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陕西榆林农信(包含全市11家农商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紧紧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始终坚守“四心银行”发展定位,坚决秉承“四求四
近年来,陕西榆林农信(包含全市11家农商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紧紧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始终坚守“四心银行”发展定位,坚决秉承“四求四不”经营理念,立足使命、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业务经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服务地方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贷款规模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全省农信系统中率先突破1000亿元,镌刻下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里程碑。
截至9月25日,榆林全市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009亿元,其中实体贷款余额842亿元,近4年净增322亿元,实体贷款全部用于当地;4年累计缴纳税金超20亿元,存贷款规模和纳税贡献度均居全市同业之首。
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勇当普惠金融领航者
榆林农信勇担政治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方位、全触角做好金融服务。
榆林农信以科技金融为轴,积极优化服务模式,探索构建适配创新生态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每家农商银行设立1个科技专营网点,轻装上阵、专注支持科技型企业,赋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截至9月25日,榆林农信高新技术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7亿元,较年初净增9亿元;积极制定绿色金融服务专项措施,深耕节能环保领域、资产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客户;榆林、神木农商银行相继取得了“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资格,落地了全省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专项资金,助力生态环境提升和绿色产业发展。截至9月25日,榆林农信绿色贷款余额31亿元,较年初净增2亿元;始终坚守“支农支小”为主的市场定位,持续减费让利、用活政策工具、降低融资成本,存量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连续4年平均每年下调0.5个百分点,以“真金白银”让利客户;坚持高管人员、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定期“进村驻社”“入企入户”,保障“责任田”内金融服务需求摸排到位、政策宣传到位、信贷支持到位。截至9月25日,榆林农信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304亿元,较年初净增21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0亿元,较年初净增23亿元;精准发力养老金融领域,建立柜台内外全方位适老支付服务体系,创建“适老化”支付服务示范网点,不断提升老年客户的服务体验。2025年,榆林农信发放养老贷款300万元,全力支持榆林市老年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为老年群体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生活环境,助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快速适应数字化转型浪潮,大力推广个人数字普惠贷款(秦e贷)和小微数字普惠贷款(秦V贷)两大体系的“310”服务模式(线上填报资料3分钟、系统审核1分钟、0秒放款到账),金融服务更加精准化、场景化、高效化、集约化。截至9月25日,榆林农信累计签约授信数字普惠贷款1368亿元。
赋能实体经济,争当地方金融排头兵
榆林农信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高光聚焦陕西省“三个年”活动,把“如何更好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长期以来研究实践的重大课题,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用心服务重点项目、持续加大普惠创新、不断优化金融供给,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榆林全市农商银行扎实落实2023年省联社与市政府签订的5年内向榆林辖内提供2200亿元信贷支持的战略合作协议,找准金融支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发展,重点服务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小微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截至9月25日,累计投放实体贷款1852亿元,完成签约计划的84%;打造“行长+链长”金融服务机制,积极支持“苹果、山羊、蔬菜、马铃薯”4条百亿级主导产业和“小杂粮、中药材、红枣、生猪、肉牛”5条十亿级特色产业;截至9月25日,涉农贷款余额543亿元,较年初增加28亿元;全面梳理省市县重点建设项目,并纳入名单制精准营销清单,属地认领建设项目,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对符合贷款授信条件的项目全面完成评级授信,倾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以来,榆林全市农商银行共走访省市县各级重点项目506个,向省级重点项目及相关企业发放贷款超10亿元。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榆林农信创新构建了“精准摸排—快速响应—高效服务”的全链条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并主动融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快建档评级授信进程,建立了包含34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详尽名单库,名单制深入摸排融资需求,个性化定制服务方案,大幅度提升服务质效;认真贯彻省联社制定的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25条措施,深化“网格化”金融服务模式,大力推广使用“信易贷”“愉快贷”平台,充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工具,精准传导政策红利。截至9月25日,榆林全市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民营企业贷款651亿元。
恪守主责主业,甘当乡村振兴主办行
榆林农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农村金融夯基”“助力产业振兴”三大工程,在不懈深耕地方经济、服务民生百态的过程中,榆林农信以金融之笔躬身入局描绘乡村振兴和美画卷,为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了强劲的金融动能,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
榆林农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30多亿元,占全市发放量的96%以上;全力助推以“米脂小米”“定边马铃薯”“靖边荞麦”等为代表的重点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助力特色产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以春耕备耕、“三夏”生产、秋收秋播等季节性农资需求为切入点,顺应农时、提早发力,单列专项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农资农机经销主体及各类粮食种植主体资金周转需求,精准灌溉每一块待耕的土地,为农户农事生产保驾护航,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持续深化“党建+金融”服务模式,坚持发挥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与各县、镇、村全面签订“党建+金融”协议,整合更多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延伸服务触角;扎实开展授信客户三年倍增专项行动和信用村(镇)创建三年行动,组织金融服务员、联络员、协办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走田间、访农户、进农企,及时掌握各类主体资金、结算等方面金融需求,全力支持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稳产保供重点企业等重要领域;全力支持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市民等客户创业增收;累计创建信用村1683个、信用镇55个,建立农户电子经济档案53万户,建档率超92%;不断优化农村金融布局,织紧织密农村金融服务网格,340多个智能化物理网点、1138个乡村振兴“金融e站”、1600多名客户经理覆盖城乡,下沉重心深耕“三农”阵地,畅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承载新梦想,新征程奋力新作为。榆林农信将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守“四心银行”发展定位,深耕细作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聚力“支农支小支实”主航道,不断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奋力书写金融助力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作者:贺艳
来源:中国农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