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劳动小学:播撒艺术之籽,静待花蕾绽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6:33 1

摘要:在安康汉江北岸,安康大剧院旁矗立着一所农村孩子成长的摇篮——汉滨区劳动小学。该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如何让这些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该校在培育时代新人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匠心独运,将艺术教育作

在安康汉江北岸,安康大剧院旁矗立着一所农村孩子成长的摇篮——汉滨区劳动小学。该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如何让这些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该校在培育时代新人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匠心独运,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载体,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艺术中找到自我”为理念,构建起“视觉奠基、听觉赋能、实践拓展”的三维艺术教育体系。从课程研发到活动落地,从师资培育到成果转化,学校深耕艺术教育沃土,让艺术之籽在校园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绽放出素质教育的绚丽花朵。

视觉艺术:以美润心,绘就成长底色

在视觉艺术教育领域,学校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基础课程 + 特色社团 + 成果展示”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基础课程中,各年级均开齐开足美术课、书法课,周五的社团课设置了“儿童画”“版画”“国画”“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剪纸”等艺术内容。

为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学校利用每年的艺术节,将同学们的艺术作品集中进行展示,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另外,学校还在寒暑假、节水宣传周、国庆节、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号召学生绘制个性鲜明的手抄报,为学生展示才艺搭建平台。2024年汉滨区 “铸魂育人・德润汉滨”素质教育成果展上,由多名剪纸社团学生完成的集体剪纸作品《印象安康》成为全场焦点——作品以巨幅剪纸形式,用艺术的手法,生动呈现安康水电站、瀛湖风景区、香溪洞等标志性景观,将剪纸技艺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学校还通过打造“三维展示空间”,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微风习习,校园随处可见的五彩风车转得欢快,花圃中还点缀着熊猫、梅花鹿等卡通小动物以及用废旧轮胎搭建的坦克、火箭等艺术品。教学楼一层摆放着造型优美的绿植及宣传画,走廊墙壁上张贴了国产航母、飞船、高铁、运20飞机等国家近年来取得的新成就图片,楼梯口按时间顺序布置着二十四节气的宣传画。从班名牌、班级标语到班级储物柜和课桌椅的形状和颜色无不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气息相结合。

听觉艺术:以乐启智,奏响传承乐章

听觉艺术教育中,学校以“传统与现代并行、普及与精英并重”为原则,构建多元音乐教育体系。早晨8点整,当师生步入校园的时候,《彩云逐月》《梁祝》《我爱你,中国》等优美的曲子就准时响起,每天歌曲的内容不重样。早操前、午餐和放学时,师生们也能听到优美的旋律,可以“一饱耳福”。2018年成立的 “金色少年管乐团”,是学校听觉艺术的亮丽名片。乐团涵盖长笛、单簧管、萨克斯、小号等7种乐器,由安康学院的音乐专职教师担任指导专家,该校音乐教师负责日常训练和管理,每周开展4次基础训练和1 次合奏排练。2024年,在金州广场举行的汉滨区素质教育展示活动中,“金色少年管乐团”在舞台上率先登台演奏,充分展现新时代少年的靓丽风采。该社团曾赴省、市、区参加比赛,获得多项大奖。

作为2012年汉滨区首批“汉剧进校园示范学校”,学校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二黄”纳入社团课程。多次邀请安康市汉调二黄非遗技艺传人到校指导。该校师生表演的汉调二黄节目《戏娃闹汉江》《美丽乡村一幅画》曾获省、市表彰奖励,戏曲舞蹈《粉墨花旦》登上“承古容今·启智向新”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康博物馆之夜主题活动舞台。另外,该校汉调二黄社团的孩子们还参加了汉滨区2025年“端午巡游”活动,为宣传非遗文化贡献力量。

行艺术之事:以践促学,拓宽美育边界

学校深知,艺术教育不仅在于课堂传授,更在于实践体验。为此,学校创新推出“艺术 +”实践模式,将艺术教育与劳动、科技、文化传承等领域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艺术 + 劳动”方面,学校开设“创意手工坊”社团课程,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创作艺术作品:用饮料瓶制作花瓶、用旧报纸编织收纳篮、用易拉罐剪裁装饰画。2024年 “世界环境日”期间,学生们创作的100余件“环保艺术作品”在校内展出,不仅传递了环保理念,更展现了艺术创造力。

“艺术 + 科技”领域,学校引入科幻画、科技小制作等现代艺术形式。学生们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艺,将自己的想法完美地呈现出来。

从2022年到2025年,我校李玥老师指导学生在汉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项目上连续获奖。

“艺术+家庭教育”,即亲子艺术活动是家校共育的重要纽带。该校心理健康室适时开展的“绘心绘爱・生肖传情”活动创新性地将艺术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项活动就是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在艺术教师的指导下,用丙烯颜料在画布上绘制生肖图案,用色彩传递真情,增进亲子关系,助力家校共育。

此外,在“艺术+校外实践”方面,学校还积极搭建校外艺术实践平台:与汉滨区美术馆建立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美术工作坊;与安康群艺馆和汉滨区文化馆合作,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朗诵、歌唱舞蹈等各类艺术大赛,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多年深耕艺术教育,学校收获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陕西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安康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近三年,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100 余人次。

汉滨区劳动小学的艺术教育实践,如同播撒在学生心中的种子,在耐心培育与悉心呵护下,正逐渐生根、发芽、绽放。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艺术教育新路径,让更多孩子在艺术的滋养中成长,提升审美能力与创造力,成为兼具人文素养与艺术情怀的新时代少年。(通讯员 李平军)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