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贤躬身实践为庐陵千年文脉奠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7:23 1

摘要:庐陵,今江西吉安,古时候也称吉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有着2200多年的建置史,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的美誉,更以“文章节义之邦”闻名遐迩。庐陵文化之所以能如此灿烂夺目、源远流长,离不开众多文化名人在此讲学传道,大兴文化教育,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

庐陵,今江西吉安,古时候也称吉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有着2200多年的建置史,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的美誉,更以“文章节义之邦”闻名遐迩。庐陵文化之所以能如此灿烂夺目、源远流长,离不开众多文化名人在此讲学传道,大兴文化教育,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诗韵启学

点燃庐陵文风之火

唐朝时期,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官场失意,被贬至吉州担任司户参军。彼时的吉州,与繁华的洛阳相比,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竟然连一处学习的院所都没有,这让身为读书人的杜审言痛心不已。然而,他并未因仕途坎坷而消沉,反而以满腔的热忱投身到改变吉州文化教育现状的事业中。

杜审言独具慧眼,相中了风水宝地西原相山(现吉州区高峰坡)。他自掏腰包,在那里搭建学舍,免费招收学生,亲自授课。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雨交加,他都始终坚守,从未间断对学生的教导。在教学过程中,杜审言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能力。

与此同时,杜审言还积极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相山结诗社,大家相互切磋、交流,碰撞出无数的文学火花。在杜审言的引领和影响下,吉州人的读书风气逐渐浓厚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往相山,或求学问道,或参与诗社活动,吟诗抒情。为了纪念杜审言,吉州的读书人在西原相山建了“诗人堂”,后又将其改作具有书院性质的“西原会馆”。此后,“西原会馆”声名远扬,鼎盛时期,四方诗人、学者上千人在此聚会,讲学游学,以文会友,这里成为了庐陵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

“去年,钓源古村举办了一场以‘钓源诗教润乡土 古村春日诵芳菲’为主题的诗词文化盛会,品读文天祥、杨万里等庐陵先贤诗作,深挖钓源地域文化特色,南开大学‘诗教润乡土’中国诗词文化传承项目也落地吉安。千年古村的诗文底蕴与高校学术力量相连,为庐陵文化创造性转化注入动力。”吉州区文旅局副局长罗双双告诉记者。

兴学重教

夯实庐陵文化根基

颜真卿,这位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大家,与庐陵也有着一段不解之缘。他任吉州司马期间,通过文化教化和道德引领,为当地带来了深远影响。

颜真卿深知文化教育对于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广辟学舍,大兴教育之风。在学舍的建设上,他精心规划,力求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他还积极聘请儒士讲学,将儒学思想引入庐陵。在颜真卿的努力下,庐陵的文化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他还特别注重宣扬高尚道德、教化民心。吉安市庐陵文化研究会会长曾绯龙在《江西文化符号丛书·庐陵文化》一书中写道:“当时,吉州有个叫董淑的普通人,其妻子岑夫人德行过人,她死后,有人写了一篇墓志表彰。颜真卿知道后,便将岑夫人墓志写成碑文,让她的品格传之后世,当地崇德之风开始盛行。”

颜真卿在庐陵的短暂任职,通过兴学、题刻、诗文和人格示范,深刻地塑造了当地崇文重节的地域文化,成为庐陵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白鹭洲畔

培育庐陵栋梁之材

南宋时期,江万里出任吉州太守。他到任后,积极履行职责,一面组织民众兴修农田水利,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百姓的生活;一面大力兴办教育事业,为庐陵的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吉安城东面赣江中的白鹭洲,古树参天、白鹭成群,环境幽静、风景宜人,宛如一处世外桃源,是讲学读书、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江万里独具慧眼,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淳祐元年(1241年),他派人在白鹭洲修筑了文宣王庙、道心堂、六君子祠等建筑,创办了白鹭洲书院。

江万里对书院的师资选拔和学生录取极为重视。书院的主讲教师都是从历届进士中选拔出来的有影响的名儒,生徒则是由邑校推荐的优秀青年学生,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最优秀者进入书院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白鹭洲书院别具特色。生徒朝夕侍从教师,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师生之间在学术上经常交流,彼此以诚相待,感情真挚诚笃。江万里创建白鹭洲书院的目的是以明人伦为本,讲求研究学问,注重身心修养,强调读书明理,而不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沽名钓誉、争夺权利。在他的倡导下,书院树立了奋发图强、为国建功立业的好学风。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白鹭洲书院创办后的第15年,即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全国金榜题名的601名进士中庐陵占44名,文天祥更是高中状元。白鹭洲书院一鸣惊人,得到理宗皇帝的嘉奖。此后,白鹭洲书院成为了培育庐陵栋梁之材的摇篮,为庐陵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文化传承

续写庐陵教育新篇

时至今日,庐陵文化的文脉传承在吉安市多所学校生动延续,各校积极探索庐陵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路径。

作为依托白鹭洲书院旧址创办的现代化中学,古朴的云章阁、风月楼与现代化的教学楼交相辉映,学生们在课间时常驻足于书院旧址的碑刻前,品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感受庐陵先贤的家国情怀。

白鹭洲中学副校长谢磊告诉记者,学校在庐陵文化传承方面有着多维度的实践探索。“学校全面梳理以‘崇文、尚德、弘毅、正气’为核心的白鹭洲书院精神,组建了‘书院小小讲解员’队伍,采用多位先贤的字号命名楼栋,还编写了《古韵今用振鹭飞》《品读庐陵》等校本读物,让文脉浸润师生日常。”

吉安市也高度重视庐陵文化传承,出台政策加大投入:推动庐陵文化进教材、进课堂;举办庐陵文化节、学术研讨会;加强白鹭洲书院、钓源古村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让庐陵文化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光彩,为文化繁荣注入力量。

庐陵文化名人讲学传道的历史,是庐陵文化发展的重要篇章。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庐陵人,在传承和发展庐陵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来源:读过一本好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