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7年,俄军的隐形轰炸机就要挂弹上班,美军的F-35却先一步在北极盖了俩‘前哨站’。
“2027年,俄军的隐形轰炸机就要挂弹上班,美军的F-35却先一步在北极盖了俩‘前哨站’。
”——刷到这条消息的人,第一反应不是“谁赢谁输”,而是“这火别烧到我电费”。
别笑,真有人连夜去查铀价。
过去三十天,铀现货从48美元/磅蹿到62,期货论坛里一片“梭哈”声。
理由简单粗暴:美俄把核弹级科技当成直播打赏,谁先刷火箭,谁就能带节奏。
先说俄军那架PAK DA,首飞视频就剪了15秒:灰不溜秋的飞翼一闪而过,连起落架都没给特写。
但军迷圈还是扒出细节:弹舱比B-21深半米,能带高超音速“匕首”的改版。
换句话说,它不只是轰炸机,还是空中高铁——专门送快递,送到华盛顿一圈不到13个小时。
最骚的是试飞节点,卡在美军全球将领会后一周,像极了下班前甩进群的“今晚加班”表情包,气人效率满分。
美军也不是省油的灯。
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基地连夜扩建,F-35A中队还没落地,先运来了一整套陆基“宙斯盾”——导弹没升空就能锁定,相当于在自家门口装了人脸识别,北极熊一探头就报警。
更狠的是LRDR雷达开机,号称能在堪察加半岛点根烟都数得清烟灰。
本地居民吐槽:“现在连驯鹿跑快点都触发警报,一晚上吵三回。
”
这边飞机对轰,那边核反应堆暗暗较劲。
普京喊了快七年的“封闭循环核电站”,终于等到中国打款:50亿美元,首期到账30%,换俄方15%的技术股。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堆“快中子”能把铀238吃干榨尽,废料半衰期从万年压到三百年,听起来环保,实则一条腿踩在了武器级钚的门槛——95%的燃料利用率,换个算法就是年产多少“小饼干”,大家都懂。
美方第二天就把12家俄核企拉进实体清单,能源部再砸25亿美刀给自家小堆项目,像极了直播间里刷“火箭”回敬“嘉年华”。
最慌的是欧洲电力公司。
法国电力原本跟俄原子能签了浓缩铀长单,现在一看清单,银行直接冻结信用证,现货市场瞬间缺货。
交易员私下吐槽:“以前吵架甩杯子,现在吵架甩铀浓缩,谁受得了?
”
北极航线更尴尬。
按原计划,2035年能跑大货轮,如今两国战机天天“贴脸飞行”,保险公司先怂——保费上浮30%,船东干脆改走苏伊士。
跑过极地的老船长放话:“冰层变薄不假,可导弹飞得比冰融快,谁爱去谁去。
”
普通人能干嘛?
有人把这三件事拼在一张图里:左边PAK DA,右边F-35,中间是核电站冷却塔,配文——“他们赌的是核弹,我们炒的是铀价”。
底下最高赞评论只有七个字:“别吵了,先交电费。
”
大国掰手腕,小民看电表。
下一根“火柴”什么时候划,没人知道;唯一能确定的是,铀价再涨,家里的LED灯也不会因此更亮。
来源:上进的湖泊smaoo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