一张画废的雪山撕成四瓣,现场折成四架小飞机,朝镜头扔,纸飞机撞屏,评论区齐刷“砰!
”——那一刻,74岁的手速比00后还快。
有人问:都总督奖评委了,还折腾啥?
老头甩一句:“评委也要上厕所,厕所里没掌声,只有回声。
”话糙,理不糙——人只要还在回声里找自己的声音,就舍不得停笔。
来源:仁爱小猫5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