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70年代,一半烟火一半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6 13:41 1

摘要:我是标准的70后头一批,童年记忆的底色是灰扑扑的,但细节里却闪烁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而明亮的光。我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身上带着计划经济的烙印,又睁大了眼睛,懵懂地撞上了改革开放的大门。

我是标准的70后头一批,童年记忆的底色是灰扑扑的,但细节里却闪烁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而明亮的光。我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身上带着计划经济的烙印,又睁大了眼睛,懵懂地撞上了改革开放的大门。

我的童年,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只有自己动手创造的乐趣。最珍贵的宝贝,是一副用铁丝弯成的“滚圈”。找来一个废弃的自行车轮子,截下一段车轴,弯成一个U形的钩,再找根细木棍当“车把”,就能推着它在尘土飞扬的巷子里跑上一下午。我们比赛谁的滚圈滚得最直,谁的轮子转得最久,那清脆的“哗啦”声,是巷子里最动听的交响乐。为了攒钱买一个新滚圈,我帮邻居奶奶挑过水,在父亲单位的废料堆里捡过铁丝,那份期待,让整个夏天都变得滚烫。

夏天的傍晚,是真正的“黄金时间”。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手里一把蒲扇,既扇蚊子,也扇着凉风。最奢侈的,是听父亲用他那台“红灯牌”收音机播放评书。

《岳飞传》《杨家将》,每一个故事都听得我们如痴如醉。邻居家的孩子们也闻声而来,挤在我们家那盏昏暗的白炽灯下,小脑袋凑在一起,仿佛那小小的收音机里,装着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

有时,父亲还会从单位带回几张用过的“蓝图纸”,那图纸背面光滑,是最好的画纸。我拿着铅笔,在上面画着想象中的飞机大炮,那是我最初的“艺术创作”。

我们这代人,是喝着井水、看着黑白电视长大的。我们经历过凭票购物的拮据,也见证了“万元户”神话的崛起。我们唱着《我的中国心》,在录像厅里第一次看到港片,为周润发的潇洒而疯狂;我们骑着“永久牌”自行车,驮着心爱的姑娘,在无人的乡间小路上,感受着风和青春的味道。我们用最笨拙的方式,去理解这个突然变得太快的世界。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鬓角悄悄染上了风霜。看着儿子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用VR眼镜探索虚拟世界,我常常会发呆。他永远不会知道,他指尖的方寸之间,曾是我整个世界的疆域;他轻易获得的全球资讯,曾是我要通过短波电台、在嘈杂的电波声中艰难捕捉的梦想。

这或许就是生命最奇妙的传承。我们这代人,像一群不知疲倦的拓荒牛,用青春和汗水,在一片荒芜上开垦出了丰饶的田地。我们不是在为下一代铺路,而是把路走成了桥。我们用自己踩过的坑,为她标出警示;我们用自己尝过的苦,为她酿出蜜糖。她以为的理所当然,是我们用半生奋斗换来的安稳;她眼中的寻常风景,是我们当年遥不可及的梦想。

原来,所谓通透,不是看淡了风雨,而是在风雨中找到了彩虹的形状。所谓希望,不是未曾经历的坦途,而是在荆棘丛中,依然能为下一代摘下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这代人,就像那棵老槐树,根深深扎进苦难的土壤,枝叶却拼命向着阳光生长,最终,为树下的人,撑起一片可以安心做梦的绿荫。而我们自己,则化作了那绿荫下最坚实的影子,沉默而温暖。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