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俞敏洪曾半开玩笑说:“新东方留不住顶级人才,他们翅膀硬了就想飞。” 这话可不是谦虚——30多年里,从新东方走出去的人,在创投、教育、科技、普法等赛道闯出了一片天,活成了各自领域的“顶流”。
俞敏洪曾半开玩笑说:“新东方留不住顶级人才,他们翅膀硬了就想飞。” 这话可不是谦虚——30多年里,从新东方走出去的人,在创投、教育、科技、普法等赛道闯出了一片天,活成了各自领域的“顶流”。
今天就来盘点这6位“出走大佬”,他们的故事里,藏着比成功学更实在的成长密码。
1. 王强、徐小平:从“教书先生”到“创投教父”
作为俞敏洪的创业搭档,王强和徐小平是新东方的“初代三驾马车”。当年在新东方讲台,徐小平讲留学规划,王强讲英语文学,靠着犀利观点和幽默风格圈粉无数。可谁也没想到,这两位“教书先生”离开后,直接在创投圈掀起了风浪。
2011年,两人联手创办真格基金,专投早期创业项目。别人看项目看数据,他们更懂“人”——毕竟在新东方见多了有想法的年轻人。这眼光准得惊人:小红书、完美日记、出门问问这些后来的独角兽,都被他们早早押中。到2024年,真格基金投出了36家独角兽、17家上市公司� �徐小平更是以50亿身家跻身胡润富豪榜,成了创投圈人人敬重的“徐老师” 。
从讲台到投资席,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他们看透人和趋势的本事。
2. 陈向东:把“新东方经验”酿成“400亿市值”
在新东方待了14年的陈向东,是俞敏洪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当年他临危受命去武汉开分校,半年就把员工从0扩到300人,招生量创下新东方纪录。2014年他离开新东方时,所有人都猜:“他要办一家‘新新东方’?”
还真被猜中了。陈向东创办的“跟谁学”(后来改名高途集团),靠着他在新东方攒下的教育资源和管理经验,一路披荆斩棘——2019年在纽交所上市,巅峰时市值超400亿美金。就算后来遇上“双减”冲击,他也没慌,转身带着高途做直播电商,自己亲自当CEO带货。
有人说他是“教育界继承者”,但其实他是把老经验玩出了新花样。
3. 李笑来:从英语老师到“比特币首富”
李笑来在新东方教了7年英语,课堂上他教学生“背单词的逻辑”,私下里却总在琢磨“赚钱的逻辑”。2011年,他听到了“比特币”这个新鲜词,没犹豫多久,就把积蓄全砸了进去——以6美元均价买了10万个,当时不少人笑他“疯了”。
可几年后,当初的“笑话”成了传奇。比特币价格暴涨,李笑来一夜之间实现财富自由,被冠上“中国比特币首富”的称号。虽然他后来深陷争议,但不得不承认,这位英语老师的眼光,比很多专业投资人还毒辣。
他的逆袭证明: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大多数人看不懂的地方。
4. 罗翔:从司法讲师到“普法顶流”
谁能想到,坐拥3154万B站粉丝的“法律界郭德纲”罗翔,早年竟在新东方讲过三年司法课?当年他读博时缺钱,抱着试试的心态入职,结果在新东方的讲台上学到了关键一课——受其他老师启发,他把枯燥的法条变成了幽默段子 。
离开新东方后,他把这本事用到了极致。“法外狂徒张三”的段子一上线,瞬间火遍全网:讲盗窃案能串上哲学,说诈骗案能聊透人性,连央视都夸他“开辟了普法新路径”。如今他连续五年当选B站百大UP主,出书、讲课、做公益,活成了“最接地气的法学教授” 。
他的走红藏着一个真理:把专业的事讲得让人听懂,本身就是种超能力。
5. 罗永浩:从“老罗语录”到“直播一哥”
罗永浩的新东方经历,自带“热血剧本”——当年他连大学都没毕业,凭着一封万字自荐信打动俞敏洪,成了英语老师。课堂上他吐槽社会现象、分享人生感悟,学生把他的话录下来做成“老罗语录”,让他成了中国最早的“网红”之一。
可这位“网红老师”偏要折腾:离开新东方后办手机公司,结果亏得一塌糊涂,背上8亿巨债。就在所有人以为他要垮时,他又捡起了“说话”的本事——转型直播带货,首场就卖了1.7亿,靠“包治百病”的脱口秀式话术圈粉无数。如今他更成了“议题型主播”,靠点评热点造流量,单场直播销售额能飙到5000万。
有人笑他“混最差”,可谁也没他能扛——跌倒100次,他能第101次站起来。
结语:新东方的“烙印”,比工资更值钱
这6位大佬的路千差万别:有人守着老本行做到极致,有人跨界跨得让人跌破眼镜;有人顺风顺水,有人跌得头破血流。但他们身上都带着“新东方烙印”:
徐小平、王强懂“人”,是因为在新东方见多了追梦的年轻人;陈向东懂“管理”,是在新东方练出的实战经验;罗翔、罗永浩懂“表达”,是在新东方的讲台磨出来的本事。
俞敏洪说“留不住人才”,其实是新东方给了人才“出走的底气”。就像一所好学校,教给你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敢闯、能扛、会想的能力。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高手从不怕“换赛道”。你在哪所“学校”里攒下了自己的“底气”?评论区聊聊~
来源:得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