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2岁飞行员陈怀民撞敌机舍身成仁,女友王璐璐投江殉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16:26 1

摘要:1938年4月29日,武汉上空,火光拖着黑烟下坠的那一刻,他把操纵杆猛地一拉,撞了上去。

1938年4月29日,武汉上空,火光拖着黑烟下坠的那一刻,他把操纵杆猛地一拉,撞了上去。

那天日军据报出动36架,专挑生日做“献礼”。中国空军约19架升空迎战,长江风在机翼下呼啸。

被五架敌机合围的,是22岁的陈怀民,第四大队年轻的飞行员。

此前很久,1916年冬,他生在江苏镇江。家境殷实,父亲陈子祥通日文,行事利落。

再往前,1903年的东京街头,据回忆文字称陈子祥与一名日本军校生起冲突,对方后来成为侵华将领坂垣。是否“一耳致损”,资料并不一致。

身在富家,要求更严。跑步、扎马步,父子常在江边练体能,少年心气被磨得很硬。

1932年“一二八”之后,战火逼近沪上。他投身学生义勇军,在弄堂口设观察哨,夜里换崗不喊苦。

转而,他盯上了蓝天。第一次报考中央航空学校,眼科不过关,他咬牙等了一年。

等到次年,进入杭州笕桥本部。失重训练把他甩得趴地不起,他偏要再上一次。

三个月后,他挺过了呕吐与眩晕。教官据说只说了一句能飞了。

1935年,联谊会上,他遇见了浙大女生王璐璐。两人谈起书,也谈起城门外的警报声。

南昌短暂相聚时,他给她买了一件碎花旗袍,说“要是我不在了,这件就当个念想。”

同年9月,他被编入第四大队当备用飞行员。彼时中国上空已不太平,情书常常走丢。

1937年9月,南京遭空袭。陈怀民曾咬住一架敌机,击落或击伤的数字,中方战报与他人回忆有差异,但他确实被迫跳伞,鼻骨受伤。

1938年2月,武汉再遭偷袭。他再度空战,又一次跳伞,腿部落地受伤,休整不久便归队。

其后两个月内,有记载称他低空侦察时与敌机遭遇,曾以碰撞方式迫敌坠毁并生还,细节版本不同,难以尽核。

也因此他对生死有了更清楚的估算。他说得更直白“起飞就当最后一次。”

转天的大战前一晚,他回家探望父母。日记里写下请家人节哀、兄弟参军之愿,语气平静。

彼时“天皇节”在即。4月29日上午,武汉机场警铃大作,他与18名战友升空寻找目标。

开战不久,他率先咬住一架敌机并将其击落。随即五机合围,火舌逼近座舱。

航油箱起火,操控逐渐失灵。从高度与损伤他完全可以跳伞;但在密集火力与低空之下,成功率未必高,更有愤怒在胸。

他把机身翻转180度,猛推油门,直指最近的一架敌机。碰撞之后,二机缠作一团坠入长江。

生与死,在他那里常常只是一秒钟的决定。

其后半小时内,中方通报战果为击落日机21架,提升了守军士气;日方记载与此并不一致,但这场硬仗的分量,彼此都承认。

噩耗传到镇江,家里起初不信。陈子祥盯着江面,仍念着“会水的孩子大概能活”,调人沿江打捞。

末了一个多月,下游渔民发现了遗体。据当时报刊与家属口述,随行物件不多,军帽最明显。

母亲悲恸,据家属后来回忆,长久流泪导致视力受损。妹妹把“天乐”改为“陈难”,名字像一张挽联。

王璐璐的消息更难写。她曾被家人严密看护,随行一名丫鬟。几天后,她说想出门散心。

她穿上那件碎花旗袍,在江滩支开随行,不久投江。此事多见于报刊与口述,细节版本不一,但这段殉情故事一直在流传。

对照之下,一边是被火灼黑的铝皮,一边是风里轻摆的旗袍。战争把两种质地缝到了一起。

据时人报道,追悼时政界多人曾到场吊唁,具体名单在不同报纸上有差别。武汉江汉区曾以“陈怀民路”纪念,地名见诸地方志。

回过头看他的路径家学与体能是底子,航校训练是门槛;一二八唤起参战,他在多次跳伞后更知风险。

最后的撞击,既有战术上的“以伤换伤”,也可能是对高度与火势的判断,使他不愿也不愿意再赌一次伞带的打开。

最有说服力的,还是那两句留下的朴素话“起飞就当最后一次”,以及“旗袍,留个念想吧。”

城市会更换路名,河水会不停下行。名字若被记住,选择也就不算白做。

来源:投迹世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