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虹净水:从模式创新到产品深耕的长期生存法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7:03 1

摘要:2017年,合肥云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代理商身份正式切入商用净水市场,却从一开始就遭遇质疑,品牌方直言其“C端出身、无B端资源,干不成ToB业务”。公司总经理刘术并未退缩,坚信资源是干出来的,但现实很快给出重击:当年5月业务启动后,整整一年多零开单,团队陷入漫

2017年,合肥云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代理商身份正式切入商用净水市场,却从一开始就遭遇质疑,品牌方直言其“C端出身、无B端资源,干不成ToB业务”。公司总经理刘术并未退缩,坚信资源是干出来的,但现实很快给出重击:当年5月业务启动后,整整一年多零开单,团队陷入漫长的煎熬期。即便如此,刘术始终坚信,客户并非不需要好产品,只是尚未找到正确的服务方式。

零业绩熬出的模式创新

在连续12个月零业绩的压力下,2018年6月,刘总做出了第一个关键决策:放弃销售模式,专注商用净水设备租赁。即客户无需承担设备采购成本,只需按需购买服务即可。这一调整立见成效,当年下半年终于开始有订单,2019年公司业绩更突破1000万元,初步验证了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此时,刘总又迎来新的困惑。在他看来,商用净水这类细分市场属于强服务领域,没有过硬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根本做不好。且未来市场一定是由大客户驱动的,小经销商难以支撑优质服务。但当时所代理的品牌却认为,快速打开市场的有效方式是多招代理商,而一个市场布局多个代理商,反而难以做深做透。

这让刘术愈发明确,既然要把这件事当成终身事业,就只能靠自己干。因此,2020年刘总做出第二个关键决策,打造自有品牌,开启世虹净水“产品、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滚动闭环:技术解决客户痛点,产品承载价值,服务巩固信任,进而实现客户裂变。

靠不断解决问题造出行业口碑

彼时的商用净水市场存在显著的认知分化,绝大多数人将其定义为充分竞争的“红海”市场,大小工厂与品牌多达上千家,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区更是聚集了大批从业者。但深入梳理便会发现,这种“红海”认知更多源于数量堆砌,而非质量竞争,真正沉心做产品、潜心钻研核心技术的工厂少之又少。

在刘术看来,当时的行业普遍陷入互相模仿、彼此紧盯的怪圈。企业不聚焦客户的真实需求,不去研究不同应用场景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用水方案,反而将精力放在跟风复制上。同行交流中,鲜少谈及产品技术的升级与迭代,反而将比拼最低价作为核心竞争手段,完全忽视了产品的最终服务对象与核心价值,并未真正进入“卷产品、卷技术”的成熟阶段。

商业精神的本质,是从“有道经营”走向“追求更好”,市场发展也始终遵循这一逻辑,产品与技术才是所有竞争的核心。正是这种行业现状,迫使世虹下定决心做自主品牌的产品。

刘总也坦言,2020年之前他对制造一窍不通,技术认知也极为浅薄,从未接触过生产环节。最初本想找工厂贴牌生产,但跑遍广东、浙江等代工厂后,发现想找理念相同的合作方非常难。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自己动手造产品。起初并无系统的研发规划,只是秉持客户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的朴素逻辑,针对具体痛点逐个突破。产品不满意就推倒重来,最多的时候一周迭代三次。随着问题不断深入,研发团队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刘术对产品的要求极为苛刻。在他看来,若造出来的产品连自己都无法认可,就绝不能交付给客户使用。这份对品质的基本坚守,推着世虹净水在无经验、缺资源的情况下一步步前行。

2022年上海水展上,很多业内人士看到世虹的产品,都以为是深耕商用净水制造十几年的老厂。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产品好自然有人认可"的判断,方向没错。

聚焦中高端,以迭代筑产品壁垒

与很多品牌全客群覆盖的定位不同,世虹净水定位清晰而坚定,聚焦中高端客户,以租赁业务为核心。刘术介绍,拒绝高低端通吃,实质是基于服务与供应链现实的理性选择,企业能力无法支撑双重标准。

从服务层面来讲,高端客户对响应速度、维护质量、定制化需求的要求远高于低端客户,不可能同时推行两套服务标准而不影响体验。从供应链层面来讲,商用净水行业的工厂普遍规模有限,即便是头部品牌,年产能也仅2万台左右,月均产量不过千余台,根本不具备搭建两条独立供应链的能力。若强行兼顾高低端,要么因资源分散无法满足高端客户的品质要求,要么因成本压力导致低端业务难以为继,最终两端失衡、得不偿失。

为锚定中高端定位,世虹从产品根源发力,工业设计阶段便瞄准中高端客户的核心需求。在中国市场做中高端产品,颜值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产品绝不能粗糙笨重,美观度必须与品质感相匹配。目前世虹商用净水的产品型号仅10个系列,但每个系列都坚持每年持续迭代优化,以精代多。例如,针对80人以上使用场景的“光年系列”已迭代至第三代;面向餐厨场景的“星云系列”,更是升级到了第四代。

以星云系列为例,今年的升级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

一是应用层面升级:供水方式从单一供水迭代为分质供水,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饮水需求;应用场景从食堂单一场景延伸至多场景适配,涵盖楼宇中央供水、楼宇分质供水等。

二是技术层面升级:世虹注意到,市面上常见的中央净水机大多无加压功能,更缺乏循环系统,导致纯水输送至各房间时,末端20~30公分管道内的水流易停滞形成“死水”。因此,在核心技术原理保持统一的基础上,新增加压供水系统,保障楼宇场景中各办公室水流稳定;升级循环供水系统,实现管道内水体每5分钟循环一圈,确保每一滴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从根源上杜绝死水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与口感。在上海多个项目中,仅凭一台星云设备就能满足整栋楼多层的用水需求,较传统设备节省40%的安装空间。

