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摘要:同一个周五,从地球的两端传来了关于加沙战争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一边是在白宫,特朗普告诉全世界,一份能救人质、能结束战争的协议已经“非常接近”达成。
编辑:康康
同一个周五,从地球的两端传来了关于加沙战争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一边是在白宫,特朗普告诉全世界,一份能救人质、能结束战争的协议已经“非常接近”达成。
可没过多久,在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却发表了一场充满挑衅味道的演讲,压根没提什么和平协议,反而斩钉截铁地宣告:“必须消灭哈马斯”
结果他这边话音刚落,会上超百名代表直接起身离席,用行动说明了态度。事实证明,以色列的疯狂举动早已惹得天怒人怨,以色列对此似乎并不在乎,这是为什么?
先说白宫那边,明面上特朗普政府确实在卖力地张罗一个和平局。甚至特朗普的高级官员们还捣鼓出了一份包含21个要点的和平计划,还特地让中东特使维特科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公之于众。
这位特使信心满满地表示,方案回应了以色列和周边邻国的关切,未来几天就能看到突破。
计划听起来很美:永久停火、以色列分阶段撤军、释放全部人质,还要搞一个没有哈马斯参与的加沙新政府。
为了给这场戏配足音乐,内塔尼亚胡在联大演讲时,也没忘了多次把特朗普捧为自己的“主要盟友”,摆足了盟友姿态。
然而当数十个国家的代表愤而离席,抗议内塔尼亚胡的强硬言论时,美国代表团稳稳地坐在原地。虽然来的不是什么大使或高官,只是一些较低级别的外交官,但这个“不离席”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表态,一种形式上的支持。
而且,俩人还约好了周一在华盛顿见面。这一切都给外界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印象:和平进程正在稳步推进,美以两国正在携手解决问题。
然而,言语上的交响乐,掩盖不住行动上的独角戏。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的表现,与其说是在寻求和平,不如说是在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单干到底的决心。他不仅口头强硬,还玩起了视觉政治。
他戴着一枚印有二维码的人质徽章,时刻提醒人们战争的起因。他还拿出一幅被他称作“诅咒”的地图,当场用马克笔在上面涂画,用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动作来强调自己的立场。
他说,西方的领导人可能会屈服,但以色列绝对不会。这份底气背后,是以色列正面临着空前的国际孤立。
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国际法院的种族灭绝指控、欧盟酝酿的关税制裁,再加上超过150个国家承认了巴勒斯坦国,压力一波接一波。
可内塔尼亚胡似乎毫不在意,甚至还计划用边境上的大喇叭,甚至是技术手段黑进加沙居民的手机,强制直播他这场联大演讲。这哪是沟通,这分明就是一种心理战,一种单方面意志的强加。
说起来,美以之间最根本的裂痕其实是在土地问题上。对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未来,双方的盘算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这种矛盾已经藏不住了。
就在本月,内塔尼亚胡政府批准了一项极具争议的定居点扩建计划,批评者认为这会把约旦河西岸拦腰斩断,让巴勒斯坦建国彻底没戏。而他政府里的极右翼成员,更是天天叫嚣着要直接吞并西岸。
对此,特朗普的态度却异常明确。他公开表示,吞并“不会发生”,现在是时候停止这种想法了。这是双方在具体政策上一次罕见的、几乎是面对面的碰撞。
而在加沙的未来问题上,就连和平方案的设计者特朗普自己,想法也是摇摆不定。三个月前,他还在说“不会有人驱逐巴勒斯坦人”,可到了五月,他又改口希望美国能接管加沙,改造成一个“自由区”,甚至还催促过当地居民离开。
美国的21点计划,试图画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战后治理框架。但以色列的每一步实际行动,从扩建定居点到公开否定“两国方案”,都是在创造既成事实,想永久性地改变这片土地的样貌。这跟任何和平谈判的初衷,都是背道而驰的。
笔者以为所谓的“协议非常接近”,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服务于短期政治需求的外交说辞,而不是双方真正达成的共识。
特朗普需要一个漂亮的外交成绩来装点门面,而内塔尼亚胡则需要紧紧抱住美国这棵大树,来抵御全世界的口诛笔伐,同时在国内强推自己的议程。
他们即将在华盛顿的会面,与其说是为了敲定和平,不如说是一场在深刻裂痕之上进行的高风险摊牌。双方都要在盟友的面具下,为各自的利益进行一场精密的权力博弈。而加沙真正的未来,就悬在这场言行不一的复杂游戏之中,前路茫茫。
来源:采风百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