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巴勒斯坦驻英国大使,他近期在播客节目中撕开了西方世界对巴勒斯坦的双重标准:英国等国终于承认巴勒斯坦国,却要以一场被联合国定义的“种族灭绝”为代价。
出生在加沙难民营,如今在伦敦升起巴勒斯坦国旗。
祖姆洛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巴勒斯坦民族抗争的缩影。
作为巴勒斯坦驻英国大使,他近期在播客节目中撕开了西方世界对巴勒斯坦的双重标准:英国等国终于承认巴勒斯坦国,却要以一场被联合国定义的“种族灭绝”为代价。
国际社会喊着“以色列需要安全”,却没人问“巴勒斯坦人的安全谁来保障”。
祖姆洛的愤怒不是没有缘由。他的家族在加沙冲突中失去了106人,还有亲人的遗体至今埋在废墟下。“我们甚至数不清具体数字,”他在节目中声音哽咽。
“最让我痛苦的是,这些死者大多是孩子,他们本应在操场奔跑,在课堂读书,却成了炮火下的牺牲品。”
更让他心寒的是西方媒体的态度:提到以色列平民伤亡,会立刻追问“是否谴责哈马斯”;可当6.5万巴勒斯坦人含2万儿童遇难时,却连“种族灭绝”这个词都不敢轻易说出口,反而要补充“以色列拒绝这一说法”。
在他看来,这背后是对巴勒斯坦人的长期“去人性化”。仿佛他们的生命是“可随意丢弃的”。
关于争议不断的“两国方案”,祖姆洛特别纠正了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这是巴勒斯坦的要求,其实这是我们最痛苦的让步。”
他回忆,巴解组织最初的主张是“一个民主国家,容纳所有民族”,直到1988年才妥协接受“1967年边界下的两国方案”。
可即便如此,以色列仍在不断破坏。修建定居点、控制约旦河西岸、封锁加沙,甚至通过法律规定“只有犹太人有自决权”。
“以色列说‘巴勒斯坦建国会威胁安全’,这根本是借口,”祖姆洛反问,“谁才是真正需要安全的人?是被占领者,还是占领者?我们的孩子在轰炸中躲防空洞,我们的平民被无故关押,这些谁来管?”
他透露,巴勒斯坦人从未拒绝和平,只是要求“以权利换和平”,而不是在压迫下妥协。
让祖姆洛看到希望的,是全球民众的声援。伦敦街头每周都有大规模抗议,英国议会最终在民意压力下承认巴勒斯坦国,这让他想起当年反对南非种族隔离的运动。
“现在的局势和那时太像了,”他说,“以色列和美国是最后支持种族隔离的国家,如今也在孤立巴勒斯坦问题上站在少数。”
他呼吁国际社会拿出实际行动:不仅要推动停火,更要实施制裁。就像对俄罗斯那样,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追究内塔尼亚胡等战犯的责任。
“斯洛文尼亚已经对内塔尼亚胡下了旅行禁令,这只是开始,”他坚信,只有让以色列付出经济和政治代价,才能迫使它回到谈判桌前。
祖姆洛的愿景很简单:让巴勒斯坦孩子能安全地上学,让加沙的废墟上重建家园,让“两国方案”不再是纸上谈兵。
“英国花了100年才承认我们的存在,从贝尔福宣言到现在,欠巴勒斯坦的太多了,”他最后说,“承认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正义,是结束占领、归还土地、让难民回家。
这不仅是巴勒斯坦人的胜利,更是所有相信‘人人平等’的人的胜利。因为今天在加沙发生的事,明天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
来源:山涧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