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巅峰时期有多牛?私人飞机都不算,还有女星当众下跪拜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6:24 1

摘要:如今的年轻人或许只知道赵本山是春晚舞台上的“小品王”,是《乡村爱情》里的刘能和赵四的师父,但他们很难想象,在那个属于赵本山的巅峰时代,他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二十年前,有一个名字,仅仅是提起来,就足以让整个北方娱乐圈抖三抖。

这个名字就是赵本山。

如今的年轻人或许只知道赵本山是春晚舞台上的“小品王”,是《乡村爱情》里的刘能和赵四的师父,但他们很难想象,在那个属于赵本山的巅峰时代,他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这么说吧,出入有私人飞机都只是标配,真正让人咋舌的是,一线女星为了寻求庇护,不惜当着众人的面,双膝跪地,只为求一个“徒弟”的名分。

这惊世骇俗的一幕发生在2012年。

当时,凭借周星驰电影《功夫》一炮而红的“星女郎”黄圣依,正深陷与星辉公司的解约风波,事业岌岌可危。

在一次由赵本山做东的宴会上,酒过三巡,赵本山半开玩笑地夸赞黄圣依有演二人转的天赋,可以考虑收为徒弟。

谁也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黄圣依当即不顾自己身穿短裙,在众目睽睽之下,双膝跪地,向赵本山行了拜师大礼。

这一跪,震惊了全场,连见惯了大场面的赵本山都显得有些错愕,连忙上前搀扶。

黄圣依的这一跪,跪的仅仅是师父吗?

不,她靠的是赵本山背后那深不可测的资源和影响力。

她用一种最传统、也最江湖的方式,向外界宣告自己找到了新的“靠山”。

这件事与其说是拜师学艺,不如说是一次精准的“投诚”。

它赤裸裸地揭示了赵本山在当时娱乐圈中如同“教父”一般的地位。

黄圣依的下跪并非孤例,它只是赵本山庞大权力版图上的一块拼图。

真正奠定赵本山“江湖地位”的,是一系列展示其绝对权威的事件。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2010年华鼎奖颁奖典礼上那充满戏剧性的一幕。

当时,著名导演冯小刚作为颁奖嘉宾,在念颁奖词时或许是口误,将“黑土地”说成了“黑社会”。

赵本山上台后,笑着,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当众拍了冯小刚的脸一下。

这一拍,力道或许不重,但分量却足以压得整个娱乐圈喘不过气。

冯小刚是什么人?

是京圈影视界的领军人物。但在赵本山面前,他只能尴尬地赔笑,现场无人敢打圆场。

这件事被无数人解读为赵本山权力的顶峰象征:在我的地盘,即便是你这样的“大腕”,也得守我的规矩。

这种“规矩”的力量,甚至能延伸到体制内的国家级媒体。

2004年,央视主持人邹德江在一场节目中,因打断了赵本山徒弟张小飞的表演,据传其职业生涯便急转直下,最终在央视被边缘化。

虽然事件的具体内情众说纷纭,但它在坊间流传的版本,无疑强化了赵本山“一言九鼎”的形象,也让那句“过了山海关,有事找本山”的传言,听起来更像是东北地区颠扑不破的真理。

就连香港天王巨星刘德华,也曾在这片土地上感受过这种“规矩”的力量。

传闻刘德华早年在东北举办演唱会,遭遇当地势力的欺压和克扣演出费。

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最后是赵本山一个电话就摆平了所有麻烦。这件事的真伪已难考证,但它的流传本身,就说明了在当时的民众认知里,赵本山的能量已经超出了一个普通艺人的范畴,成为了一种可以解决“麻烦事”的权威符号。

赵本山的“霸气”从何而来?

它建立在两个坚实的根基之上:一个是长达21年的春晚生涯所积累的无与伦比的国民信任度,另一个则是他亲手打造的“本山传媒”商业帝国。

从1990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开始,赵本山用一个个经典小品,如《卖拐》、《昨天今天明天》、《不差钱》,成为了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白云黑土”的形象深入人心,让他获得了“农民艺术家”的亲切标签。这种来自民间的巨大声望和信任,是其所有影响力的起点。

随后,赵本山展现了他惊人的商业头脑。2003年,他成立了本山传媒,开始系统地将自己的名气转化为商业价值。

他创办的“刘老根大舞台”,将原本只流传于田间地头的二人转,成功打造成了年收入近亿的商业演出品牌。

“刘老根大舞台”在北京前门开业时,成龙、葛优、张艺谋、冯小刚等一众顶级大腕前来捧场,但即便是成龙这样级别的国际巨星,也只能坐在第三排。

这个细节,直观地展示了赵本山在圈内无可匹敌的人脉和地位。

与此同时,赵本山投资拍摄的《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系列电视剧,不仅火遍大江南北,更重要的是,这些剧作成为了他徒弟们的“造星工厂”。

小沈阳、宋小宝、刘能、赵四……一个个徒弟通过这些剧集家喻户晓,构建起一个以赵本山为绝对核心,层层递进、关系牢固的“赵家班”。

这个集影视制作、商业演出、艺术教育于一体的传媒帝国,为赵本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和人才,也让他的权力有了坚不可摧的实体支撑。

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将赵本山推上神坛的国民信任,也最终因为一场惊天骗局而让他跌落凡尘。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蚁力神”事件。

从2002年起,赵本山以高额代言费,成为了“蚁力神”产品的代言人。

他那句“送礼就送蚁力神,谁用谁知道”的广告词,借由他在民众中憨厚可信的形象,传遍了千家万户。

他甚至在自己的热播剧《刘老根2》中植入“养蚂蚁能致富”的情节,为这个骗局推波助澜。

“蚁力神”的模式,是一个典型的庞氏骗局。它鼓动农户缴纳上万元保证金,以养殖蚂蚁为名,许诺高额回报。

无数信任“本山大哥”的农民,将自己的血汗钱投入其中,最终血本无归。据统计,这场骗局涉及的农户多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涉案金额高达200亿元人民币。

2007年,蚁力神资金链断裂,骗局败露,创始人王奉友被判无期徒刑,无数家庭因此倾家荡产,酿成无数悲剧。

作为代言人,赵本山虽然没有承担法律责任,但他的公众形象却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人们发现,那个他们无比信赖的“农民兄弟”,其形象被利用来收割最朴实的乡亲。这场风波成为了赵本山事业和声望的转折点,他此后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其一手建立的“江湖规矩”和个人权威,也在这场信任危机中开始松动。

赵本山的崛起与争议,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在那个社会规则尚在建立、人情关系与个人能量巨大作用的时期,他凭借艺术才华和过人手腕,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

他的人生,既有草根逆袭的传奇,也有权力异化后的傲慢与争议。

他为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笑,其艺术成就不可磨灭;但“蚁力神”事件的巨大污点,也成为了关于名人社会责任的深刻警示。

如今,随着法治社会的健全和网络舆论的兴起,那个“过了山海关,有事找本山”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2015-08-28 13:43·渭南青年网

来源:巍律议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