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罗永浩选择“放过”西贝后,没想到“西贝品味早读”公众号的小作文和小视频,还在往自己身上捅刀了。
Hi,我是唐大业,尽说大实话!
7岁的毛毛:我以为再也吃不到西贝了。
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
......
在罗永浩选择“放过”西贝后,没想到“西贝品味早读”公众号的小作文和小视频,还在往自己身上捅刀了。
然而西贝的“故事会”还远没有结束,哪怕账号设为私密,也依然无法停止网友们的持续深扒。
这不,7岁的毛毛和送房的老大爷还没找到,1岁的宝宝又要因为吃不到西贝大哭了!
01
西贝称1岁孩子在西贝学会吃饭属实
7岁的毛毛抱着店长的大腿哭着喊着就要吃西贝,而早在20年前,就有大爷因“一碗汤”所带来的温暖,说什么都要送17岁的店员北京一套房。
看了“西贝品味早读”分享的这两个故事,真是“听者感动、闻者流泪”。
可感动的不是西贝的服务,而是西贝的公关在风口浪尖之上仍能顶着巨大压力写出如此感人的小作文。
为之落泪的,更不是西贝菜品的美味,而是西贝捅自己刀子的行为,想想都觉得疼。
当毛毛抱西贝员工大腿的AI图满天飞、质疑西贝当年雇佣童工的声音不绝于耳时,西贝“故事会”的第三集终究还是上演了。
近日,有网友又扒出“西贝品味早读”过往发布的一条视频,这条视频的主角不是7岁的毛毛,也不是送房的老大爷,而是一位年仅1岁的宝宝。
视频中,宝妈杜女士分享了孩子快1岁时不肯吃饭,后来在西贝学会吃饭的故事。
她表示:“我孩子将近1岁的时候,他不肯吃饭,然后我们就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说可能接力没大有吃饭的氛围。你带他出去吃吃看。”
于是这位宝妈便带着孩子去吃西贝,然后这位宝宝就学会吃饭了。如今孩子已经快到3岁了,对西贝的感情非常深。
分享这段故事的时候,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正在旁边。他表示要单独敬这位宝妈一杯:“你今天鼓励了我,你讲得时候我都落泪了!”
对于这个故事,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是觉得故事真实可信,西贝的用餐氛围和口味可能确实有帮助?
还是认为西贝这是刻意煽情,故事内容更像是精心设计的营销内容,缺乏说服力?
还是说半信半疑,可能事情是真实的,但是表述时有夸大的嫌疑?
如果换做以前西贝口碑好的时候,也许大部分人会相信这是真的,或者半信半疑。
可随着西贝预制菜争议中不断“自爆式公关”,如今80%以上的人可能不会信。
有网友表示:“1岁啊,那是婴儿,除了喝奶和吃一些辅食,还能吃其他的?”
还有网友吐槽:“一个开餐厅的,公关不围绕饭菜味道质量做,净整些花里胡哨的旁门左道,直接令人厌恶。”
更是有网友一阵见血地指出:“这种视频,更像是讨老板欢心,或者给员工提供情绪价值用的,根本没有几个消费者爱看。”
这些网友的观点的确都有一定的道理。毕竟1岁的孩子生理上难以实现“自主进食固体食物”及“每日高频外出就餐”。
专家也指出:此阶段进食技能需家庭长期引导,非单次餐厅体验可达成。
而7岁的毛毛抱着店员大腿痛苦、1岁的宝宝到了快3岁仍对西贝感情身后,更是被网友吐槽脱离真实育儿场景,简直比短剧剧本还离谱。
对此,西贝客服也做出了回应,他们坚称故事“真实发生”,但视频因“顾客和员工遭网暴”下架,未提供医学证明或当事人采访等实证。
02
西贝公关的问题,到底出在哪?
从7岁的毛毛,到送房的大爷,再到1岁在西贝学会吃饭的宝宝,西贝公关最大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首先,这些故事的原型未必是假的,可在西贝自我感动式的文风下,实在有些浮夸。
大爷送房的话可能真说过,但考虑当时的语境,估计就是吃得开心,随口讲了一句;
1岁的宝宝也真有可能在家不吃饭,来到西贝就对吃饭很感兴趣了;
至于7岁的毛毛爱吃西贝怕以后吃不到西贝,笔者也更愿意相信同样是真的。
可实在想象不出,一个7岁的孩子抱着店员大腿哭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更为扎心的是,西贝至今没搞清楚,在处理这场危机中,到底该关注什么,又能讲些什么。
就算西贝回应这几个故事的时候表示“西贝品味早读”是针对内部员工宣传的公众号,可他们有没有想过,内宣也会外流,而在负面日益高涨的时候发出这样的小作文,只会起到反作用。
另外,就像网友所说,一家全国知名的连锁餐饮品牌,运营的核心是什么?当时是饭菜的味道和质量。
如果味道和质量上出现了严重的负面舆情,却又不想着怎么第一时间去解决。反而顾左右而言他,搞一些华而不实且的故事自我麻痹,那么这公关可以说是做到头了。
这比好比前不久穿警服带货被拘留的嘎子哥,大家都在说他人飘了,太狂了,都在质疑他过往售卖假酒、贴牌手机的劣迹。
可他这个时候如果坚称自己一直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虽然犯了点错,但曾经扶老奶奶过马路,帮邻居大老爷修过电脑,你猜大众会怎么想?
西贝的症结就在于此,发家于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时代的贾国龙,至今还沉浸在用户对连锁品牌盲目崇拜,品牌说什么,用户信什么的单向传播时代。
一向在行业内拥有绝对话语权,认为自己说的都是金科玉律的贾国龙,并不愿意去倾听消费者的心声。
他认为预制菜的定义是自己定的;品质和服务的好坏是自己评的。所以“西贝品味早读”才会出现这么多单向自嗨式的文章和视频。
至于公关公司,拿钱办事除了要有效果,还得学会怎么顺着老板喜欢的、爱听的来。
贾国龙连用四个一定表示要起诉罗永浩,说罗永浩是网络黑嘴,说不准全是公关公司灌输的。
总而言之,西贝故事会的“病根”在于:方向错了(对内宣传对外化)、内容假了(故事脱离常识)、策略偏了(逃避核心问题)。
要走出困境,西贝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故事会”,而是一次真诚的“断舍离”:
舍弃那些华而不实的煽情脚本,切断逃避问题的侥幸心理,离开自我感动的内部视角。
真正回到餐桌、回到厨房、回到消费者最关切的现实问题上来。
否则,这场由自己亲手点燃的“公关大火”,恐怕很难轻易熄灭。
来源:唐大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