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麦克风是故意的吧?”9月22日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会议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正激动地喊着“以色列必须停止驱逐巴勒斯坦民众”,声音突然戛然而止,现场瞬间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土方事后说是超时触发自动闭麦,可网友一翻旧账炸了锅:2018年特朗普在联大唠了57分钟,
“这麦克风是故意的吧?”9月22日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会议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正激动地喊着“以色列必须停止驱逐巴勒斯坦民众”,声音突然戛然而止,现场瞬间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土方事后说是超时触发自动闭麦,可网友一翻旧账炸了锅:2018年特朗普在联大唠了57分钟,从夸美国经济到骂伊朗,全程没人敢碰麦克风,这“同规不同罚”的操作,哪还有半分公平可言?
蜜柚小泡芙
热点概况
这场闭麦风波压根不是意外,而是联合国发言规则执行乱象的常规操作。按规矩,联大一般性辩论建议15分钟,没强制要求;但巴勒斯坦问题这种高级别会议,国家元首发言通常卡5分钟时限。埃尔多安当天发言时几次被掌声打断,刚过5分钟,系统就准时“掐电”,他只能举着话筒苦笑收尾。
可规则到了强国这儿就成了“摆设”。2018年特朗普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彻底放飞,从美国就业率讲到伦敦市长“办事不力”,甚至插播对俄乌冲突的看法,足足讲了57分钟,比建议时长多了42分钟,主持人从头至尾没敢提醒一句。更耐人寻味的是,埃尔多安被闭麦前刚狠狠批评了以色列政策,而这场会议由法国和沙特主持,法国总统马克龙早和埃尔多安在巴以问题上闹过矛盾,这“巧合”实在太可疑。
蜜柚小泡芙
翻历史案例更让人寒心:印尼总统之前超时几秒就被直接闭麦,不少小国领导人刚超一分钟就被举牌提醒;可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发言,哪怕超半小时,主持人也只会微笑倾听。联合国口口声声说“各国主权平等”,这执行差距简直是公开打脸。
态度与观点
说实话,看到埃尔多安被闭麦的视频,我第一反应不是“规则严谨”,而是“这也太欺负人了”。联合国宪章上写得明明白白“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结果现实里却是“拳头硬的说话久”,这哪是国际议事厅,分明是“弱国无外交”的现场教学。
有人洗白说“埃尔多安超时就该被断”,那特朗普超了40多分钟算啥?难道强国的时间是黄金,小国的时间是废纸?更让人起疑的是闭麦的时机——早不断晚不断,偏偏在他批评以色列的时候断,这“技术故障”来得也太会挑时候了。要知道以色列背后站着一群西方国家,埃尔多安的话戳中了他们的痛处,借“超时”堵嘴,不过是把政治博弈裹上了“讲规则”的外衣。
蜜柚小泡芙
这事儿的病根其实就三个:一是规则太“软”,“建议时长”四个字成了任人拿捏的橡皮筋,想严就拿它当令箭,想松就把它当空气;二是实力说了算,强国靠着外交影响力和资源,能轻松“豁免”规则,小国稍有越界就被狠狠拿捏;三是政治操弄太明目张胆,只要涉及敏感议题,主持国总能找出“技术原因”“超时理由”,把规则变成打压异见的工具。
最让人失望的是,联合国本应该是给各国说理的公平平台,现在却成了双重标准的“重灾区”。当小国的声音说掐就掐,强国的唠叨没人敢拦,谁还会相信这个组织能主持公道?长此以往,联合国发言只会变成“强国宣讲会”,那些喊了几十年的“平等”“正义”,迟早会变成没人当真的笑话。“规则是用来约束弱者的”这句刺耳的话,正在联合国的舞台上一次次被验证,这才是最可怕的。
结尾
一个麦克风的开关,照出的是国际公平的真相。埃尔多安被闭麦和特朗普超长发言的对比,狠狠撕开了联合国规则执行的“遮羞布”——没有一视同仁的执行,再完美的规则都是废纸。联合国要想不变成“强国俱乐部”,就得先治治“双重标准”的病:把发言时长定死,闭麦流程公开,再建个监督机制盯着,别让“平等”只挂在嘴边。
毕竟,国际社会需要的不是看实力下菜碟的场所,而是能让小国敢说话、弱国被尊重的地方。你觉得联合国还有救吗?那些国际规则里还藏着哪些双标套路?评论区聊聊,让更多人看清这背后的门道!
#联合国发言双标引质疑 #埃尔多安闭麦风波 #国际规则公平吗 #弱国无外交 真相 #特朗普联大超长发言
来源:蜜柚小泡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