在刘术看来,按自身标准,目前产品仅能打60分,但在行业里已能排至前三。这种产品自信并非空谈:客户复购率常年保持在99%,安徽电力系统连续三年追加订单,便是最好的证明。

以本质服务替代人脉依赖

行业内普遍认为商务拓展高度依赖人脉,而世虹的实践恰恰打破了这一认知。刘总认为,成功的核心在于坚守回归本质的理念,服务客户当以诚相待,真正提供优质产品与扎实服务。客户初期或许接受度不高,但时间会验证价值,多年如一日地做对的事,市场终将给予回报。从最初因缺乏背景被同行看衰,到凭借自身方法站稳脚跟,如今在安徽商用净水经销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刘术看来,毕竟资历久不等于做得好,行业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坚持做对事的人手中。

毕竟,再大的单位也并非高不可攀,核心在于你的产品能切实解决客户的健康饮水需求,只要方式得当,必然能建立连接。而世虹净水在直营过程中,也总结出开拓客户方面的四条核心路径:

一是激活存量资源。每个人工作十年以上都有积累,从亲友圈入手,梳理与企事业单位的连接点,搭建初始人脉网;

二是对接政府部门。作为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肯定需要与各政企业单位打交道。如,所在区域的招商局、经信局等部门,也会经常接触各类企业,主动上门介绍服务,往往能获得推荐机会;

三是激活社群资源,老乡会、同学会、行业协会都是精准资源池,易从中找到合作切入点;

四是借力行业联动,以安徽市场的央企、政策等合作样板案例为背书,串联行业协会、政府厅局等资源,逐步搭建客户网络。

当然,这套方法论的前提是自身靠谱,不触碰法律红线,不搞不正当交易,仅以真诚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与服务为核心,自然能赢得信任。

以直营为核,伙伴为翼,开启全国市场

在市场拓展上,过去五年世虹净水始终聚焦安徽市场,采用直营模式推进。2024年,公司开始试点搭建以合伙制为核心的合作体系,同时按行业维度开展项目合作,发展生态伙伴。但无论何种合作形式,均以品牌方自主运营为核心,确保服务与品质的可控性。

刘术介绍,从明年起,世虹将重点招募战略伙伴,以副省级城市为基本单位。例如宁波、杭州等核心城市实行“一城一家”原则,每个区域仅招募一家核心战略伙伴,核心标准是“一个能抵100个人”,即具备高效执行力与开拓能力的优质合作者。

刘总认为,品牌需要在区域市场发展“背靠背”的合作伙伴,由其负责拓展市场、引导客户、服务客户。而要让合作伙伴愿意攻坚大客户,就得给他们吃“定心丸”。否则,即便商家再多,也没人愿意啃硬骨头。因此,世虹与合伙人采用合资合作模式,共同承担亏损、携手拓展市场。合作遵循“行则合,不行则散”的透明原则。若合伙人未能达成市场目标,会坦诚沟通并协商方案,可转为加盟模式继续参与,亦可引入新伙伴。若评估其确无胜任能力且不愿调整,则公开核算前期投入并合理结算,绝不维持应付式合作。同时,公司也接受多方合格伙伴共担合作,亦支持项目合作制,部分经销商仅负责项目对接,所有服务由世虹统一提供,货物往来也通过单一端口流转,保障效率与标准统一。

因此,世虹对战略伙伴的核心要求并非已具备完善服务体系,而是三个硬标准:一是有做事的初心,认同“诚信为本,不赚快钱”;二是有开拓思维,愿意学习新事物;三是有负责态度,对客户认真。刘术特别强调,更倾向于优先与行业外人士合作:世虹近五年的直营经验已形成成熟方法论,能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流程支持,而没有行业固有思维的人,更容易接受企业的模式。

事实上,成都市场的实践已验证了这一选商方向的正确性。成都的合作伙伴原本在空气能企业工作,2024年从原工厂离职后,40岁上下的他想创业却找不到方向。因老家在安徽,机缘巧合下他与世虹净水对接。彼时世虹正想验证“好产品+可行模式”在空白市场的落地能力,双方需求不谋而合,遂开启合作。成都区域从零基础起步,今年新增装机量达1000台,这一规模在商用净水行业已属相当可观。

稳步发展,龟兔赛跑式的长期主义

从2016年到2024年,世虹始终坚持三年一规划,2016~2018年打基础,2019~2021年做产品,2022~2024年拓市场,2025年开始走出安徽,世虹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作为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刘总常以龟兔赛跑中的乌龟自比,可以走得慢,但必须少犯错、不丢客户,即便一年仅新增1个客户,次年也能从2开始积累。

2025年7、8月,世虹迎来了史上第一次满负荷生产,月产量突破500台,工人们每天加班到9点半。产能提升也暴露了管理问题。9月份公司即上线CRM和MES系统,以管理升级保障效率与精准度。

9月在合肥举办的世界制造业大会现场,世虹做为大会的饮水保障方,搭建数十个服务点,为中外嘉宾提供免费气泡水,品牌介绍纳入大会资料,借助高端平台触达全国潜在客户。

刘术强调,商用净水是强服务行业,服务跟不上,规模越大死得越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专注,只做商用净水,只服务中高端客户,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在他看来,商用净水是百年赛道,目前才刚起步,他坚信,随着企业对饮水健康的重视,拼低价、轻服务的品牌终将被淘汰,而坚守产品与服务本质的世虹,必将走得更远。

来源:现代家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